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天士治疗带下病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推荐语


叶天士治疗带下病常用甘温补养、辛润通络、咸苦坚阴及甘淡渗湿之法,值得一读
【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叶天士治疗带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关于带下病的医案,采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5.0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频次,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叶天士治疗带下病医案处方40首,包含91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294次。其中频次≥10次的中药有7味,从高到低依次为当归、枸杞子、茯苓、鹿角霜、杜仲、沙苑子及人参;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四气以温、平、寒为主,关联分析显示沙苑子、鹿角霜-枸杞子,鹿角霜、枸杞子-沙苑子置信度最高,枸杞子-沙苑子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叶天士治疗带下病重药物气味,常用甘温补养、辛润通络、咸苦坚阴及甘淡渗湿之法,以达温奇摄带、宣补带脉、滋补肝肾、调护心脾之效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是由阴液所化生,与肾、脾、带脉及任脉关系密切。带下病属于妇科常见疾病,多反复缠绵。叶天士不仅在温病学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在妇科带下病方面也造诣颇深。《叶氏女科证治》曾言:“带下令人不产育,宜急治之。”又言:“重则下而无度,淋露日久,遂使精血干枯,肌肉消瘦。”若带下日久、治疗不当、或久治不愈则会并发月经不调、闭经及不孕等疾病。女性常见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统炎症引起的带下异常都可以归属于此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除了带淋篇可见带下病外,在其调经篇、崩漏篇、产后篇均可见带下病的记载。通过分析叶天士治疗带下病医案的用药规律,进一步了解其治带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采集

1.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叶天士医案大全》,包括《临证指南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氏医案》《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及《叶天士晩年方案真本》中的带下病为研究对象,收录医案40则。

1.1.2 医案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妇科学》对带下病的诊断;医案有较完整的症状、明确的疗效,剂型包括汤剂、散剂、膏剂等内服方药;多次复诊的医案,纳入有明确疗效且症状及药物组成完整的诊次。

排除标准:排除无效、误诊、误治者;症状或用药信息缺失者。

1.2 医案数据规范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叶天士治疗带下病的医案,由两位研究员独立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经交叉核对无误后,录入医案信息至Excel软件中,建立“叶天士—带下病”数据库。根据《中药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中药名称、药物四气五味、药物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将“湖莲”“湖莲肉”“建莲肉”统一为“莲子”,“乌贼骨”统一为“海螵蛸”,“归身”“炒当归”统一为“当归”,“广皮”“新会皮”统一为“陈皮”等。

1.3 数据录入

将医案按编号,把药物名称、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原始数据库。再将以上医案信息量化结果录入到Excel表格中,使用的药物录入“1”,未使用的药物录入“0”。两人分别录入信息,完成后由双人结合原文内容进行校对,得到最终数据库。

1.4 数据分析

1.4.1 描述性分析  采用Excel 2019对中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和归经进行描述性分析。

1.4.2 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Apriori算法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其中组方规律。

1.4.3 聚类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软件的系统聚类法对频次≥5次的19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连接,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测度用Pearson相关系数,按药物的相似程度将其归类。

2 结果

2.1 高频药物分布

共纳入叶天士带下病医案处方40首,包含中药91味,用药总频次为294次。其中频次≥10次的中药有7味,从高到低依次为当归、枸杞子、茯苓、鹿角霜、杜仲、沙苑子及人参。频次≥5次的中药有19味,见表1

2.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四气以温、平、寒为主,频次分别为128次、92次、60次,依次占比为43.00%31.00%20.00%。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依次占比为71.00%24.00%22.00%。归经则以肾经、肝经、脾经为主,依次占比为67.35%55.10%39.12%。见表2~表4

2.3  关联规则分析

对频次≥5次的19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15%、置信度≥70%的药组有26对,2味药物的关联规则有6对,3味药物的关联规则有13对,4味药物的关联规则有7对,见表5。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有沙苑子、鹿角霜-枸杞子,鹿角霜、枸杞子-沙苑子,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有枸杞子-沙苑子,枸杞子-沙苑子组合的实例最多。

