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心性情】穿越历史看清人心、人性、人情、心性、心情、性情
【心性情】:人心,人性,人情,心性,心情,性情。。。。。。唯有这些东西能够穿越历史。
 
心统性情,性即心之静,而情即心之动。

结合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之心便是性;已发之心便是情,发而皆中节是我们人世走一遭要持续修炼的,活到老学到老,学的不是知识,学到老讲的便是【心性情】层面的东西。人体有了偏性且超过自身可调节范围,人便得病了。偏性怎么带来的呢?除了机械性外伤或虫叮兽咬,人体偏性无非三类:

一、     吃出来的偏性 
二、     外感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 
三、     内伤: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所发。

中庸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它和黄帝内经七情致病的道理是相通的。

情绪未发,情绪在平衡点上或平衡位置上,谓之中;情绪发了,但保持在可调节范围内,没有过,也没有不及,在动态平衡范围内,谓之和。过与不及(过犹不及),都是不的状态,也就是说身体有了偏性,且气机的自我运行回不到可调节范围,这便呈现出病的状态。
 
很多时候,人有了病情,是身体给人发出的警报,让人该注意,可别再胡造了。。。人体要是没这一层警报系统,人的那些个胡造、自毁能力会超乎你的想象,会大幅度缩短寿命。
 
做人做事也一样。我们形容小孩子干架下手【没轻没重】,小孩说话做事也一样【没轻没重】。当今社会,没轻没重的岂止是小孩子呢,把握不好度,掌握不好节奏,拿捏不好情绪,都是有待人生进一步修炼。

人活一辈子,是一个不断消除偏见的过程。修炼到能够真正【善待自我】,也即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基本就修炼成了。
 
人的认知、人的思维,很强大,很天马行空,很不可确定,很容易跑偏,还容易一条路跑到黑。在没触碰到极限、底线,没有过深刻教训之前,人的胡造、自毁能力远超你的想象(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这种有自知,自觉,自修的人除外)。

所以你看除了身体偏性,同样的还有,思维偏性,人性偏性,认知偏性。解读【心性情】,要以【常情之人】去体会【人之常情】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一些认知;从文化思维的心理映射角度,重新审视一些历史、重新审视一些文化。往往同一份材料可以被解读出完全不同的版本故事来,而找到最合乎情理,又最符合当时生存状态的解读角度,才是开启【心性情】,开启历史的钥匙。

人生在世活一遭,有如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小船之于险恶江湖(江河湖海),之于波涛风浪是很容易出事的,如果再没有压舱石,翻船是分分钟的事儿。什么是人生的压舱石呢?生活阅历,人生历练,更重要的是从自我修炼出发,从历史从他人那学来的生活智慧。

任何事,任何行为,只要不(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都会有后遗症,当前没事,只是还在蓄积力量,时候到了,就会爆发。【圣人畏因,凡人畏果】—— 一般人总是畏惧、担心这个那个爆发出来的,而另一些人在一些行为、一些现象,一些习惯等出现不的时候,就有所畏惧,有所警惕,及时调整,不让那些状况在不的道上策马扬鞭、越跑越远,以至在不的方向上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其实,圣人也并非有多神,或多神圣,圣人也只是在没酿成恶果前,就尽最大程度把可能酿成恶果成因扼杀在摇篮中,这就是圣人、凡人的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涂可国 | 儒家性情的内涵、义理与当代转化——兼与余治平先生商榷
《心性,心之性》
心性
刘成国:​有善有恶:王安石的人性论演变新探丨202306-19(总第2377期)
《中庸》讲了什么?
向世陵:朱熹的“心之本体”与未发已发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