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Wolfgang Freitag:实在、知识和科学:对批判实在论的一个辩护*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一卷,第二期

(二零一五年冬季)

 

 

 

沃夫刚·弗莱塔格(Wolfgang Freitag) **

周南君ZHOU Nanjun张伟特ZHANG Weite/(trans.) ***

 

 

 

摘要本论文检查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realism与科学反实在论scientificantirealism之间的争论。论文论证科学实在论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科学结果的客观有效性的问题将仅仅是在后验的a posteriori基础上被回答的。是否科学相比其他理论事业产生了更可信的成果这个问题本身是个纯粹经验性的事情而服从于进一步的经验性检查。因而,我为一种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辩护:是否科学是客观的这个问题将会仅仅被经验性的、元科学性的调查所回答。我在此得出初步结论:这样的调查将支持这个观点,即科学是一个认识论上成功的事业,因而其确证了实在论的立场。

关键词:知识;实在;科学实在论;科学反实在论;怀疑主义;批判实在论

 

Reality, Knowledge, andScience:

 A Plea for Critical Realism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dispute betweenscientific realism and scientific antirealism. It argues that questions ofscientific realism, in particular, questions concerning objective validity ofscientific results, are to be answered solely on a posteriori grounds. Whetherscience delivers more reliable results than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enterprisesor not is itself a purely empirical matter and as such subject to furtherexamination. Therefore, I plead for a form of critical realism: Whether scienceis objective or not will be answered only by empirical or meta-scientificinvestigations. I conclude by tentatively suggesting that such investigationswill favor the view that science is an epistemologically successful enterpriseand thus justifies a realistic attitude.

Keywords: Knowledge;reality; scientific realism; scientific anti-realism; skepticism; critical realism

 

    用马克斯·韦伯(MaxWeber)的话说,科学(Wissenschaft)已经以某种显著的方式对实在的祛魅Entzauberung der Wirklichkeit)作出了贡献。神秘的解释路径已经极大地让位于理性的、基于科学的解释路径。但是科学的成功也产生新的困惑:科学在知识社会(Wissensgesellschaft)内的主导性给出了一个难题——是否科学相对于各种竞争性的知识文化(Wissenskulturen拥有一个认识上的特殊地位去确证它的这种霸权(Hegemonie)。简而言之:科学真是如其所一贯主张的那般合理和客观么?

科学实在论(Der wissenschaftliche Realismus给出了一个坚定而肯定的答案。[1]依据这个立场,科学研究客观的、在其特性上独立于我们的、在其中有诸种规则支配着的实在(Wirklichkeit)。在此,科学证实了不仅存在着如人、树和桌子之类的熟悉的生活世界的事物,而且也存在着如基因、原子、夸克等不能被直接感知的对象。通过科学方法的应用,通过系统的观察和被操控的试验,我们获得关于这些事物的可信赖的知识(Wissen)。更多的实在领域是如此这般地被科学所开启。简单地举一些例子:我们理解雷暴的原因,遗传过程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构造,以及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在那些我们还没有发现真理的地方,我们至少拥有一种如何去寻得这些真理的构想。

在此,科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进展的过程,在其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征服那些前科学的未知领域。知识之诸岛(Inseln des Wissens)变成系统抵制非知(Nichtwissen)之海的大陆。科学本质上是累积的,在数据之上累积数据,改善和扩展理论,时不时完全打开新的研究领域。实在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心智是有限的,这个事实无非给我们理由保有健康的认识上的谦逊。我们从未能达至一个认知完备性的理想,但是我们至少一步步趋近于它。

实在论(Realismus)首先通过科学的巨大成功而被倡导。科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融贯的世界观(Weltbild)。这个世界观已经综合了一些原初彼此相异的学科,并且承诺去统一更多的学科。比如,宏观物理对象的许多特征(如气体的温度)允许被还原为他们的微观物理层次的基本构件的特征(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对理论简化的渴望因此与科学关联在一起:复杂的事件和过程至少能在原则上被还原为少数几种类别的(物理)对象的特征。而且,至少直接关联于科学的实践进步或许是更重要的。对自然规则的认识使得一个对实在的有针对性的操控成为可能,并且因此使得全新的技术服务成为可能。这里以现代移动性的多样形式为例子,这些多样形式已经使我们不仅可以通达于地球的各个区域,而且可以通达于这个世界空间的各个部分。技术革新对我们智力上的富裕和身体上的福祉的显著增加有着无可争议的贡献。按照科学实在论者的观点,这个成功就是一个纯粹的奇迹,如果伫立于其后的科学理论不是至少近乎有效的话。[2]

