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影赏评┆彼此的“目送”

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在感悟与悲痛间写下的散文集,

◎︽
目送︾

/

龙应台

龙应台的这本《目送》,核心就是慈悲两字。这慈悲情怀,体现在笔下的每人每物,流淌于各章的字里行间。

——周武忠

“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一篇两千字上下的短文,作者将其一分为二,在两段文字的结尾处不惜笔墨,重复着以上的文字。

这篇名曰《目送》的文章,前部分写她与孩子的成长、送别的往事;后部分写她对父亲落寞的背影、永诀的目送,不多的文字,牵扯出三代人彼此疼爱忧伤美丽的情愫,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本以《目送》命名的散文集,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人生三书”的第三本“作业”,作者在书的扉页中表示,将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

在七十三篇不长的文章中,浓缩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温柔婉转深沉的描写,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三个栏目诗意的点缀,从生活的点滴琐碎,阐发真挚心酸的亲情,倾述纠结复杂颤动的感情。

对父母的牵绊,父亲的离世,母亲的衰老,兄弟的携手共行,儿子的长大挣脱,朋友的知遇温暖,旅行中对大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深层次观察思考,无不在作家细腻和善温情感伤的笔端流淌,读来叫人沉思豁然释怀。特别是有过人生“目送”体验的人们。

初遇《目送》文本,是两年前的冬季。

那时,我的母亲还健在,不过已是生命的倒计时,我纠缠在母亲生死难卜的忧烦中,不知所措,压抑无奈。

很感动《目送》带给我的心灵安抚,让我宁静让我坚强,默默地坚持,观察体验生命的路径和规律,守护着母亲走到生命最后的高峰,理解了“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的人生哲理。

再次翻阅《目送》,已是母亲驾鹤西去的一年后,注定的事在这两年里都经历了,“目送”凝视的过程继续在这温暖的人世间演绎传递。

离别,永远是我们每个人无法逃避拒绝的宿命。

古往今来,描写分别的诗词文章连篇累牍,不计其数,而像“目送”这样的表达方式及写作视角却非常少见难得。

人们都说“眼泪是往下流的”,爱的博大深厚无私无畏,每个做儿女的都享受过体会过,父爱母爱是我们终身报答不尽的恩惠,当我们成为别人的父母时,便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一代一代,延绵不绝。

抚育和投入给孩子的爱,大多数的父母都慷慨舍得,可是,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些人却不是那样,计较刻薄虚伪冷漠,使衰老的父母晚景难过。

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里,要学会将爱平衡兼顾,爱心朝下是呵护,爱心往上是孝心,做到做好不易,和谐的钥匙掌握在你手里。

中年之后我们应该懂得“目送”的两头,原来满含着深厚疾速的情感裂变,你不得不调整自己,接受适应。

“目送”是生活中的细节,它告诉我们的是俗事常理间对我们所爱的人(也是爱我们的人的)关注和照顾。

“目送”的场景在今天的社会时常发生,它包涵了不舍无奈牵绊担心决绝等等。

“目送”是复杂的情怀,没有慈悲善良细致入微的心性,无法揣度演绎这样的境界。

当我们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的时代,当我们背负着家庭生活的重任前行,不要总是脚步匆匆,不顾或漠视家里的老人,放慢你的脚步,回头等待搀扶衰弱的他们,其实并不很难。

不要吝啬你的“目送”,非要把它放在你已泪流满面,双眼模糊的时候,哀伤懊悔,如做秀表演,震天动地,轰轰烈烈,不过是场虚空毫无意义的灵魂解脱。

相信读过《目送》的人都能从自己的困惑、犹豫、艰难的境遇中找到注解,在那篇“(不)相信”里读出成熟、辩证和豁达,对“目送”产生客观的理解及慈心的绵柔。

纵观整部书,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 作者 -

胡品选,安徽农垦工人,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多年,有作品发表在各级报纸杂志及网络微信平台,在相关的征文活动中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目送》:人生除了离别,就是生死
美文丨读《目送》有感
读《目送》有感——伍瑶
所谓人生,就是看见与被看见,目送与被目送
时间的无言 生命的目送——读《目送》
读书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