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百年沧桑话招堤(上)

民国元年时的招堤景观

《半山亭记》碑

《招公堤记》碑

每次到招堤,牌坊上那幅“我从日本归来,漂大海,渡长江,经许多无边风月,还是此间极佳;人到招堤揽胜,怀招公,建亭阁,真正是有爱山河,于斯千古留名”的楹联,带给我无尽的遐想。楹联的作者是张鸿藻先生,他是安龙最后一位举人,又是官费留学日本的安龙第一人。他东渡日本,就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政,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革命,是贵州自治学社的首任社长,还组建了贵州自治学社兴义府分社,为贵州辛亥武装起义,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见过诸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但仍然感叹家乡之美。

确实,招堤是大自然的山水与人文融生的一幅美丽画卷,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或诗歌、或散文、或楹联、或画笔、或音乐,从多角度描绘了她的美,留下了盈箱累箧的华章。

我品赏着这些诗文,听着池中流出的荷韵,读着金星山上的楹联,心中荡起一种莫名的冲动,推着我去了解为何要在海子中筑一道长堤?数百年前,是谁种了第一株荷花?

金星山上那些亭台楼阁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醉荷池上的回环曲桥怎样浮凌于莲红叶绿的荷丛之上?招堤南端进口处原来有牌坊吗?招堤金星山、十里荷花留下了哪些美文?毕竟,“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啊!

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地方史料,走访了那些饱览招堤、金星山、十里荷池的文化学者和安龙健在的老人,以及改革开放后对招堤胜景建设作出过努力、付出过辛勤汗水的人,听他们讲述陂塘海子、讲述招公筑堤、厚植荷文化的那些人和事,并用我手中这枝拙笔,把它记录下来。

因招堤东侧的荷塘,是改革开放后分为几个部分先后恢复的,且景观不尽相同,为叙述方便,且将东侧的第一个荷塘称为醉荷塘;紧连醉荷塘的荷塘,是改革开放后新辟的第二个荷塘,因树了布依族反清起义女英雄王囊仙铜像,故称为仙姑塘;紧靠仙姑塘的第三个池塘,中间建有两座楼阁,暂将其命名为聚韵塘。

一、陂塘海子

陂塘海子,又称陂塘河,位于兴义府府署的东北面,史书上也称为北海子,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属北盘江水系的季节性河流,每年夏初至初冬,聚巧洞以下山水、县城东边龙井、岔河双龙滩之水,形成近万亩的汪洋,其尾端抵肖家营,隔山坳与绿海子为邻,河长近六公里,河床为西北至东南走向,两边是绵延林立的山峰,不管吹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会掀起风浪,特别是刮西北风时,可谓波涛汹涌。

《兴义府志》这样记载:“城东北有陂塘焉,旧志称为北海子,延袤数十里,秋冬水涸,即为平陆,居民种菘麦蚍衃;水潦既降,即成巨浸”。《招公堤记》则更为形象地写着:“南笼有水,势若汪洋,蜿蜒千尺,影吞混茫。”陂塘河最高水位时,西北淹至五洞桥以上数十米,西抵府城东北城墙,迎水面近千米。在府城北门外的万寿山上有一座佛教寺庙,因风掀水浪,拍击岸壁,哗哗作响,伴随僧人吃斋念佛,取名“海潮寺”。

陂塘河内盛产鱼虾,老城居民食用的鱼虾大部分都来自陂塘河。陂塘河未被人工开渠放干水之前,在府城北大街北端有专门售鱼的鱼市。渔人们用船只装着鱼,划到府城北门,用大木盆盛满清水,把活蹦乱跳的鲜鱼放入盆里销售。除了活鱼,还有烘干的白条、小青(又名尖嘴)等用囤箩装着出售,每到冬腊月,商人们直接到陂塘河周围的村寨买干鱼。

古时的陂塘海子及岸边山上常年栖息着丹顶鹤、鸳鸯、鹭鸶、水鸭以及水獭、箭猪、穿山甲、獐、麂、獾、泥猪、狐狸、九节狸等珍禽异兽。

陂塘海子里盛产各种水底植物,海子周围的农户用两根拇指粗、丈余长的竹竿捆成剪刀型,划着小船到海子里打捞,捞起又鲜又嫩的海菜、刺菜或菱角作为养猪的饲料。

每年农历腊月至第二年季春,陂塘海子干涸,一坦平川、千顷绿草,为周边村民养牛养马提供草料。

陂塘海子淹水时,海子边上的良田被淹,给周围村民的庄稼造成灾害,出门带来不便,村民到府城要么乘船,要么绕道海庄村背后的山路,从京碑垭口进城。更大的损害是陂塘海子风掀浪高之时,水浪冲击城墙,给城墙及城内房屋带来安全隐患。