然而,如果人们相信一种最广义上的建构论诸立场(konstruktivistischen Positionen)所结成的广泛联盟的话,由实在论所描绘的科学图景不仅极其幼稚,而且也极具误导性。托马斯·库恩 (Thomas Kuhn)1970)将科学解释成由诸多科学革命、概念上和方法论上的诸多激进断裂组成的序列。这个序列的动力学从原则上已经避开了所有合理性的考量。(知识)社会学((Wissens-)Soziologie)的潮流宣称,科学性的知识[3]甚或通过这些知识而被表象出的所谓事实[4]纯粹是“社会的构建(sozial konstruiert。自此,科学因而完全不处理独立于主体的、客观的实在,而只处理社会性的构建(gesellschaftliche Konstrukten)。大部分的文学研究对此看法相同,并且信奉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s(1983)的见解:一切都只是 “文本(Text)”。科学理论和假设仅仅是语言的构建,而在其中被表现的对象和规律也一样;所谓独立的数据实际上是理论负载的(theoriegeladen),并且无力提供客观的确证。不管这种情形现在是本体论上还是认识论上的:从这种立场的观点来看,科学的世界是彻底地被解构了,科学在事实上的特殊地位变得没有根据。科学只是诸多叙述中的一种,在其他知识文化(Wissenskulturen)面前没有认识上的优先地位。每个对客观性(Objektivit?t)的谈论只是一种西方主导的世界观的统治意识形态的流溢。

鉴于实在论和建构论之间这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好似已陷于一种认识论上的两难。不论我们采取哪种立场,这种情况都威胁智识上的开示宣誓(Offenbarungseid)。这种实在论将客观性理解成科学的本质标志,并且流于盲目的科学主义(Szientismus)。与其相反,这种建构论已经否认了客观性的可能性,并且鼓吹一种无差别的认识上的相对主义(Relativismus)。

两种立场都描绘了一个总括的、未加区分的图景,这个图景能够对各个科学学科所作出的区分和它能够对成功的与失败的个别科学研究所作出的区分一样少。我想从这一点上开始。在我看来,客观性的问题首先是个开放性问题,对它的回答会因为不同的理论和假设而不同。一个特定的假设是否应被承认为客观有效,这是不可以被先验地a priori)决定的。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需要一个对所涉相应假设或研究的调查。据此,客观性——与实在论的论断相反——不是科学的本质标记。但是,这也不是说客观性有所欠缺。我们不能盲目地信任科学,却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就不信任它。

在此被捍卫的批判实在论kritischer Realismus)将对科学自身的客观性的追问视为一个最广义上的科学问题。首先,进一步的经验性研究(empirische Untersuchungen)可以表明科学究竟是否是,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观的。这听上去有点自相矛盾,这个立场立即迫使自己遭受循环质疑或甚至是倒退质疑。但对批判实在论的一个更精准的分析会表明这种质疑是不适当的。

世界和实在(Welt undWirklichkeit)

我希望以对实在概念的分析开始。在一百年前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922)就展示给我们这个立场:世界(Welt)是事实(Tatsachen)的总和,世界是由对象和他们的特征所构建而成的。可能事实的例子就包括:李·哈维·奥斯华(LeeHarvey Oswald)是谋杀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s)的唯一凶手;最后一只恐龙死于一个星期二;明天下雨。关于实在的“事实上的(faktisch)”构成的陈述还不由将实在视为事实总合的这种结构规定(Strukturbestimmung)所产生。单单通过这种规定还不确定世界是由哪些事实构成的。因此,特别是,此规定不蕴含着这类事实(比如一个独立于主体之实在就是这类事实的一个典型)的存在。因而,这样的事实实在论(Tatsachenrealismus)完全与一个经典的观念论(Idealismus)相容。按照后者的说法,除了性质上确定的主观感知外就没有其他的东西。我们天然地至少在前哲学的意义上对一个囊括着物理宇宙的实在深信不疑。然而,这种信念单独还不担保这种外于主体的实在的存在。这世界恰如其所是——并不依赖于我们关于其所相信者。这种“实质”实在论(?substanzielle? Realismus)因而不属于这里所勾勒的哲学理论。虽然我会为呈现我的思考总是将这种事态(Sachverhalte)视为我们通常倾向于肯定的事实(Tatsachen)。但这只是为了以例子阐明我的论点,而不是为它们提供理据。

如此这般被理解的这个客观世界(die objektive Welt)有不同的理论特征。所以,它恰恰提供给任何一个问题一个答案,也就是说,那个真实的答案。[5]比如,如果我问起最后一只恐龙的死亡日期或者谋杀肯尼迪的元凶,这个客观世界就包含着那个正确的答案。它规定了最后一只恐龙是否是在一个星期二死去。类似地,它确定是否奥斯华开枪了,以及——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是否还有另外的作案同伙。在此,一个事实是否存在并不依赖于我们是否拥有关于它的知识。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弄清,谁在那时背负着谋杀肯尼迪的罪责。尽管如此一个与之相关的事实确实存在着。

