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学步(211):游丝毛雕不可仿 千载游丝各文章
原创2023-01-04 17:02·一夫之

——古工制玉“游丝毛雕”发展演变史话

“游丝毛雕”实际上是因表现人像、动物毛发之需要而专门生成的一种阴刻线工艺技法,就是通过游丝刻来表现出具相逼真的毛发效果,其余非毛发的精细阴刻线由于工艺相类也可以宽泛地归类为“游丝毛雕”的工艺范畴(参见《古玉学步(98):揭去层层故玄妙图说古工游丝描》《古玉学步(210):游丝精工探缘由触类旁通说双钩》等文)。

广义的“游丝毛雕”贯穿于整个古玉文化始终。

八千年玉作文明,所涉及的游丝毛雕工艺因时代的发展而不尽相同,赏玩过程中只有加以细致辨别各时代风格特点,才能真正领略游丝毛雕工艺的文化精髓。

古玉游丝毛雕工艺,大致可以粗分为四个时代特征,略述如下:

(一)文化期游丝毛雕

较早的“游丝毛雕”可以上溯到文化期,广义的游丝毛雕早在红山文化就已经出现,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C型龙下颌的精细网格纹即可归类为游丝毛雕的最初雏形(图1,参见《古玉学步(166):难分伯仲真与仿究竟何处出真章》);而文化期最为广泛的游丝毛雕则以良渚文化为代表,良渚文化神徽中神人纹的毛发阴刻线就是文化期制玉的游丝刻(图2)。

图1:红山文化游丝刻

图2:良渚文化神人纹游丝毛雕

红山文化精细阴刻线比较罕见,游丝刻工艺究竟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目前还未能定论。而良渚文化精细阴刻线则是用燧石、石核或者鲨鱼牙齿直接刻制的(参见《古玉学步(142):虽见神工非鬼斧原为朴器刻良渚》),所以良渚文化阴刻线带有纯手工(徒手)直接刻制的“唯一性”特征,成为高古玉几个“不可仿”的因素之一(参见《古玉学步(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可以说掌握了良渚游丝刻工艺的“唯一性”特征则就相当于找到了良渚赏玉的钥密匙。

(二)高古商周游丝毛雕

商周时期的古玉文明进入神玉时代,由于神鬼文化的盛行及受上古《山海经》文化的影响(参见《〈山海经〉探(2):璀璨独特玉文化神州远古演华夏》和《〈神玉探源>(1):玉本自天成通灵三界神》),人首兽身或者兽面人身的纹饰成为一种艺术主流,因此表现人像、动物毛发的游丝毛雕工艺则更为突出。由于雕琢难度非同一般,所以商、周时期游丝毛雕的工艺作品其实并不多见,但凡见皆必为精品、上品(图3)。

图3-1:西周玉戈游丝毛雕

图3-2:西周玉璜游丝毛雕

商周游丝毛雕时代风格大致自商延续至春秋(图4)。

图4:春秋兽面纹玉牌饰游丝毛雕

商周进入历史时期的青铜时代,制玉工艺也有了相应的巨大跃进,这个历史阶段的游丝毛雕工艺风格相近。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乃是最为接近的工艺效果描述,这样的视觉效果令人匪夷所思,飘飘然有亦仙亦神亦梦幻的感觉,叹为观止。

至于商周游丝毛雕工艺的“碾法”,过去不得而知、现在依然莫之所以,堪称鬼斧神工,为高古玉工艺之中的一门绝技,是高古玉几个“不可仿”的因素之一(明代高濂将鬼斧神工的商周游丝毛雕仅仅定义为“汉人琢玉”乃是认知的时代局限所致)。

(三)高古战汉游丝毛雕

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一次空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爆发时期,进入战国铁器文明后,神玉时代随之向王玉时代过渡,玉作工艺也各个突破神权时代条条框框的禁锢而“百花齐放”,游丝毛雕工艺也同样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高不可攀的一家独大“王天下”的神秘性向列国纷争诸侯竞出的广泛性、实用性过渡。

如果说商周游丝毛雕是高不可攀的精致的话,战汉游丝毛雕则是相对粗放在精致程度上明显“一代不如一代”了:战国游丝逊于春秋而优于西汉(图5)、西汉游丝则又逊于战国(图6)。

图5:战国游丝毛雕

图6:西汉玉舞人游丝毛雕

战汉游丝毛雕工艺的制玉工具,则无疑是铁制砣具的痕迹遗留,游丝相间历历在目,可以寻找到砣具琢刻的长短接续、宽窄变化和失线歧出。

(四)中古唐宋元明游丝毛雕

唐宋元明时期,已经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后游丝时代,虽然游丝毛雕依然像模像样、有迹可寻,但实际上已经失却高古时代游丝工艺的那个原汁原味了,只不过是高古游丝毛雕的简单、粗放的延续而已。

唐宋元明的游丝毛雕,仅仅是精细阴刻线的一种密集表现形式(图7),与其说是游丝毛雕还不如说是游丝刻更加贴切。

图7-1:唐代双凤纹玉饰游丝毛雕

图7-2:元代玉鱼的游丝毛雕

中古时代的游丝刻,大多以砣具琢就为主,亦有一些密集直细阴线用推磨方式完成,区别在于砣琢的略显宽窄接续变化、推磨的则窄而细直。

综上所述:文化期良渚徒手刻游丝毛雕带有“唯一性”特征;商周游丝毛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惊为天工;战汉游丝毛雕虽依然精细但已经完全失却商周游丝匪夷所思的神秘特征;唐宋元明游丝毛雕只不过是后游丝时代的粗放延续而已。是为刘大同《古玉辨·刀工》:“若就双钩碾玉法论之,汉时已取便捷,失其古趣,至今之用旋车制玉,则愈趋愈下矣,尚再用机器制作,则俗恶不堪设想,可畏也”之所述缘由了——并以此文简复藏友@博闻闲士先生(参见《古玉学步(210):游丝精工探缘由触类旁通说双钩》)。

古工游丝毛雕,同样的震撼却天壤之别的工艺效果——“一代不如一代”(图8):

图8:古工游丝毛雕的发展演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学步(155):高古玉工艺的历史渊源
古玉“游丝毛雕”工艺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转载]古玉器工艺传奇
[转载]一件用游丝毛雕工艺刻成花纹的玉盘子
《古玉学步》目录
丁哲说玉:良渚文化的玉器的制作特点,以及阴刻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