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事而惧
userphoto

2024.04.26 安徽

关注

《论语·述而》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子路问孔子,如果统领三军,将会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共事?孔子作了以上答复。可见,孔子并不赞赏勇猛无谋、冒险蛮干者,而会认可遇事谨慎戒惧、周详善谋之士。

惧,形声字,《说文》:“恐也。从心,瞿声。”本义为害怕、恐惧,引申为忧虑、担心、戒惧、畏惧等义。

临事而惧,并非胆怯怕事,而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这里的惧,不仅是指人们在面对挑战压力,或在关键时刻需要做出重要决策时所展现出来的审慎、理性,更包含着面对赞誉、功成名就等顺境时的低调、谦恭,是一种境界和操守。

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正因知惧,遇事时方能考虑周全,精心筹谋,谨慎处置,做到三思后行,谋定后动,而不会仓促、贸然行事,造成不可预估的不良后果。毛泽东曾言,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这里的“最坏处来想”并不是杞人忧天,相反,却是审慎、戒惧意识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1945年,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讲到“准备吃亏、准备困难”时,就列出了我党今后将面临的17条困难。应该说,正是因为能够主动、充分地预估、研判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危机和难题,才能预先做好防范和规避。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在功成名就、顺境安遂时,更应时时谨守戒惧、忧患之心。历史上,睿智有识之士都深谙居安思危、临事而惧、慎始敬终的道理。后唐明宗年间,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内外相安无事,宰相冯道从自己的骑马经历出发,认为在地势险要之地往往“不敢怠于衔辔”,而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由此劝谏明宗要时时有临渊履冰之心,指出“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唐代魏征从政于贞观盛世,也以“居安思危”“善始克终”警诫世人,要时时谨慎忧惧,“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对于个人而言,当在工作、事业等方面步步顺遂时,能不喜反忧,自我警惧,也是智士先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和处世智慧。晋国大夫赵襄子在短时间内攻取翟国两座城池却深感忧惧,“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唐代岑文本被提拔为中书令时不忘自警:“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对来贺者“受吊不受贺”。开国元帅陈毅兼任外交部长时,“瞻念前途,实有绠短汲深之惧”。许光达获悉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高兴之余,惶惶难安”,主动提出降衔申请,声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微不足道”。

心有所惧,方能行稳致远。在前行之路上,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警醒惕厉的戒惧之心,戒骄戒躁,低调谦恭。要时时保持“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的前瞻意识,把困难、风险预知得充分一些,把方法、对策思虑得周全一些,处变不惊,处事不乱,慎思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品读】临事而惧
​临事而惧是真勇
人生修为: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临事则惧,好谋则成
《论语·述而》(四)
跟孔子学升官发财
以戒为师,如明月高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