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天津》·大公报与天津2
  2004-12-09 13:52

  《大公报》紧随世界潮流,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个介绍了共产主义,它于1903年3月31日刊出社评《二十世纪之新主义》,将社会主义称为“思想最高之主义,变资本主义横暴之社会为劳动者公有之社会”。

  1926年9月1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位留日学生联合创办的新记公司收购了《大公报》,总编张季鸾撰写社评《本报同仁之志趣》,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实事求是的办报方针,并将之定为社训。张季鸾的文笔被称为“横扫千军”。《星期论文》请社会名家撰述,报纸增加对重大事件的实效性报道,“四不”原则成为每一个记者的行为准则。

  八十多岁的老报人刘洪升对当时的记者生涯感慨颇多。他回忆道,当时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能够录音、录像,我们就是凭一只手,就是自己记录,每个人配备有一辆三轮车出去采访,我们紧紧记住自己是为老百姓说话的。

  《大公报》很快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报纸,因为是在天津办报,首先要报道天津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甚至社会风俗,各种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都要报道。对宣传天津,提高天津的知名度,促进天津走向世界、走向全国,应该起了很大作用。在当时有“北有《大公》,南有《申报》”这一说法。天津不仅仅养育的《大公报》,也因为《大公报》而提升了自身的城市地位。

  作为一个影响甚大的报纸,《大公报》见证了一个时代。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去往法国采访的唯一一个中国记者是《大公报》的胡政之;二次大战期间唯一留守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是《大公报》的萧乾;《大公报》还第一个派记者在1932年前往苏联,报道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深入中国西部,向全国民众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发表了《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陕北共魁刘志丹》、《从瑞金到陕北》多篇西北之行通讯,使国民党统治取得广大读者第一次了解了红军长征的部分情况,范长江以客观准确的报道,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宏伟壮丽的长征画卷。

  由于历史与当时情况的局限,也由于报纸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大公报》有时也会出表现出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出现一些偏差。1936年西安事变,《大公报》在不太了解当时真相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了报道。事后,《大公报》的高层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在报纸字里行间流露颇多。1937年日本在卢沟桥发动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大公报》率先以民族大义为重,及时报道国公两党的抗日战况,大量地刊登了抗日文章,唤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1937年7月31日天津沦陷,《大公报》坚持不在敌占区出版一张报纸,从此《大公报》的足迹辗转与天津、上海、汉口、桂林、重庆,香港,唯一不变的,是《大公报》承载历史、为民喉舌的爱国情怀。

  20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迎来了百年华诞。《大公报》社长王国华一行的天津之行给故乡带来了一股热潮。天津的各大媒体和《大公报》以较大的篇幅,回顾了《大公报》走过的一个多世纪的艰辛历程。游子归乡,往事依依……

  (天津电视台国际部提供文稿 北方网整理)


  稿源: 北方网—天津电视台   编辑: 陈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年的追悔
大公“复刊五虎”之一
慈禧为何要杖杀记者沈荩?
王芸生:为记者“招魂”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敢言”思想的形成
视角文章丨毛泽东从大公报中得到重要情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