2.4  聚类分析

将频次≥5次的19味药物设为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其聚类组合的树状图,见图1。聚类分析可得到5组核心药物,见表6

 

3 讨论

 

3.1 甘温补养,以温奇摄带为要

叶天士所治的带下病多以奇经亏虚为主,其认为:“下元之损,必累八脉”,“肝肾必自内伤为病,久则奇经诸脉交伤。”若带下过多,肝肾精血受损,下元阴液耗损则会进一步加重奇经八脉的亏虚。《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叶天士认为带下过多、久不复元为损,精血亏损应及时补益,久患带下宜温养。

叶天士选药重气味,提出“论药必首推气味。”据药物的性味统计可知,五味以甘、苦、辛、咸为主,其中甘味占比最多。四气以温、平、寒为主,温性药物最多。叶天士认为“补药气皆温,味皆甘”,善用甘温药培补初生之阳,甘温补养为奇经虚损性带下的主治法则。关联分析中的高频药物组合沙苑子、鹿角霜-枸杞子,杜仲、枸杞子-沙苑子都属于甘温药,枸杞子、沙苑子可补益肝肾精血,温润的枸杞子亦可与同沙苑子入肝络,温养奇经兼入肝络,使补而不滞,鹿角霜甘温补督行阳,杜仲甘温,可强腰补肾,温养下元,固涩止带,治疗带下过多引起腰酸腰痛。从聚类组C3可知,杜仲、沙苑子、鹿角霜、枸杞子、白薇、茯神聚为一类,杜仲、沙苑子、枸杞子甘温入任脉以理阴,鹿角霜甘温补督脉之气,白薇咸滋肾水,茯神甘平养心神,诸药共达温养奇脉、固摄带下之效。

3.2 咸苦坚阴,以滋补肝肾为宜

根据药物归经频次可知,归经依次为肾、肝、脾、心经。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言:“淋带瘕泄,奇脉虚空……女人以肝为先天也。”叶天士认为不仅肾为先天之本,肝亦为女性的先天之本。肝肾亏虚无法滋养脾胃,脾虚不固,脾精不守,湿热下注也会出现带下。肾开窍于二阴,司津液润泽阴窍。带下属于阴液,由肾精所化生,所以带下与肾、肝关系密切。

带下量多易伤阴,阴液亏损严重,宜用咸苦坚阴之法。叶天士认为“用药之法,填实精气以固其下,佐咸味以达之”,咸味药可固摄下焦、润补下焦、滋补真阴,兼有苦味药泻热。聚类中C1组药物有加减复脉汤之意,阿胶味咸色黑,可养肾水,白芍酸苦益阴,熟地黄味甘质厚,牡蛎咸寒滋阴潜阳、祛湿消肿、咸固下焦,诸药合用可充养阴液、柔润养肝、滋补肝肾。带下量多易引起阴液枯竭,诸药合用可缓解久患带下阴虚欲脱之候,有救阴固脱的作用。从聚类组C3可看出,白薇常与枸杞子、沙苑子、杜仲、鹿角霜搭配使用,《名医别录》记载白薇“下水气,利阴气”,《本草正义》谓:“凡苦寒之药多偏于燥,惟白薇虽已属寒而不伤阴液精血……此则白薇之寒凉,既不嫌其伤津,又不偏于浊腻,诚清热队中不可多得之品。”白薇性味苦,咸寒,其苦坚营阴,咸滋肾水,寒退虚热,与沙苑子、枸杞子、杜仲、鹿角霜合用可滋补肝肾,清退阴虚阳浮引起的虚热,阴液自固,则带下自止。

