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必知事项

来源:生物秀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指在抗体上结合萤光或可呈色的化学物质,利用免疫学原理中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的结合反应,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是否有目标抗原的存在,此方式不只可以用来测知抗原的表现量也可观察抗原所表现的位置。只要是能够让抗体结合的物质,也就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病原体等都可侦测。

一、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要求,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在免疫组化最后结果的判断时,常可见到均匀一片的似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经多方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假性非特异性的染色。因为肿瘤组织中含有的抗原较易发生扩散弥散,肿瘤细胞无限制的生长和生长过速,导致肿瘤中间部分组织血液供给困难,造成缺血坏死,坏死细胞中的抗原由于机体的作用,可以被均匀地散布于细胞与细胞间的间质,这是抗原发生弥散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抗原弥散的方式就是,由于组织没有及时的固定所引起的。离体的组织不及时固定,组织就会自溶,抗原就会扩散,这是一非常普通的常识,但要做好却是极不容易。标本从外科切除到浸入固定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的抗原就可以发生扩散。虽然已浸入了固定液,但标本较大,固定液的量又不足,当然由于固定液的渗透需要时间,当渗入到组织之中时,中间的细胞已发生了变化,抗原也随着发生扩散,这种现象在产酶多的器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为了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要求,对于离体的组织尽量快的进行固定,有条件的应将其剖开,早取材,早固定。


二、组织脱水必须彻底干净

组织块取材不能太大过厚,才能较好地完成脱水的过程。如果取材太厚,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水不完全,将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浸蜡不彻底,切片不好完成,切不完整。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后来切片染色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或者由此反复操作,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病理报告的延期发出等。因此,对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艺术性外,即平整、外观好看,还要求适中。


三、切片必须完整、均匀、平展、无皱折

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切片必须完整,平展、无汽泡,无皱折,这样有利于染色时的冲洗,有利于切片的牢固附贴。如果切片不平展,免疫组化染色后,可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现象,颜色深浅不一,不平。如果切片有汽泡切片在烘烤时,由于汽泡的破裂影响了汽泡周围的组织,在其周围可观察到深浅不一的染色。如果切片有皱折,免疫组化染色后,在皱折的地方有深浅不一的颜色,这是一种假阳性,容易引起混淆。


四、切片的附贴必须牢固,必须使用合适的粘贴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必须对新的载玻片进行处理,新的载玻片表面看起来很干净,有人认为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处理,都能够适合使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新出厂的载玻片,表面复盖着开一层油脂样的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对切片的附贴是极为不利的。我们的做法是:新的载玻片,放于玻璃清洗液中浸泡4小时甚至过夜,然后取出,经自来水彻底冲洗后,浸入酒精中达2小时以上,取出擦干备用或烘干也可。然后再将载玻片浸入-氨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的稀释液(1:50用丙酮或无水乙醇稀释都可以)中硅化10分钟,后经无水乙醇洗2次,烘干即可使用。


五、切片必须烘烤附贴牢固,既要经得起抗原修复时高温的作用而不使轻易脱片,又不至于破坏抗原

应用于免疫组化染色的切片。由于整个过程需经几个阶段的处理,如抗原修复时抗原修复液的沸腾且需持续十几分钟,PBS的反复冲洗,有的甚至于4℃冰箱中孵育达十几小时。因此,对切片的质量要求很高,尤其是切片的附贴程度。切片究竟烘烤多长时间才合适,既不脱片和适合各项要求,又不至于破坏抗原。几组实验诊断P173认为,切片在60℃的恒温干燥箱中烘烤2-5小时最为合适。这是因为:抗原可耐受如此的温度,病理科一般使用的石蜡,其熔点在60℃左右,组织浸蜡时,浸蜡箱中的温度,一般都调在65℃左右,组织在这样温度中要浸泡2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彻底地浸蜡。组织中的抗原已经受了65℃的温度考验,保存下来的抗原,都已具有耐热性。另外,经上述时间烘烤出来的切片,附贴牢固,抗原保存好,染色成功率达100%,保证了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六、切片脱蜡必须干净,否则将会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最后结果

蜡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的临床使用的抗体相融合。它只能靠特用的试剂,处理足够的时间,才能将其除去。如果脱蜡不干净,少许蜡存留于切片上,将会引起许多弊病,如染色不均匀,阳性物时隐时现,真假难辨,背景染色增加等。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切片在染色前必须彻底脱蜡,目前用于脱蜡的试剂主要是二甲苯,因它脱蜡力强,脱蜡时间较短。较受使用者的青睐。脱蜡的时间要根据季节:如果在夏天,室温较高,脱蜡试剂也新鲜,则脱蜡时间不需很多,3-5分钟就已足够;如果在冬天,室温较低,脱蜡试剂也较陈旧,则脱蜡时间需要延长,10-20分钟或更长。总之,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室温,不同的试剂来决定,脱蜡的时间,原则上是要彻底,干净,完全地脱去切片上的蜡。为了做到这一步,切片在脱蜡前的加温将有助于完成上述的要求。