二、招公筑堤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广东番禺人招国遴任安笼镇中营游击(镇为清代军事机构,镇的军事首长称总兵,安笼镇设于1665年,镇下设中、左、右三营,还辖安南营,营的军事首脑称游击,为从三品武官)。他到任后“戎机稍暇,揽胜汪洋,甫任数月,即以创堤圩为己任。”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招国遴这位军事长官,是一位对地方民情十分关注之人。为何要筑堤?《招公堤记》说“南笼地处边陲,粤喉滇吭,实黔地之险”,明确地指出南笼在军事上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接着又说:“城北有水潆洄,迤逦数十里,长如虹贯,浩瀚洸漾,其势不聚,夫水之积也不厚,则气之凝也不力”,结果是“议有以为南笼地处险僻,锋羽时至,用武不宁,职此故也。”古人十分讲究风水,城北之水没有屈曲生动,平静清秀。雨季来临,一片汪洋,风吹浪击,这样的水怎能佑我府城居民呢?所以,招国遴到位后,带领兵士,巡视地形,遍访地方父老,了解水情。提出了在陂塘海子中修筑一道长堤,将海水分隔,既可拦住风浪,避免冲击城厢,又可沟通东西两岸,方便行人来往,还可培植风水。

招公筑堤的方案提出后,得到了地方人士的赞同,踊跃捐资投劳,而招国遴本人则捐俸银两千两,率士兵、工匠开山伐石,挖泥抬土,灌水筑堤。一年后,筑成一道长80余丈、宽8尺的石堤,陂塘河波涛汹涌的风浪终于停息了。安龙百姓将招国遴的这一善举与苏东坡在杭州西湖修建的“苏堤”、白居易修建的“白堤”相譬喻,将此堤取为“招公堤”,以示纪念。

招堤呈南北向,南段位于今招堤牌坊处,北抵金星山。堤由石灰岩料石砌筑外部,内部使用碎石,泥土填平夯实,顶面用青石铺筑,南北两端留有单孔石拱泄水涵洞,净跨5.2米,高1.8米。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招堤北端的金星山前,立石碑一方,坐北朝南,上书《招公堤记》,文字为唐光磊先生书,安龙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10月立,原碑立于清康熙年间,已毁。

为了人们更加直观了解招公筑堤的义举,怎么筑堤?筑堤前后的景象,安龙县政府于2011年7月召开贵州省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安龙第五届荷花节召开之际,在招堤南端牌坊西侧的停车场东南角树有长约20米、高约4米招公筑堤的浮雕。浮雕用料为红砂石,采用高浮雕石刻工艺,浮雕南北向,南面为招公手握图纸亲临现场指挥开山伐石、抬土挖泥、灌水筑堤的场景,北面为陂塘河洪水泛滥的景象。

三、招堤植景

招公筑堤之后46年,即清乾隆五年(1740年),南笼府知府杨汇倡议在招堤西侧种垂柳,并集资在堤北端的金星山上建三层亭阁一座,名叫“涵虚阁”,额题“巍然紫府”。这是金星山上修建的第一座阁楼,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火,今天所看到的是清末民初修复的阁楼。

时光又流逝了一个世纪,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直隶南皮人张锳,署兴义府知府,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张瑛将招堤加高五尺,在堤的东面海子遍植荷花。招堤荷花最早种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张锳无疑是重要的植荷人,但他绝对不是招堤最早的植荷人。何以这样说?首任南笼知府黄世文的《南笼八咏》,有一首叫《招堤月夜》写道:

伐石成堤一道长,招公姓氏至今香。

游春小步观朝景,消夏微行纳晚凉。

近水遥山皆入画,赏荷醉月共飞觞。

燕间太守频来往,漫把苏堤细较量。

诗中“赏荷醉月共飞觞”,已经清楚告知世人,他当知府时,就已经有了荷花,不然哪来的“赏荷醉月”呢?由此推论,招公筑堤后,就种下荷花了。这株荷花抑或是招公被她的娇艳所倾倒而种下的呢。当然,张锳植荷那是招公筑堤一百五十年后,对招堤胜景培植的又一大善举了。