在此,我想趁机反驳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在很多争论中都谈及“科学事实(wissenschaftlichen Tatsachen)”——这与路德维克·弗莱克(Ludwig Fleck(1935)的一本著名的书同名。然而,这个术语也是误导性的,因为它暗示事实被归入诸种知识文化(Wissenskulturen)之列。在严格的意义上,事实与科学及其他知识文化无关。现在正好在下雨这个事实并不依赖于它是否这样被一个气象学家或一首农谚所预告。电子有一个自旋这个事实远远早于物理学的存在。并不是事实自身(die Tatsache an sich)而最多是一种规定事实(Tatsachenbestimmung)的方法是科学的。而且,在这个关联中该留意的是,当一个事实断言被普遍接受和科学地被确证的时候,这个事实断言本身还不构成那个被谈及的事实。首先,在此只涉及到一个被推定的或一个所谓的事实。理论只是纯粹的表象(Repr?sentationen)。理论是否正确,只取决于构成那个被谈及之事态的实在片段(Wirklichkeitsausschnitt)。大量的情形是,其自身已经被承许的科学理论和陈述在其后的某个时间点上却被驳斥。地心世界观以及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经典力学就属此类。

到现在为止,我有意地不讨论心灵的事实,也就是这类专门带有心理性质的事实。然而,它们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究有重大意义。所以,常常被强调的是,人们的感受、愿望和信念也和物理特性一样构建事实,因而他们是“客观的”。但这与心灵事实从某种意义上具主观的特性——它们需要主体作为承载者(Tr?ger——并不矛盾。只有主体可以感受痛楚、怀有梦想、拥有信念和持有理论。但心灵事实的主体关联性并不把这个当作它们的客观现实(objektive Realit?t)。是否一次痛楚、一个愿望、一个信念或一种理论存在这个问题是一个涉及世界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以下陈述是成立的:“主观的”事实自身是客观的。但这不意味着品味判断(Geschmacksurteile)可以被一般化,而信念或理论自动为真。我的信念——现在在下雨——可能完全是假的,尽管我拥有这样一个信念是客观真实的。表象事实(repr?sentationale Tatsachen)的实在性有些有趣的后果。除了这个客观世界的这个单纯事实外,还存在另外一些相关于表象的事实。因而,表象(Repr?sentation)创造了更高阶的事实(Tatsachen h?herer Ordnung)。这样会产生一个分层的、按阶梯排列的实在图景。我想在此借一个例子说明这个基本观念。我们假设,现在正在下雨。这形成了一阶(气象学的)事实。与之相对的是,我的信念或“理论”——现在在下雨——是个二阶事实。这个信念自身作为一个可能事实,可以成为进一步信念的对象。所以一个见到我撑伞的人或许相信我相信现在在下雨。这因而是一个三阶事实。[6]主观性可以创造客观实在的新层面,这个事实将被证明是对我们的主题意义重大的。

主观的诸世界(SubjektiveWelten)

到目前为止我只描述了实在的结构。它由不同阶次的事实构成。他们是哪些事实这个问题不能普遍先验地a priori)被确定,而只是个实证研究(Empirie)的对象。一些更高阶的事实是信念事实(überzeugungstatsachen)。一个人的信念的总合,也即所有其所视为真的信念,构建了这个如其所见到的世界。我也会因此谈论他的主观世界,这个这个人所假定生活其中的世界。就像我们前述所见那样,一个人拥有一个特定的主观世界,这是一个高阶事实。尽管——或正因此——主观世界和由其所表象的客观世界必须被清楚地分开。这个客观世界(die objektive Welt)是所有人共享的,独立于某个人对它的设想。与之相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世界(subjektive Welt)。[7]

主观的诸世界区别于这个客观世界——主观诸世界之间又互相区别——而涉及两个维度。首先,与这个客观世界相反,主观的诸世界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它们含有关于全体实在片段的信念——从来不是主题上完备的vollst?ndig)。比如,存在关于最后一只恐龙死亡日期的客观事实以及关于肯尼迪被谋刺的那个真实责任人的客观事实,而不需要我有关于它们的信念。关于他们我还没思考过,或关于它们我至少不能成功地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图景。必定不只我遇到过这样的主题空白。所以要做出这样的假设:所有主观的诸世界永远只表象了实在的片段,从未表象全体实在。或许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实在领域有不同的信念。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关于此刻弗莱堡天气的信念,而不是关于纽约温度的信念。相反,一个本地人恰恰有关于曼哈顿天气状态的知识,而从未考虑过关于弗赖堡天气的情况。因而,在涉及到被他们所表象的主题上,主观的诸世界是彼此不一致的。