七、必须彻底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才能降低背景的染色

在各种组织中都含有很多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尤其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出血的组织、坏死的组织等等。含有这种酶的各细胞和组织如果在染色前不对其进行处理和抑制,它们将会在DAB底物的显色时,与HRP一样催化底样,使之显色,使之生成与阳性物一样的黄棕色,造成混乱。为止,在免疫组化染色前,都必须对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进行抑制。当然,对它们进行彻底的消除是不行的,因为抑制太厉害,对抗原也会有相同的抑制作用。氢在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时,也要注意对抗原的保护抑制也只能对它们中的大部分在DAB显色后,显示出淡黄色,这就足以与真正阳性物的区别。抑制剂常用的是0.3%的H2O2,也可将其称为1%H2O2,因为市售的H2O2的浓度为30%,按其净含量则为0.3%,如果按其溶液的用量则为1%。


八、须适当合理地使用封闭试剂

为了减少背景产生的非特异性染色,在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在加入一抗孵育前,常常加入非免疫动物血清,以减少背景的染色,陈尚季等认为:抗体是高度的电荷分子,可能与带有相应电荷的组织成分无特异性地结合(如胶原)。由于这种非特异性结合,将导致标记的部分局部化(轭合物)和胶原的假阳性染色。要用一种不相干的抗体优先处理,可能减少和标记的抗体无特异性结合。


九、选择合适的抗体

(一)至今为止,应用于临床的常用抗体有几十种,在这当中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1、浓缩型抗体

根据近几年来使用的情况认为,它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可作为各种疾病检测的常备抗体;

(2)成本低,价格较便宜;

(3)需要稀释抗体,手续较为复杂;

(4)需要配置各型号的微量加样器,以利于量取精确的抗体量;

(5)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因为浓缩型的抗体多为进口试剂,其使用书都以英文为主,其中涉入抗体的来源,适应让稀释对什么组织或细胞可起反应等。


2、即用型抗体

近几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应用的推广,即用型抗体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根据几年来的使用,认为它有许多优点和不足:

(1)使用方便;

(2)对于不具备或基本不懂免疫组化技术的人,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方法使用,也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3)不需要配置多种昂贵的微量加样器;

(4)特别适合于基层单位;

(5)价格较浓缩型抗体贵;

(6)即用型抗体不可作为常备贮存抗体。


(二)抗体的适应症

在众多的抗体中,按它们的实际使用范围,把它们分为两个类:

1、适合于冰冻切片,涂片,细胞培养片。

2、适合于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涂片和细胞培养片。


(三)选择合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抗体除了分为上述的两个分类外,从其克隆的高度讲,也有单克隆和多克隆之分:

1、单克隆抗体,在目前临床常用的抗体当中,大部分都是单克隆抗体。

2、多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的抗体中,还有少部分的抗体为多克隆抗体。


(四)抗体的加入

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可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应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将程序输入即可,如为手工操作,就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

1、当PBS冲洗完毕后,在加入抗体,如一抗,二抗或三抗。

2、加入的抗体以一滴为佳。

3、切片没擦好将会影响加入抗体的质量,切片没冲洗干净,没擦试好,当加入抗体后,它可缩于切片的一边。


(五)选择合适的孵育时间

第一抗体的孵育时间,有较多的使用范围,应用于临床检测抗体的孵育时间。一般室温下孵育在30-60分钟,120分钟,对于研究性质的抗体孵育时间,也可按照上述的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于4℃冰箱中过夜孵育,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不主张于4℃冰箱中过夜,原因是:

1、长时间的孵育可以使一些非特异性的物质沉淀下来,或者被吸附,造成背景的染色。

2、目前销售的抗体,纯度较高,特异性较强,不需要长时间的孵育,也能够结合得很好。

3、长时间的孵育,较容易引起切片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

4、长时间的孵育,不利于临床病理报告的发出。


十、连接抗体的选用必须正确,否则可造成假阴性的现象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多,如ABC法,SP法和EV二步法等,如果使用的是SP法,或者ABC法,这时就必须要仔细地选择好连接抗体,第一抗体有单克和多克隆之分,连接抗体则要根据选用的抗体来进行。


十一、复合物的使用及孵育时间的确定

各种方法有各自的复合物,如ABC法,复合物是卵白素和生物素结合的复合物,再带有HRP,SP法,(LsAB法)的复合物是链雪菌素蛋白复合物,再带有HRP,EV二步法的复合物则是二抗和三抗连接在一起的复合物,再带上HRP,除此之外,根据水解底物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颜色。


十二、PBS的冲洗

免疫组化的染色过程,除了前面的处理和加入的抗体外,都在PBS的冲冲洗洗中度过,PBS冲洗的正确与否,也是导致最后结果的关键。

(一)单独冲洗,防止交叉反应造成污染。

(二)温柔冲洗,防止切片的脱落。

(三)冲洗的时间要足够,才能彻底洗去结合的物质。

(四)PBS的PH和离子强度的使用和要求。

(五)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年免疫组化经验总结
免疫组化实战经验总结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A(上)
免疫组化染色合适抗体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