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走近传统文化,从认识清明节开始


             走近传统文化,从认识清明节开始

                                            ——国旗下讲话

                         牛献礼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如果会背可以跟着我一起背下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你们知道今年的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吗?(对,4月4日)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就是“走近传统文化,从认识清明节开始”。

   清明本来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但是,清明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从古到今,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清明节,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我们刚才背诵的《清明》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这样一番情景。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流传最广的说给大家听一听吧: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人要杀害晋国国君的大儿子重耳。重耳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几天几夜找不到吃的东西。重耳饿得眼冒金星,他的大臣介子推,偷偷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救了重耳的命。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国君,他想封赏介子推,不料介子推母子竟然被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了。重耳和晋国的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逐渐演变成了全国性的传统节日。

   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洒下一壶热酒,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生还要在这一天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反 映 了 民 族 的 传 统 习 惯俗、道 德 风 尚 和 宗 教 观念。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就体现了中国人具有饮水思源、懂得感恩、不忘本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敦亲睦族的民族性格,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的感恩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又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期,以唤起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新认识清明节,是希望我们都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细说清明 2019
清明节杂谈
南京军休清明时节话清明
清明节: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有哪些好玩的风俗?
清 明 拾 锦(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