黄世文是设立南笼府后的第一任知府,晋江人。上任后,修文庙、奏建试院、创立府署,颇获吏民好评。他闲暇时寻幽访胜,咏诗作赋。《兴义府志》记载了他的《南笼八咏》,诗题是:桅峰耸翠、天榜连云、龙泉涌珠、鱼跃龙门、招堤月夜、绿海澄波、渔舟唱晚、环峙笼烟。这八咏也称“八景”,是当年府城八处著名的景点。

张锳对招堤胜景的培植,不仅仅限于将招堤加高五尺,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厚植了招堤的文化,除了遍植荷花,他在金星山上建了两座亭阁:省耕亭和半山亭。

半山亭依山而建于涵虚阁东侧,是一座穿斗式石木结构六角攒尖顶半圆形亭子,平面是南北对称六边形,由六根六面同宽的石柱支撑亭棚。半山亭依涵虚阁围墙墙面嵌刻张之洞11岁时所作的《半山亭记》碑刻一通,靠墙部位有石榻一张,石榻前有一石方桌,配以四张石凳。半山亭的每根石柱均刻有楹联。这些楹联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特色鲜明。

但是将招堤四季风光、晴雨景象、早晚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言辞华美的,当属《半山亭记》。

为何要建亭?“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招堤是何景致?“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烟云万状,锦绣千重”;

晴天之招堤“沙明荷静,舞翠摇红,竟秀于汀渚”;

雨天之招堤“柳眉烟锁,荷盖声喧,迷离于远岸”;

雨后的招堤“岩壑澄鲜,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

朝晚之招堤“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

四时之招堤“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晴而明,雨而晦,朝而苍翠千重,暮而烟霞万顷”,构成招堤“四时之境无穷”;

物之乐“鹭眠荻屿,鱼戏莲房,或翔或集”;

人之乐则是“把钓人来,一蓑荷碧,采莲舟去,双浆摇红,渔唱绿杨,樵歌黄叶,往来不绝”;

当然太守之乐自然就与民不同了,那是“觥筹交错”之欢,更是“题诗励士,把酒劝农”,真正让太守齐欢乐的还是“四竟安恬,五谷垂颖”;

最后点睛之笔的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半山亭记》的石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遭毁坏,今天看到的《半山亭记》是后来重新刻石树立的,书者罗崇德,原《半山亭记》为刘锡藩书。

金星山上,由于有了这座半山亭,更由于张之洞的《半山亭记》而为招堤增添一笔厚重的文化,这里不仅吸引着千里迢迢而来的文人墨客到半山亭一睹十一岁神童的文采,而且许多读书人,每年高考、中考季,穿着时髦的青年学生都会到这里默默许下心中之愿。

少年张之洞,在安龙不仅留下了《半山亭记》,还留下了《明十八先生祠堂记》《吊十八先生文》等。在《十八先生祠堂记》中,不仅全面阐述了十八先生的事迹,表达对十八先生的敬仰,而且由衷发出了“先生之贞操励节,人尽知之;先生之苦志深心,伊谁谅之?”“先生之英风浩气,足以励千秋之臣节,歆百世之馨香而不愧”的感叹。

在《吊十八先生文》的最后一段写道:“洞也趋庭鲤对,稽古马场。幼读史书,丹忱致慕,来瞻嶐冢,雪涕沾襟。纵难从隔代以执鞭,每欲吊英雄以片纸。松风凛凛,先生之气慨岿然;野草芒芒,旧日之夆仪如在。兴亡莫恨,岁月已非。义著前朝,名垂万世。”一方面表达对逝者的崇敬,认为十八先生之精神名垂万古,另一方面也告诉后来人,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不可逆转,我们只需要体会这种“忠君爱国”精神就可以了。

张之洞4岁随父到兴义府发蒙读书,8岁读“四书五经”,10岁开始习作课文,11岁作《半山亭记》,12岁出版诗词赋文集《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

天才也好,神童也罢,都是天资聪慧加勤奋努力的结果,“粽粑蘸墨”的故事,至今被当做教育子女勤奋学习的教资,他那种“焚膏继晷,夜以继日”,“非获解不辍,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倦则伏案而睡,即醒复思,必得解乃已”的刻苦求知求解精神确实值得学习。

为了进一步丰富安龙历史文化内涵,2011年安龙举行第五届“荷花节”之际,在招堤金星山的西面树张之洞塑像,塑像底座宽3米,高6.8米,材质由铸铜和花岗岩组成,塑像展现了张之洞“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奋斗一生的博大胸怀,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道德情操。

