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艮(一)

前言

释“艮”者,

寻根也,寻中国文化之根也。

源头的水,是清澈的。

当我们沿着九曲黄河溯源而上,会发现清凉甘澈的黄河水源,文明的源头是清澈的。

当我们循着中华先祖的心路,寻找人生的答案,我们惊奇地发现:

我们的祖先,

早已发现了生命的至善之源。

依字讲道,依字释德。

生命的智慧尽在一笔一划的勾画中,岁月的滋味尽在方正的条纹里。

关于文字,我们在凝视,我们在注目,我们在穿透着岁月的沧桑,仿佛看见我们的先祖在刀耕火种中,在汗流浃背中,在天与地之间,在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智慧。

我为什么要释艮呢?

1.写在前面的话

2.文字,锁住智慧的绳索

写在前面的话

《释艮》,是解读古文字的。

对于古文字,我有一个观点,不管是甲骨文、钟鼎文,还是帛书、简牍,以及石鼓碑刻,都是中国文字在不同物质载体上的信息符号,而这种信息符号可以上溯到文字发明之前的上古时代。

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比如商周甲骨文、钟鼎文数字符号“五”和“十”就是结绳时代的物证,而且上古陶器也见“五”字。

一、二、三、四,皆积画为数,“四”即四画也,不妨理解为四段绳索,或四段刻痕。

《易传》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五、十乃“土”的生成之数。又如“二十”、“三十”、“四十”和“世”字皆为结绳记事之证也。

“艮”字不象根、很、恨、限等等更为眼熟长见。“艮”字从甲骨文、钟鼎文中被人们识别出来,也有一个相当的过程。唐兰先生的《殷墟文字记》,其中“释艮”一文,始定甲骨文“艮”字为回顾之义。余读《易经》“艮卦”及道书《性命圭旨》较早,及一见“艮”字,顿觉亲切,而敷演成文,历时数载,且当耕作以自娱耳!尚希诸师指正为幸!

文字,锁住智慧的绳索

1

一个文字,一个契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就象一粒种子:

一粒三千多年前,储存着民族智慧的种子。

它成熟而饱满,依然泛着金色的光泽。它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掉坚固的力量。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种子,它是东方文明发出的智慧之光。

2

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开天辟地以来的人文结晶,充满着原创时代的激情与活力。

如果把中华民族比作一棵根深蒂固、枝叶扶疏的大生命树,那么甲骨文字,就是这棵大生命树上结出的智慧之果。

它经过漫长的日月精华、天地化育;它的里面,保存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幽深的文化记忆。

它传递着中华民族化育天地的东方智慧,也保护着中华民族亘古常新的精神家园。

3

甲骨文,是中华先祖用来沟通天地鬼神的贞卜文字,是近代以来研究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和陶文、钟鼎文、竹帛文、石鼓文、碑文一样,是中国文字在不同载体上留存下来的文化瑰宝。

我们从中看到中国科技文明昔日的辉煌,同时可以看到中国精神文明的绵延相传和次第绽放。


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由字形的演化到音、义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脉络。

足以见证,中国文字,这一世界最古老的文化载体,自发明以来至今仍具永新的生命活力。

甲骨文,以独特的象形寓意为基础,在它简洁而生动的语境里面充满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如饶宗颐先生在《华学》发刊辞上所言:

“华文明是屹立大地上一个从未间断的文化综合体。尽管历尽苍桑,经过无数纷扰割据、分与合相寻的历史波折,却始终保持她的连续性,象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河,滚滚奔流。

直至今日,和早已沉淀在历史断层中的巴比伦、埃及希腊等古老文化完全不一样。

中国何以能维持七八千年的、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光这一点已是耐人寻味而不易解答的课题。”

饶老在《选堂清谈录》中也讲到:

“古代文明的高度,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许多后世的思想和制度,在甲骨文中都已显露端倪;许多记载都可以在后世的学术中,找到相同或类似的例证。”

让我们亲近中华先祖,从文字的形、音、义,参悟、解读其中的奥旨,领会深藏的智慧吧!

 

评语

综百家之言而内化成一种独特的天人合一之思考。其背之汗水流淌,斑斑可见。

其情之波涛汹涌,穿云锁月。

究一字而道无穷,明一理而百事通晓。纵横捭阖,气势渐现恢弘。

下期要目:

1.释形

——内视说

2.释音

——本根说

3.释义

——止善说

4.总论

——三义说

5.结束语

- 作者 -

云水轩,原名贺麟,字定之,号振公。河北人也,现为北京华联宣武门超市员工。热爱中国文化,偶得闲暇,观注古文字源流,学以为乐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说古文字载体的进化史,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再到'盟书''石经'
古文字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灵魂(3)
甲骨文篆书的来历
殷商古文字对中华传统思维的塑造和影响
傅幻石自作楹联系列之(7)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