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财务人玩管理,你会“玩”吗?


管理会计到底是管理“玩”会计?还是会计“玩”管理?如果是会计去“玩”管理,除了要干所谓“累不死你也要气死你”的会计业务外,还要求懂业务;如果是业务去“玩”会计,除了做自身所谓“不是辛苦就是命苦”业务外,还要求懂会计。想想看能实现么?管理会计到底是谁“玩”谁呢?……


下面尝试从不同角度随便说说管理会计,并以营销环节为例讲讲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其实并不好“玩”


大家都说管理会计对一个公司的生产经营、降本增效、企业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是价值驱动或价值创造。但如果需要财务部跨越部门架构实施管控,你算老几谁听你,谁会服你呢?所要求的业务人懂财务和财务人懂业务,这种苛刻条件如何实现?管理会计到底是用管理思维做会计还是用会计思维做管理?管理会计在实践层面到底是财务部运用业务知识做会计,还是业务部门运用会计知识做管理?……晕!,是不是很困惑?再者,管理会计说是能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反映企业“病情”,能提供决策支撑,但如何做到?企业要玩管理会计有怎么多问题和阻碍,玩还是不玩?如何解决上述困惑?


不同企业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虽然都有财务部,但财务部门被定位的角色和工作很可能不同。管理会计是与管理密切相关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多老总都不知道管理会计为何物,都认为财务部门只应该记好账、管好钱、避好税。就难怪有些企业会由业务部门如总经办、经营管理部之类的部门来做一部分管理会计的工作。但是,财务会计肯定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管理会计在操作层面更具模糊性,与管理密切相关的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很多工作都是跨部门的,谁授权了财务部门去跨部门管理了?


以米塔尔阿赛洛(全球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为例,它的财务记账是通过全球财务共享中心(在卢森堡、北美)操作,重复工作全部外包。而更重要的一块工作叫understand cost,意思就是必须协助高管去理解成本,会有很多很多的分析,分析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销售毛利,然后与管理活动产生的费用全部挂钩。记账与分析的人员比例是1:4,即1个人记账,4个人做分析。这个分析米塔尔阿赛洛已经做到作业成本了。


而回过头看看我们大部分企业的比例可能是4个人记账,1个人分析甚至更少。例如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的工作,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在做完日常财务业务外,还要应付上级公司、银行机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等各种事务性、突发性、临时性工作要求,已分身乏术,哪有时间腾出来去做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玩”还是不“玩”?


目前仍有观点认为会计就是“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再好点认为财务是“筹资投资营运风险”。企业的老总如果还这么理解就有点“OUT”了。这样的理解已不适应目前规模化、同质化、供给侧改革、企业工匠精神、互联网+的大环境。因为企业有没有救看财务指标;怎么救(如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离不开财务分析;企业要“寿命”,离不开成本管理;供应链各环节价值增值贡献创造的评价,离不开预算管理;高管要筹资投资,离不开财务风险管理;企业要节税,离不开税务管理;“老大要打仗、抢市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离不开资金管理;……管理会计的目的就是要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引领价值创造、调控资源配置、防控经营风险。


其实和人的健康是一样的,管理会计中的财务分析可诊脉企业,看出企业的“身体状况”,企业是“成长中的儿童”,还是“青壮年”,还是“老年人”;诊脉就是判断企业是“健康”,是“小毛小病”,还是“得了重病”,有救还是没救,怎么救;如果是儿童得了感冒,打打针就好了;如果是老人得了糖尿病,还让他吃巧克力,适得其反。


那么管理会计,玩还是不玩?到底谁“玩”谁?个人观点,只要企业不想被淘汰,想成为退潮后剩下的“裸泳者”,就需要玩管理会计。因为业务触发成本、业务触发预算、业务触发资金、业务触发资产,业务与财务息息相关。而财务又并非只简单反映业务发生。跟人一样,企业都或多或少有“毛病”,如何治疗,所谓“药到病除”,管理会计就是“药”,有着预测、分析、警示、弥补、管控的作用。


只要触及业务优化改善,比如遇到时下倡导的“供给侧改革”这种要大改变的事情,就很大程度需要管理会计进行支撑;老总要“长治久安”,就需要管理会计为老总出主意、当参谋、提建议、定措施。而管理会计恰恰要求“复合型人才”,条件是有些苛刻,但话说回来“人才都是折腾出来的”。而且,不是要求财务人员去精通业务,也不是要求业务人员去精通财务,但要了解业务和财务,同时需要有团队力量的支撑,有老总的重视,有良好学习传统和企业文化。


对于管理会计遇到的困惑、问题,如何应对?以下措施供参考:


1、老总要重视财务,不把会计单纯理解为做账,把财务部优先级提升。 愿意去推管理会计,才能破除部门间沟通的障碍。怎么实现?听天由命看运气。而且有的老总心理有自己的一笔账,不用管理会计来搅混思维,牛都拉不回来,怎么推进?所以推不了也不用勉强。


2、财务人员懂业务,业务人员懂财务。怎么实现?靠轮岗。财务人员的人才培养就是以打造“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看看“平衡计分卡”就早已兼顾了财务、创新与学习、用户、内部运营。