清咸丰四年(1854年),张锳又在金星山上建“省耕亭”,闽商黄绍奇于招堤中端建“挹秀亭”。至此,招堤垂柳夹岸,芰荷飘香,水绿澄波,红墙倒影,落霞飞绮,柳岸晓风,芦花残月,成为旅游胜地。

今天,我们已见不到张瑛修建的“省耕亭”,但《兴义府志》记录了“省耕亭”上的楹联,这里罗列几楹。

张锳联:“客亦知夫水月乎,即此悟天心人性;翁之乐者山林也,倩同参鸟语花香”;

朱逢甲联:“水色涵山色,荷香杂稻香”;

郡人张万春联:“课士劝农,溯南岑敷教渊源,好从花柳池台,悟时行物生之妙;耕云钓月,想西湖畅游乐趣,还向桑麻场圃,安出作入息之常”;

张国华联:“乾坤一草亭,日往月来,观大化流行,酿成山水清音,风云变态;天地皆逆旅,渔歌樵唱,觉生机勃发,领取鸢鱼活相,花柳精神”;

邢士蒸联:“前招公,后张公,乃武乃文,挽沧海狂澜,并作中流砥柱;仿白堤,肖苏堤,好山好水,缅遗风高咏,翛然上界神仙”。

清同治年间以后,兴义府频繁发生战事,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招堤诸亭阁也因战火而毁坏。

《兴义府志》续编,录有名为陈寿麟的诗,诗的题记写道:“春日,凤笙(指兴义知府余云焕)丈偕同人登半山亭,亭濒郡之绿海,荷开时红遍,六十里皆花,惜亭圮,太守(知府余云焕)拟修葺之,为公馀小憩之所。”

余云焕的侄孙余厚墉作有荷花生日诗:

万山层叠翠成堆,红藕花香雨后开。

避客野鸥眠石畔,浣纱苗女坐山隈。

相逢蛱蝶寻芳去,又见蜻蜓点水来。

一棹渔歌惊乍起,夕阳斜影照青苔。

荒亭劫火痕犹碧,荆棘难除乱石中。

参井星躔多水潦,粤黔地界划江红。

幸逢诗吏添新制(知府余云焕拟修葺半山亭),徒怅名流(指张锳)已属空。

归趁月明瞻北斗,廿三度已近苍穹。

由陈寿麟诗的题记及余厚墉的诗,可以看出:金星山上诸亭阁已被毁坏。余云焕从1881年至1883年任兴义知府,那时的半山亭已是“荒亭劫火痕犹碧,荆棘难除乱石中。”拟修葺,但未及实施,就离任了。诸亭阁虽然毁了,但招堤荷花仍在盛开,不然怎么会有“万山层叠翠成堆,红藕花香雨后开”呢。

清末民初,代理总兵刘显潜(中华民国元年即1912年任,次年安义镇撤销去职)、代理知府聂树楷与地方人士集资修复招堤诸亭阁,增建金星山山门和“一览亭”石坊。

金星山山门为八字形,坐西北向东南,为单门三楼牌楼式,底部由方石砌筑,门楣以上为黄色琉璃筒瓦盖顶砌筑,门额嵌刻“苕清霅绿”,为刘显潜手书,石门框纵向楷书楹联一幅“忽惊华构依岩出,不断海风吹月来”,为聂树楷书。

“苕(tiào)”“霅(zha)”,分别为浙江省境内的两条著名溪水,比喻流入招堤的众河流之水,如苕溪之清,霅溪之绿。

大门楹联上联“忽惊华构依岩出”出自苏轼的诗《柏堂》:“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下联“不断海风吹月来”出自陆游的诗《泊公安县》:“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进入八字山门后,即可见到“尺幅千里”坊,该坊为双柱单门冲天石牌坊,书卷式额枋。

北面石柱上刻对联:“虹垂古阳羡,鳌戴小蓬莱。”“阳羡”,县名,秦汉时设,今江苏宜兴之别称,东临太湖,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沿湖地带碧波万顷,风景优美,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山地,群峰叠翠,竹树摇曳,溶洞众多,景色怡人,素有“水乡、竹海、茶州、洞天”之称。站在招堤金星山上向西望去,斜阳落晖,犹如在阳羡看到那下垂的彩虹般美好。

“鳌戴小蓬莱”语出元代诗人王逢的诗作《重游淀山》。全诗为:

鳌戴小蓬莱,方诸宫影开。

崖根龙洞辟,山脉虎丘来。

疏磐重烟水,残碑半雨苔。

因之怀故国,游雁落清哀。

金星山西面与地面相接处,有一巨石从山底伸出来,形如鳌头,其背上就是涵虚阁、一揽亭、半山亭等亭楼,犹如一只巨鳌负着这蓬莱般的仙景,难道不是《重游淀山》中的“鳌戴小蓬莱”么?