但是主观的诸世界还在其它方面彼此不同。关于肯尼迪被谋杀的真实背景,存在分歧很大的诸种信念。有些人意愿相信官方的声明,而其他人则不信任这个宣称奥斯华(Oswald)是唯一凶手的版本。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对于追问气候变化的起因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我们可以就同一件事相信不同的说法,然后发现我们处于认识上的矛盾之中。仅出于完整性而需要提及的是:主观的诸世界之间的矛盾并不必定要求不同的主体。当我的信念发生改变,就会存在我在不同时间点所拥有的两个主观世界之间的矛盾。[8]我们关于什么形成哪些信念,取决于很多要素:我们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我们的兴趣和认知能力,父母、老师、朋友、书籍,我们的观察和实验,以及无数日常的偶然事件。每个想法、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可以影响我们的主观世界。只要两个人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同样一件事物,就已经足够导致他们的信念分歧。与之相反,那个客观世界永远是同一个。

因此,每次被体验的实在的差异使主观世界的多样性几乎是必然的。[9]这种体验的方式方法对此扮演了一个角色。有色眼镜和隐形眼镜表象对象成另外的样子。威胁改变我们的感受,不幸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甚至一些情境是可以设想的。在这些情境中,被感知的实在不再起任何作用,主观世界因而只被主体和他的感知器官的特性所决定。很久以前,哲学家和艺术家就已经将那个由此可设想的彻底欺骗性的情境呈现于眼前。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641)提及了一种信念造物主的可能性,一个以他的意志塑造我们主观世界的“恶魔”。这个想法在沃卓斯基兄弟/姐弟(Wachowski-Geschwister)的电影系列《黑客帝国》里进行了一次杰出的荧幕转化。据此,我们的主观诸世界与实在没有共同之处,他们仅仅取决于通过矩阵生成的虚拟现实(Realit?t)。据此,我们的主观诸世界只不过是向我们示现为实在的纯粹虚构。

这些怀疑情境的可能性常常被当作证据而被提及,来证明主观诸世界不享有客观性。然而,很快就会表明,这个至少涉及着客观性真理objektive Wahrheit)的问题的结论是不可信的。我们的主观诸世界总是表象一个被推定的或一个所谓的实在。当它们指涉一个超越各个信念的实在领域时,它们总是在语义上是客观的。信念的真值只由这个实在领域所决定。一个信念为真,当且仅当它表象一个事实(eine Tatsache)。当天气确实如此时,我的信念——现在在下雨——为真;否则它为假。在此,“真”和“假”指主观诸世界的客观的——由那个客观世界所决定的——特性。如何产生该信念,无论是通过感知、幻觉或任意一种其他的机制,在此是完全无足轻重的。无论我是猜测到明天下雨,还是通过查阅农业历法或通过天气预报“获悉”到明天下雨,我的信念——明天下雨——的真假视天气处于何种状况而定。我的主观世界以何种方式被产生,对真理问题而言,显然是无关紧要的。尤其是,通过一个欺骗性上帝或通过一个矩阵对主观诸世界的可能操纵并不根本上排除主观世界的客观性真理。

因此,真信念不仅通过对认知能力的成功运用而被赢得。当我们有方法地进行信念赢取时,当我们做出关于事物的判断前调查该事物时,当我们只征询于合格的和值得信赖的来源时,诸如此类,这当然允诺更多的成功。然而,一方面方法的举措仍不担保成功——我们总是还可能犯错,被骗,或走背运。另一方面轻易赢得的信念也可能是真的。让我们设想,七个人纯粹偶然地成对地获得关于最后一只恐龙死于星期几这个问题的不同信念。第一个人相信是星期一,第二个相信是星期二,以此类推。显然,在相互竞争的几个信念中确切地有一个为真,尽管纯属巧合。

这个例子也说明,真(Wahrheit)和知识(Wissen)并不一致。有真信念的人自己可能没有知识。然而,在我们说到真与知识的关系前,我还想讲明迄今所讲东西的一个后果。我们主观诸世界相关于一个客观实在,因此它们自身视乎它们的语义内容而言是客观的。同时主观诸世界自身是实在的组成部分,从而它们又成为其他主观诸世界的对象。因而,主观诸世界不只是视乎它们所表象的东西而为真或为假。它们自身也还规定了其他主观诸世界的真假。比如说,如果我有一个信念——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相信太阳处于行星系统的中心,那么我的信念的真就依赖于伽利略的主观世界。这个世界因为包含主体依赖性的事实,因而包含作为客观所予(objektive Gegebenheiten)的主观状态。这些客观所予又作为那个针对那些关于主观状态的信念的客观性致真者(Wahrmacher而在考虑范围之内。[10]