3、最大的阻力来自于部门,部门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需要老总用“高大上”的道理来砸,这个道理叫“价值驱动”,具体说说就是:各部门要抛弃“只扫门前雪”的思维,即部门要从局部利益思维怪圈跳出来,转变思维,转“成本最低”为全局“价值最大”;转“本部门本环节局部最优”为“整个产品线及组合价值创造最大”。破除部门机构界限,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形成一种开放的心态:各位管理者从原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走出来,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其结果是公司效益不断增加。


4、上下级间“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战略层和落实层充分沟通。


5、财务要企业根据经营特点、管理要求,选择合理核算方法;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营销怎么“玩”管理会计


一般认为营销是营销,会计是会计,似乎字面上看没有半毛钱关系。营销是什么?把东西卖出去,把客户搞定。会计是什么?就是算账,就是业务的反映,把账算清楚。对么?


对销售环节来说,管理会计涉及如何对客户、销售渠道、产品线进行成本和盈利分析,从而有效确定销售策略。举个例子,我们常说“对用户来说,除了没钱和犯法这两种情况外,都是正确的”。但用户已经不行了,你没有发现,还发货给他?不是自己找麻烦么。


营销以用户为中心,丰田有本书《提高现场力》说用户有三级现场:第一级初级现场在用户采购部,第二级中级现场在用户车间,第三级高级现场在用户的研发中心。对应的,管理会计能针对本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及决策支撑外,也可对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及预测。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为用户投入,不再‘千错万错,赔本不做’,而是象孩子上学一样,赔也得上!但是是有限度的,就需要做成本和盈利分析,有效确定营销策略。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客户服务实质就是风险管理,因为保住了用户就保住了收入,就保住了资金的来源。


确定销售策略就是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即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营销组合、管理营销力量。跟会计的关系也主要体现这这几个环节。


1、分析市场机会就是到哪里“抢钱”、怎么赚钱,离不开财务指标的分析,比如地理位置,政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预测销售毛利等等。


2、选择目标市场、市场细分,针对怎样的用户群?是儿童、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产品定位选择低档、中档还是高档,对用户、产品进行分级,决定你要投入多少成本,利润率情况如何,靠的是大量的财务分析。


3、营销组合就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其中:


①产品方面:“最正确的策略永远是产品在先,营销在后”。国家当前倡导“工匠精神”、“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不浮不躁,踏实做产品,其实这是个非常可贵的素质。重营销不重产品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所谓“按需生产”的定制化产品,更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此外产品在各生命周期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成本控制管理手段也是不一样的(不展开)。


②价格方面:产品各生命周期会对应不同定价策略,设计战略定价、价格与成本的关系、盈亏平衡点的分析(参见《营销与会计那些事(一):营销中的成本管理》)。


③渠道:说是渠道为王,掌控渠道就掌控了主动权,但企业投入渠道是要砸资金的,考验资金管理。最终目的是占有率,说白了就是蛋糕要抢大的还是小的,这也是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渠道很容易产生矛盾,也容易投资失败。渠道投入一定是要看产品的,比如当产品需要专业知识时,制造商比经销商更有话语权;不需专业知识时,中间商比制造商更有话语权。所以渠道管理很大部分实际上考验的是渠道的财务风险管理。


④促销:主要目的无非为抢市场份额,留住客户。其实也是砸钱,考验资金管理是否跟得上。但砸钱也有砸钱的方式,是选择广告还是其他促销方式?比例为多少?都要有财务成本分析支撑。


谈谈品牌管理,做消费者的品牌,就是要让它做出溢价。好的产品也要会“吆喝”,怎么四两拨千斤的“吆喝”?我们要找到一个黄金支点,轻轻地撬动。砸钱多少刚好能树立品牌?要找到这个黄金支点就需要有便宜的方法,需要借助财务分析支撑品牌管理,让品牌营销的成本降低。


4、管理营销力量就是PDCA内控管理,简言之,就是以预算为依据的价值评价并指导改进,考验企业预算管理水平。方法是评价销售价值贡献的增量,会考虑到价格的贡献,预算边际贡献的改进以及投入资本的成本等因素。




管理者应关注的几点问题


①管理人员不懂会计怎么办?


②会计人员缺乏管理思维咋办?


③编报表的人自己不看报表、不分析报表咋办?


④看报表的人不研究报表,只看重几个考核指标咋办?


⑤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长期脱节,互不关心咋办?如何做到业务与财务有效结合?


⑥会计工作的价值如何在会计信息中体现?


⑦会计管理如何取得统计分析、现场记录、实物指标等有用的信息并有效运用?


⑧如何用数字说话来评价哪个部门业绩好、差,如何促进部门改进业绩?


⑨外力推动与自觉行为如何有效结合?



作者:范晓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业务—财务融合之道
[转] 一个制造企业财务总监的财务工作规划
最详细的、最全面的财务部各岗位工作职责(一)
酒店会计核算制度
K制药公司营销成本管理案例研究4 - 中国会计视野-会计论文库 doc.esnai.com ...
稻盛和夫:成果主义会毁掉企业!企业转型要靠阿米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