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读笔记①| 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枕边放一本书了?


领读笔记均由【十点读书会】原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8:26 领读①:《如何阅读一本书》 来自十点读书会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戴杰的领读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听完主播领读后,文末有「记忆点和思维导图」,作为给你的阅读建议。公众号回复「领读笔记」可查看往期的精彩内容。


拆解目标:今天鼓励大家完成的目标是,第一篇《阅读的层次》中的第一和第二章,这部分内容可以解答大家许多关于阅读的困惑。明天的预告是第三、四、五章。




痛点①: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枕边放一本书了?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每次看到这句,我都想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我们还愿意在枕边放一本书。


可是,现在我们真的太忙了。除了每天辛苦地8小时工作,偶尔1小时的加班,半小时以上堵在回家的路上。回家以后,我们还要料理一堆琐碎的事情。终于,闲下来一口气,怎么也得犒劳一下自己,追个韩剧、打个游戏、上个微信···洗洗睡前,我们还要刷下微博、给朋友圈点个zan、在微信里道声晚安···终于,可以安心地关机睡觉了。哪里还有时间在枕边放一本多余的书呢?




可是,你会担心自己的知识out吗?不会呀。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简直飞驰在信息高速路上,节省了多少时间成本。碎片化阅读、快餐化阅读,适应了我们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知识面的维度可以延伸到过去难以想象的角落。所以,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的阻碍。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怎么阻碍呢?太过精心的设计、过于完整的呈现、思维难度的降低,使阅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包装过的信息,而不需要面对困难和努力,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缺乏独立思考的我们,或许很容易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而不是吸收者。


痛点②:你为什么讨厌方法论的书籍?


有一些小伙伴,这个比例或许还不小呢!如果他们会在枕边放一本书,也绝对是轻松类、消遣类的书籍。而方法论、认知类的书籍,或许此刻正被放在哪个角落垫着桌脚。为什么这么讨厌呢?两个字:头大,读起来不轻松、费脑子。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对于这个痛点也有很值得启发的解答。有一些书,我们看不进去,是因为你和作者之间的理解力不匹配,作者的理解力远高于你的理解力。太容易读懂的内容,只能说明你和作者的理解力相当,而这种理解力在你遇见这本书之前,本身就具有了。


但是因为这样,你就舍重求轻吗?这可不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一本书有三个目的:①增加读者的资讯;②为了娱乐消遣;③增进读者的理解力。而最有价值的恰恰是第三点。


仅仅停留在获取资讯、娱乐消遣的层面,对促进个人成长是有限的。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在阅读,那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你也想要阅读。即使有读不懂的地方,只凭内心的力量,反复咀嚼文字,从一个陌生的概念到清晰地理解,包括不查询百度等搜索引擎,完全依靠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样的阅读才是对既有理解力的提升。


这种看上去很难的方法,也可以叫做“精读”,完全是由内到外,破茧而出的主动式阅读。唯有这样的阅读体验,才是告别平庸的阅读,因为我们的使命就是阅读好书,自我成长。


痛点③:你是读书人,还是读过书的人?


我应届毕业刚入职的时候,公司大boss对着我们这帮愣头青讲了一个故事:


中国最草根的皇帝——朱元璋,在一次朝会的时候,看着满朝饱读诗书的大臣们对自己行叩拜之礼,自鸣得意地说:“看看你们这些读书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臣服于自己,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呀!”这个时候,刘伯温站出来说:“陛下,臣不是读书人。”朱元璋好奇地问:“你不是读书人,那你是什么?”刘伯温回答道:“臣是读过书的人。”朱元璋哈哈大笑,问道:“读书人和读过书的人,有什么区别吗?”刘伯温恭敬地回答说:“读书人,读得广,却读不通,达不能兼济天下,穷不能独善其身;读过书的人,读不一定广,但读得通,经世致用,举一反三,方能辅佐陛下一统天下。”朱元璋听完之后,大为佩服,再也没有取笑过文臣了。故事末了,boss不忘对我们说:职场和大学不一样,希望你们做读过书的人,而不是读书人。


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是让我印象深刻。而《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有段极好的解读,适合这个比较:为获得资讯而阅读,是“读书人”,增进理解而阅读,是“读过书的人”。而真正懂得阅读艺术的一定是“读过书的人”,因为他们是凭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凭着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刘伯温为何会选择帮助朱元璋?他起到了多大的影响?
阅读的四个层次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之一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有用的十句话,大多数浅读,少部分深读
学习与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 | 第一章 阅读的层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