知识和怀疑论(Wissen und Skepsis)

就像我们在上面所确定的那样,一个真信念并不自动就是知识。那么我们何时拥有知识呢?这个问题有一段和哲学本身一样长的历史。[11]我会在这里回避问题的复杂性而只勾画那个最有可能有权获得普遍接受的立场。据此,一个信念构成知识,当且仅当它不仅事实上而且是被担保为真。因而,知识要求是一个必然的(notwendig)真信念,而这个相关的必然性概念(Notwendigkeitsbegriff)必须被理解为一个被限制的概念。在其他地方,我曾为一个对相关正常条件(Normalbedingungen)的限制作辩护:一个信念是知识,当且仅当它在正常条件下为真,并且这些正常条件确实具备,因而这个世界在相关方面不是反常的。[12]如果存在一个纯粹偶然的真信念,那么它要么在正常条件下并不必然为真,要么正常条件根本就不具备。后者尤其是这种情形,当我们是幻觉或矩阵的牺牲品时。这个正常条件概念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关于最后一只恐龙死亡日的真信念并不自动是知识;相关人士只是偶然地拥有一个真信念。

因而,知识是一种以特殊方式对错误免疫的信念,故而知识自身构成了一个高阶事实。如果我知道现在在下雨,那么这个知识又成为实在的一部分。就像其他的事实一样,知识事实(Wissenstatsache)的存在并不依赖于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因而,尤其是知识能存在勿需认知主体(Wissende)知道此知识。当一个信念在特殊意义上与现实(Realit?t)相联时,它就是知识;知识并不是无条件地必须要被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们所知晓。

回答X知道现在在下雨吗?”的问题要我们调查某人X是否满足了就关于天气的知识而提出的条件,即是否他关于天气的信念是以特殊的方式对错误免疫的。比如,当我们可以排除这个信念是基于一个幻象或一个矩阵的力量,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一个人拥有知识的认识预设了我们对他们的认识能力(Erkenntnisleistung)开出了一个肯定的证明(Zeugnis)。一个人是否拥有知识的问题自此得到一个经验性回答,依据我们的经验发现该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因而,实在的等级允许把对知识的追问理解为一个事实问题。这样一来就开启了遭遇任何可能的认识上的怀疑论的可能性。如果相关于一个人的知识的怀疑存在,那么这个怀疑同样也可以像每个其它问题一样通过经验性研究而被解答。原则上,可以经验性地决定一个知识事实(Wissenstatsache)是否存在。但是,对此的一个一般性陈述是不可能的。

在此,一个进一步的问题产生了:当这样的怀疑通过更多的知识被消除掉的时候,是否真正赢得了某些东西?假设,知识不仅存在而且被证明是存在着的。那么由该证明所产生的更高阶的知识是否又是可疑的呢?即便这个更高阶的怀疑自身也能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被消除掉,反对意见也一样地被消除掉,那么这些研究只不过再次产生了自身易遭受怀疑性反对之攻击的更高阶信念。这看起来仿佛是怀疑之深渊不断再次出现,仿佛一个致命之循环或一个无穷之倒退逼近这里,仿佛我们陷入了一种知识论上的骗局,这导致了怀疑与消除怀疑之间的永恒循环。

事实上,怀疑主义的怀疑永远是一个不断重现的可能性。然而,更仔细的考察发现这是没有疑问的。天气,关于天气的知识,关于天气的知识的知识,等等,展现了不同阶次的事实。如果关于天气的问题出现,我们就望向窗外。如果关于天气的知识的问题出现,这就涉及一个全新的对象。比如,我们问自己,这个所谓的认知主体是否望向窗外,他们的视野是否好且并不受阻,等等。当我们最终问,我们是否知道这个所谓的认知主体知道现在在下雨,那么一个第三阶的事实就是一个第四阶探究的对象。这个提问和回答之间的游戏可以不断被重复,然后不断再涉及新的事态。我们有可能个别地通过进一步的经验性研究去清除或确认每次出现的怀疑主义的怀疑。事实上永不可能就所有问题、所有可能的怀疑终结性地——也就是说一次性地——作出回答。而且,这甚至也是不必要的。只有新问题产生了,只有怀疑事实上存在,每个(进一步的)探究才是必要的。每个可能的怀疑有一个可能的答案。基于一个新的经验性调查,每个事实上的怀疑都有一个事实上的答案。