书卷形额枋上横书“尺幅千里”,表达了这里虽尺幅微景,但内涵丰富之义。《南史·昭胄传》:“幼好学,有文采,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

石坊南面刻对联“髯苏欲乞鉴湖以老,醉翁始饮滁水而甘”,横批“故乡无此”。

髯苏是苏轼别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三次入浙,为杭州通判,湖州太守,杭州太守,但他心里却一直向往着越州(今浙江绍兴),先后七次向皇帝书面申请去越州做太守,终未如愿,越州与他擦肩而过。他爱越州,喜欢越州山水、文化、风物,特别是越州有王羲之潇洒的书风、谢道韫林下的雅致、顾恺之寄情山水、李白访李贺、雪夜访戴等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在苏东坡众多诗词里,他不断提到兰亭、若耶溪、方门寺、贺监祠、鉴湖等绍兴最典型之地,晚年的苏东坡在心里已把越州作为自己的归老之地,他在《次韵滕大夫》诗中,开句即为:“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安龙的十里荷池就如绍兴的鉴湖,是苏东坡的归老之地,此联真妙矣。

“醉翁始饮滁水而甘”,说的是欧阳修担任滁州太守,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为此作了《丰乐亭记》:“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我们来到招堤,登上金星山,难道不正是髯苏醉翁所期冀之地么?

位于金星山山顶的是涵虚阁,为清末民初复建的建筑物。三层三重檐,穿斗式石木结构六角攒尖筒瓦顶阁楼,底层用方块石砌成鼓形六角形基础,阁内有旋转赭色木梯,可延梯盘旋而上,登楼观景。由底至顶,墙面均用细砖块石镶嵌,第一层墙身用块石砌就,墙体为石块本色。第二三层外部墙体为黄色,阁楼二三层上面皆开有窗户,二层墙面为券顶形钱纹透窗,三层墙面为圆形“寿”字纹透窗。可倚窗而望,远山近水、荷莲稻田,尽收眼底。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办安龙师范,学校校舍紧张,部分学生还临时在楼阁上居住。

涵虚阁正南墙面开大门,门框用长条石块做成,左右两面的石门框上镌刻“历四十七年始复前徽大好河山若有待;亘三十余里合成斯举文明气象看重新。”额枋浮雕“二龙戏珠”图,阁门上横向楷书镌刻“涵虚阁”。

招堤金星山上诸建筑,于19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毁于兵火,到代理总兵刘显潜、代理知府聂树楷与地方人士集资复建金星山诸亭阁,时光已过去了近五十年,这段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而已,但对兴义府城而言,是时局动荡、匪患连年,是漫长的民生凋敝的半个世纪,招堤诸亭阁得以修复,焉能不是“历四十七年始复前徽大好河山若有待,亘三十余里合成斯举文明气象看重新”呢。

一揽亭为穿斗式石木结构三间卷棚筒瓦顶建筑,紧邻涵虚阁南侧,东西长约八米,南北宽约四米,高近五米,八根石柱支撑,柱身刻有楹联九幅,东西两面和北面都用长条石构成围栏;石柱上刻的楹联,或描写景观、或抒发情感、或以景寄志、或畅谈风月,内容丰富,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楹联均编入2010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对联集成·贵州安龙卷》。

金星山上,除了上述亭台楼阁外,还有王佐题的“绿漪”摩崖石刻和倪昌运题的“何处堪消夏,招堤夜饮中,呈妆杨柳绿,向脸芰荷红,朗照天心月,凉生水上风,清虚烟雾里,疑在广寒宫”摩崖石刻以及周公祠、禅房等。

1954年5月,海子监狱下属的海子农场,组织工人从招堤向东开挖了一条干渠,直达陂塘河尾的肖家营丫口,放干了陂塘河之水,造田2600余亩、旱地1000余亩,十里荷花景观因此消失。

作者:文/图 黄朝文

来源:黔西南日报     2022年03月08日        版次: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龙招堤,十里荷塘
张锳父子与安龙“加油”文化
胡声亮原创丨南明皇都安龙
黔西南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文化安顺》埠外见闻 安龙古韵 2022年第59期(总780期)
半山亭,一页龙城的禅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