3.3 辛润通络,以宣补带脉为主

人身之气能够上下运行皆赖于带脉,带脉可牢持于上下之间,参与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和调摄带液。带脉为约束腰以下经络的枢纽,带下量多与带脉失约、带脉不和关系密切。叶天士治疗带脉失约及络脉痹阻引起的带下病,以辛润通络、宣补带脉立法。

龚商年在《临证指南医案》按中总结出“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当归为叶天士治带频次最高的药物,其善用当归宣补带脉,当归辛温上升,为血中气药,同时妇人以血为主,当归辛甘温润亦可入肝络养血。《得配本草》载当归可入冲带二脉,为宣补带脉经气之药。据聚类中C5的结果可见,当归常与紫石英、小茴香组合出现,当归为柔剂阳药,可宣通络脉之痹阻,通补奇脉,柔补肝肾阴血。小茴香辛温,与当归拌炒焦黑后能“通肝脏脉络之阳,又辛散益肾也。”紫石英温肾益肝暖宫、温奇润燥、镇潜冲脉之上逆。当归补虚养血、宣通带脉,小茴香温补冲任,可以补带脉而兼通络,紫石英镇摄冲带之脉,引诸药入奇经,补中有通,通补结合。聚类组C4中柏子仁、肉苁蓉相配,《药品化义》载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柏子仁辛润通络、芳香滑润,养心润燥兼具有通达之性,肉苁蓉补肾中之精,补而不峻,与柏子仁合用辛润通络、补益精血,以此来宣补带脉、固摄带下。

3.4 甘淡渗湿,以调护心脾为治

《王旭高医案》载:“妇女以心脾为立命之本……心气旺则阴血自足,脾气盛则统驭有权。”心主神明,为情志思维活动的枢纽,心气足则气血流畅,脾气足则统摄有力,若心气不足,脾失统摄,则带下失固。高频药物茯苓甘淡渗湿,既能健脾宁心祛湿,又能通补阳明,为阳中之阴药,引诸药入阴经,增强通阳泄浊之效。关联规则分析中高频药物组合莲子-茯苓,莲子甘平健脾固肾益精,与茯苓搭配可健脾和胃宁心,合治心脾交伤、奇脉失护引起的带下病。由于女性情绪易于波动,善忧思多虑,容易导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奇经八脉失摄引起带下量多。故叶天士治带时常顾护心气,如聚类C2组,多用茯苓、莲子、人参等药补其心气,使得奇经固摄归藏,以防带下过多。

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提及:“凡妇人淋带,以心旌之摇也,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若心火过亢,则肾水亏损,水火失济,心肾不交,下元虚损,多用养心安神、顾护心气之药,加以厚味填精之药固摄奇经,使得心火得降、肾水得升,以防带下过多耗损心气。由聚类组C2可知,人参、桑螵蛸、茯苓、莲子聚为一类,人参甘温补益脾土,茯苓甘淡健脾渗湿,莲子甘平养心益肾,人参、茯苓、莲子合用顾护心脾。桑螵蛸甘平补肾固带,同莲子入心,肾气上达于心,茯苓降心气下交于肾,有心肾相交的功效。四药配伍使用有补脾祛湿、宁心益肾、固摄带下的作用。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叶天士治疗带下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用药规律,发现叶天士治疗的带下病以久病、重病为主,与肾、肝、心、脾等脏腑关系密切,重视奇经八脉对带下病的作用,善用甘温补养之品治疗奇经虚损性带下。带下量多、阴液暗耗者常以咸苦坚阴之法滋补肝肾,带脉失约、络脉痹阻引起的带下则以辛润通络之法宣补带脉,心脾交伤、心神失养引起的带下则以甘淡渗湿之法顾护心脾。叶天士治疗带下病用药灵活,本研究仅针对叶天士治带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并未对全部医案辨治规律进行分析,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数据挖掘金季玲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用药规律
张学文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
脾病的证素组合与用药特点探讨
【引用】烦躁伴失眠的用药组方规律分析+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宏观辨证指标研究
【平台应用播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方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