因而,对怀疑主义的恰当反应既不在于对我们认知劳费的绝望,也不在于对批判性需求的独断性放逐。它更多存在于有依据的、通过进一步调查所支持的对怀疑的确证或反驳之中。在我们对涉及更低阶信念的知识条件作出否定判断的那些情况下,怀疑论被表明是正确的;那么就不存在知识。在其他进行肯定评价的情况下,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不仅客观性真理,而且客观性知识也是存在的。我们的任务是去考察怀疑,考察它的正当性(Berechtigung)。因而,我在此为怀疑论的一个经验性概念作辩护。依照这个概念,怀疑的每种形式无非就是对事态之存在的疑问。而事态具有认知本性并且涉及知识的这方面在根本上就无所谓了。怀疑主义与科学有共同的起源,也就是惊奇(Neugier)。怀疑主义创始于从对特定实在片段之特性的追问。

诸世界和科学(Welten undWissenschaft

我们从知识的普遍情况回到科学的特殊情况上来。正如我们可以谈论主观世界subjektiven Welten)一样,我们也可以谈论科学世界wissenschaftlichen Welten)。一个科学世界是根据某个特定科学而存在的诸事实的集合。因而,在这种意义上存在“科学事实(wissenschaftliche Tatsachen)”——这些科学事实首先只被视为实在的表象,而不是实在的组成部分。我想要有意识地搁置这个问题,即什么才能被确切地算作是一个科学世界,也即,我既不考虑一个科学世界和其他科学世界在主题上的划分,也不考虑这个科学世界的承载者(Tr?ger)。不专属于某个具体个人的量子物理理论能够展现一个科学世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关于物理宇宙的信念集也同样能够展现一个科学世界。

关于主观世界的那些看法基本上也适用于科学世界。它们是对实在的局部表象,它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对象领域里:[13]历史科学主要处理过去;心理学把(人类的)心灵作为首要对象;原子物理研究最小的部分和决定这部分的力;天文学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如此,科学的首要目标是要正确地表象它所处理的那个实在片段。

正如主观的诸世界之间存在冲突一样,科学的诸世界之间的冲突至少是可能的。不同的科学家们可能对同样的对象领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冲突既可能涉及个别的问题,同样也可能涉及整套理论。比如由牛顿创建的经典力学的世界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两个竞争性的科学世界。假如两个中一定要有一个为真的话,那么哪个真的问题就取决于这个客观世界(die objektive Welt)是如何构成的这个事实。[14]同样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似乎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可调和。至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里的众多甚至常常是原则性的歧见,我这里根本上就不想涉及。

一门经验科学的规范性理想在于,它在对控制过程不带先见的检验中创造它的世界。在这过程中,通过个别研究人员进行的经验性研究,以及对假设的证实和证伪,和通过更大的科学共同体(wissenschaftliche Gemeinschaft)对结果的批判性检验一样发挥着作用。应该如何确切地建构这个规范性理想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原则上还是细节上都是有争议的。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35)以他的批判理性主义(kritischer Rationalismus)代表一个与维也纳学派的归纳主义(der Induktivismus des WienerKreises)完全不同的立场。尽管如此,科学史——尤其是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1970)和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86)的作品——显示了科学实践常常多多少少强烈地偏离了规范性的理想。本文开头引用的知识社会学的文献提供了类似的诊断结果。科学的诸世界似乎不仅是对观察和实验的反应,也受到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传统,个别有影响力的人物,被政治决策所推动的科学模式和科学潮流,以及其它不理性或非理性的因素都发挥着影响。就如上面我们已经在关于主观世界方面所承认的那样,我们永远无法先验地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有些(甚至所有!)当代的科学世界都是一个矩阵场景的结果。

因而,如果认为一个如此的科学世界已被配备了所有正面的认识属性,因而认为它在其真理主张和知识主张上是绝对客观的,并且以这种认识为出发点的话,那是幼稚的。科学世界不必然(notwendigerweise为真。更别说它们必然会构建知识了。在经验性研究中太容易出错。个人利益和机构利益,风尚和潮流可以极大地盖过认识上的正直。数据的获取往往太难,针对给定数据的理论构建本身又太随意。[15]科学方法本身是可错的,这意味着它们单凭自身还无法给出对真的担保(Wahrheitsgarantie)。这直接导致,科学的世界可能是假的。真理对于科学来说就和它对于任意一个(其他的)主观世界一样不是本质性的。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分享对科学实在论(wissenschaftlicher Realismus)的建构论批判,只要在科学客观性(wissenschaftliche Objektivit?t)方面这种科学实在论所涉及的是一个非经验性的、本质主义的假设。首先,对客观性的怀疑永远是合法的,并且已经在不少情况里被证实为科学进步的实际驱动力。只是我从中还没法得出建构论的结论。怀疑主义的提问只是在要求进一步的研究而已。所以,基于怀疑主义的提问所具的合法性而立即认为科学不具备客观性,这种做法是草率的。人们既不能先验地给予科学以客观性,也不能先验地不给予科学以客观性。针对相关于科学的实在论的提问只能在进一步的经验性研究基础上予以回答。

