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冠云:历代帝王之祀

(北京历代帝王庙)

“帝莫高于尧舜,王莫显于文武。”在历史上,国家有太庙之祀,此为帝王一姓天下“正统”之礼。而同属于宗庙之礼的还有历代帝王之祀,此则为后世帝王“治统”之所系。

《祭法》云: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鄣鸿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类似的说法也可见于《国语·鲁语上》,在是篇之中,展禽(柳下惠)曰:“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

《礼记·祭法》可谓文献之中首次提出了国家祭祀的根本原则和具体的祭祀名单,对于“有功烈于民者”之“圣王”的祭祀,本是礼义之所在。《五礼通考·卷一一六》云:“汉书髙祖本纪十二年十二月诏曰(按:《置秦皇楚王陈胜等守冢诏》):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对此,秦蕙田案曰“此为帝王陵置守冢之始”。汉高此制度可谓开后世修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之先河。杜佑《通典·卷五十三》“祀先代帝王”条云:

(北魏)孝文太和十六年,诏曰:“法施于人,祀有明典,立功垂惠,祭有常式。其孟春应祀者,顷以事殷,遂及今日。可令以仲月而飨祀焉。凡在祀令者有五:帝尧树则天之功,兴巍巍之治,可祀于平阳;虞舜播太平之风,致无为之化,可祀于广宁;夏禹御洪水之灾,建天下之利,可祀于安邑;周文公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阳;其宣尼庙已于中省,别敕有司行事。自文公以上,可令当界牧守,各随所近,摄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也。”

北魏孝文帝的这道诏令,虽然把孔子列入不妥,但实际上对尧、舜、禹、周公的祭祀正式列入国家层面的《祀令》,实则是历史上首次对《祭法》原则第一次明确纳入国家法典之中。唐天宝七年,玄宗诏曰:“三皇以前帝王,宜于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天宝九年又为周武王、汉高祖“同置一庙,并置官吏”,秦蕙田案曰“此三皇五帝立庙之始。”

北魏对先代帝王的祭祀地点不一,唐代虽于京师置庙,但分置各处。后世冠以“历代”二字于京师置庙而总祭之,则是明太祖所始创。《明太祖实录·卷八四》,洪武六年八月“乙亥”条云:

太祖纳监察御史答禄与权等言:“开物成务,先王既正乎民彝;崇德报功,后世宜兴乎祀典。苟不追尊前古,曷由立教将来?谨稽经史,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盛德大业被于万世,使天下后世三纲正,九法叙,三圣人之功莫大焉。……而躬祀三皇之礼独阙焉。宜于春秋躬行祀事,庶成一代之典,上以报往圣之功,下以正万姓之彝伦,则道德尊严而政教修举矣。”上纳其言,命礼部参考历代帝王开基创业有功于生民者,立庙祀之。




明太祖要求历代帝王庙“仿太庙同堂异室之制”,按照“先祖居中,左昭右穆”的顺序排列位次。把正殿分为五室,正中一室为三皇,祀伏羲、炎帝、黄帝;左一室为五帝,祀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右一室为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再左室为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再右室为宋太祖、元世祖。于是,历代帝王庙俨然成为另一座“太庙”。三皇居中,五帝与历代开国帝王分列左右同受祭享。朱元璋又选择了一批历代名臣,在东西配殿从祀,其中亦含元代名臣。至此正殿崇祀三皇五帝及历代开国帝王十六人,东西配殿从祀历代名臣三十七人。“列序圣像,每岁祀以春秋仲月,永为常典”(《明太祖祭元世祖文》),遂成明清两代之国家制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京城九坛八庙——历代帝王庙
此庙供奉188位中国帝王,成吉思汗在列,秦始皇被踢出局
帝王庙祭祀文化的是与非
三皇五帝到底是谁?三皇有八种说法,官方祭祀伏羲、神农、黄帝?
北京足迹(11):京城八庙(2)~皇家祭祀文化重地——北京历代帝王庙(二)华夏多元一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