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途·文化】寻找《诗经》中的“五谷”

换个角度看《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反映周代礼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那些一唱三叹的诗歌,蕴含了委婉悠长的深厚韵味,穿越时空界限,让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或激荡的神爽飞动,或微妙的托物寓情。


即便是完全不了解诗经的人,也能说上那么一两句的经典诗歌。


《诗经》不仅反映着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劳役,压迫与防抗,祭祀与宴会,还有天象、地貌,动物、植物。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走进《诗经》,寻找诗经中的五谷。






CROPS






五谷



诗经


聊聊那些





古又名:

《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梁稻。


    稻的栽培历史至少有4000年,诗经中提到的稻,依据历年来各个注释家的意见,应为“秔稻”,即近称“粳稻”,米比较不粘,为米饭的主要来源。

《周颂·丰年》中的“稌”是稻的又称。

此外,有圆而粘的糯米稻,米白如霜粒,一般用来制作糕点果品,也刻用来酿酒。

由《诗经》来看,华南虽为水稻的主要产区,但最迟在《诗经》时代,黄河流域已经有栽培。


 古又名:

稷;秬;秠。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小雅·黍苗》: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诗经》中有六首单举“黍”,而“黍稷”并举有九首,另有两首提到了秬和秛。

黍生长期短,耐旱耐瘠,最适合游牧民族及干旱地区栽培,是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后来发展成许多不同的品种,上提及的稷,秠,秬,都是不同的品种的黍类。

黍在《诗经》时代以前以及唐宋时代,都是中国人的主食。

孔子先食黍,以示黍为五谷之先。屈原投江而死,楚人以菰叶包裹黍饭祭祀,称之为“角黍”。



古又名:

《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大雅·生民》: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鲁颂·閟官》:黍稷重穋,稙稺菽麦。


麦在《诗经》中出现共七首,“来”“牟”一起出现的有两首。


张揖《广雅》认为,“来”指的是小麦;“牟”指的是大麦。至于只言“麦”,可能并无大麦小麦之分。



 古又名:

 藿

《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菽原先是指豆类的总称,专指大豆或者黄豆,直到汉代以后才改称为豆。


国人栽培大豆的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广大,从东北到西南,东南到西北,都有野生大豆的分布和栽培的记录。


古籍中记载的“戎菽”及“荏菽”均为大豆的古称。而大豆的叶子则称为“藿”,茎则称为“萁”,曹植的“煮豆燃豆萁”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了吧。



 古又名:

 苴

《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大麻雌雄花异株,雄株称为“枲”,雌株则称为“苴”。部分雌雄株的时候,一般统称为“麻”。


大麻是古代最重要的植物纤维原料之一,但是当时粮食不足时,也采麻籽儿当作食物。不论《豳风·七月》的“九月叔苴”,或者《大雅·生民》中的“麻麦幪幪”,麻与五谷植物并提,可以得知当时也是食物之一。


大麻的花称为“麻蕡”,农历五六月开除细黄花成穗,随即结出果实,种籽可以提炼油

End

编辑:南 南

来源:本草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秋分 | 读《诗经》,识“五谷”,在古诗词中读懂粮食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
4000年农业文明,粮食中孕育的古诗词: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
没有大米,没有白面,先秦人吃什么主食?
乱说五谷之一:大麻
“五谷不分”之“五谷”不完全辨认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