然而,与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历史科学研究不一样的是,这样的经验性研究其对象不是,或至少不首要是,所涉的科学世界的形成。甚至当一个科学世界不是通过观察或对其它科学方法的正确使用而形成的时候,它仍然可以为真并且呈现知识。就像我上面已经提到的那样,甚至一个基于幻象或系统性欺骗的信念都可以为真。因而,我们在此严格区分形成(Genesis)和有效(Geltung),或者用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s(1935)的术语,区分“认知心理学(Erkenntnispsychologie)”和“认知逻辑(Erkenntnislogik。为了回答科学客观性的问题,需要一个针对以下问题的经验性研究:该科学是否遵从相关的认识上的条件,并是否由此符合认识逻辑。就这点而言,一个这样的经验性研究不能,或者不能仅仅,采用一个社会学和/或历史学的角度。

就算库恩是对的,就算科学史(Wissenschaftsgeschichte)不能被理解为知识积累和逼近真理的工程时,也根本不能推出,现在的科学走错路了:不同科学范式(Paradigmen)的不可通约性(Inkommensurabilit?t)并不排除一个特定的范式——比如说今天的一个范式——是正确的,并且它产生出真的或甚至已知的理论。完全相似地,知识社会学的(wissenssoziologische)批判也被击退了。即便科学世界是“社会的构建”,这也不意味着它不满足真和知识在客观性方面的条件。我根本上拒绝对客观性问题给出一个根本的回答,这个回答以肯定的形式出现就如我们在科学实在论(wissenschaftlicher Realismus)那里所遇到的情形,或以否定的形式则就如我们在各种不同的建构论(Konstruktivismus)那里所发现的情况。我反而支持一种批判实在论(kritischer Realismus)。这种批判实在论把科学客观性这个问题让给了针对相关具体情况的经验性研究。

结论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是一个经验性问题,而不是一个哲学性问题。因此,我必须把它委托给经验科学研究。这个研究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我当然没法在此提前说出来,然而我允许自己在结束时给出几个猜测性的评论。

对科学的经验性研究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里的很多结果是以一种在方法论上得到确保的方式而形成的,可能存在的社会历史因素虽然对哪一个对象领域处于研究兴趣的中心这个问题有着强烈的影响,却较少影响到这样的问题,即哪些关于研究对象的结果将会显露出来。由此可推出,我们不仅可以判断大部分的科学世界(至少近似)为真,而且可以判给它们知识的地位。对“科学的(wissenschaftlichen)”和“非科学的(nichtwissenschaftlichen)”认知努力(比如神秘主义的或秘教的)的比较表明——这是我的另外一个猜测——科学常常旨在追求更好的结果,因而其他的知识文化在认知论方面不如科学的知识文化成功。因此我猜测,现代科学会被证实为优于很多其他的知识形式。在知识社会(Wissensgesellschaft)内,科学的霸权(Hegemonie)会自此因它在认识上的突出地位而被确凿地合法化。

然而,我们要对这个对科学来说积极正面的结果在两个方面有所保留。首先它建立在一个投影上。科学研究可能取得比我所预言的还要更具批判性的结果。科学的地位会突然变得可疑,除非它愿意在方法论上对自身进行适宜的改良。其次要强调的是:即便我关于未来科学研究结果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也不自动意味着这些结果本身拥有客观有效性(objektive Gültigkeit)。每一个经验性研究都是可错的,并且可能给出错误的结果。即使经验性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科学是客观的,这也不意味着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在这里保持怀疑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对科学研究本身进行一个经验性的审查。这是(认识上的)实在的分层和与此紧密相连的更高阶怀疑的可能性这二者的一个逻辑结果。

然而,如上所示,批判实在论的这个后果绝不是威胁性的。它只是使人留意到,我们所有的研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只是临时性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论上开放的世界,在其中怀疑总是不断产生,而在这些怀疑是否是无可辩驳的这一点上是可以审查的。因此,怀疑的可能性不会给忧虑或太过彻底的怀疑主义以诱因。它更多地表达了永恒地自我更新的知识的各种可能性,表达了我们追求知识和理解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Berger,P. L. & Luckmann, T. 1969: Die gesellschaftliche Konstruktion derWirklichkeit: Eine Theorie der Wissenssoziologie. Frankfurt am Main: Fischer.

Derrida, J.1983: Grammatologie, übers. vonHans-J?rg Rheinberger und Hanns Zischler. 1. Aufl.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Descartes, R.1641/1992: Meditationes de PrimaPhilosophia. Hamburg: Meiner.

Feyerabend, P.1986: Wider den Methodenzwang.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Fleck, L. 1935/1980:Entstehung und Entwicklung einerwissenschaftlichen Tatsache: Einführung in die Lehre vom Denkstil undDenkkollektiv. Basel:Benno Schwabe & Co. 1935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80.

Freitag, W. 2013: I Know: Modal Epistemology and Scepticism.Münster: mentis.

Knorr-Cetina, K. D. 1981: The Manufacture of Knowledge:An Essay on theConstructivist and Contextual Nature of Science. Oxford / New York:Pergamon Press.

Kuhn, T. S.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2. Auflag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tour, B. & Woolgar, S. 1986:Laboratory Life: The Construction ofScientific Fact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laton. 2005: Werke, 5. Auflage. Darmstadt: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 WBG.

Popper, K. 1935:Logik der Forschung: ZurErkenntnistheorie der modernen Naturwissenschaft. Wien: Springer.

Putnam, H. 1975: Mathematics,Matter and Metho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okal, A.D. 2008: Beyondthe Hoax: Science, Philosophy and Cul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ttgenstein, L. 1922: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trans. by C. K. Ogden. London: Kegan Paul,Trench, Trubner & Co.; New York:Harcourt, Brace & Company, Inc.

 



* [译者按本文原文是德语标题为Wirklichkeit, Wissen, Wissenschaft. Ein Pl?doyer für denkritischen Realismus本文正文除了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外均是原作所有。]

**沃夫刚·弗莱塔格,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研究方向是认识论和科学理论 (Wolfgang Freitag, Professor ofEpistemology and Theory of Scienc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 UniversityCollege Freiburg, University of Freiburg, Freiburg i. Br.)

***周南君,香港中文大学;张伟特,海德堡大学哲学系(ZHOU Nanjun, The Chinese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ZHANG Weit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Heidelberg)。

[1]一个对这个在科学家中广为传播的实在论立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是由物理学家阿兰·索卡(Alan Sokal(2008)作出的,他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件(译者按:著名的索卡事件(Sokal Affair))中成为科学实在论最著名的捍卫者。

[2] Putnam (1975)率先有力地给出了这个论证。

[3]参考Knorr-Cetina(1981)

[4]参考Berger& Luckmann (1969)Latour &Woolgar(1986)

[5]我在此将自己限制在“与事实相关”的问题上,而不想去确定(可能的)事实确切地构建了什么。我尤其想要搁置是否存在道德的或审美的事实这个问题。

[6]类似地,这不仅对确信(überzeugtsein)有效,也对愿望、希望等等有效。这些命题性的态度(Einstellungen)还可以被混合。汉斯可以希望丽莎理解亚德里安不想...Hans kann hoffen, dassLisa versteht, dass Adrian nicht will, dass…)。

[7]在此我专注在人类上,但是不想排出这种情况:存在非类人的甚或无生命的存在者也拥有主观世界。

[8]甚至不能排除人们在一个时间点上拥有矛盾的诸信念,比如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

[9]但也应说明,主观诸世界之间的不同常常被过度描绘。我推测,主观的诸世界之间存在很大的重叠,以至很多人对很多事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尽管我们或许迥异地评价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工作,但是我们至少一致认为,她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主席和联邦德国的总理。在很多事实问题上我们是一致的。异议往往基于一个广泛共识之上,然而这个共识由于语用学方面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被提到的。

[10]此外这儿还应留意,我们的经验性研究影响了实在自身的论点是显而易见正确的。通过经验性研究,我们的主观世界发生改变,因而实在的一部分也发生了改变。然而重要的是,我们由此改变的不是研究的对象,而是更高阶的现实。

[11]比较比如柏拉图在《美诺篇》和《泰阿泰德篇》关于知识概念的讨论。

[12]Freitag(2013)一书的第三章中,我细致地展示了我的积极知识概念。一个关于我对怀疑主义的看法的详尽阐述,请参阅该书第六章和第七章。

[13]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描述。在“统一科学(Einheitswissenshaft)”的工程进程中,物理学常常被解释为那个基础科学,其他科学(以及它们的本体论)可以被还原为物理学。统一科学的工程含有语义学上的、认识论上的和本体论上的巨大困难。然而如果它成功了,那么物理学就允诺一个对世界的全面把握。自然,我们仍距此相当遥远。

[14]但是除相对论之外,牛顿力学,比如就其对只以极低速度运动的惯性系统而言,大概近似为真。

[15]理论常常是极其欠定(unterbestimmt)于经验数据的:大量理论与所获致的数据全体是不矛盾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小议唯心主义(4)
[转载]完美科学在理论上的不可实现性
35第十一章.―、经验思维
诺尔-塞蒂纳 | 作为实践推理者的科学家:建构主义和与境性知识理论导论
相信科学与信仰科学
【汉娜阿伦特选集】[零度写作]赫尔曼·布洛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