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 中医 怎样 诊病
userphoto

2012.08.30

关注
我们  中医  怎样  诊病
 

     许多人都有看中医的经历,认为中医看病就是“把脉”,大夫把病人手腕上的脉搏摸完了,就能开处方治病。更有甚者,戏剧里演的中医看病常说“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情如何”,然后伸手给患者号脉,开方子,几服药吃下去,就能把病治愈。这无疑为中医诊病平添了几分神秘。果真如此吗?中医仅凭三个手指摸脉就能确定病人的病症吗?其实不然。
    病人得了病,去看医生,无论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都要先经医生诊断,也就是由医生对病人的病症、病情下结论的过程。
        西医诊断
    西医的诊断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所谓物理诊断和化验诊断。前者是医生询问病情,然后体格检查,用听诊器听心肺,测量血压、体温,用手去触摸患病部位,用眼看需要检查的器官。化验诊断则主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检查那些医生无法凭自身感官去了解的内容,诸如血、尿、便的各种化验、拍x光片、超声检查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用在诊断检查上的现代化手段越来越多,如电子显微镜、光纤内窥镜、各种扫描技术(如CT、MR 等)的应用,使西医诊断更加深入细微。物理诊断使医生得到直观的一些认识,化验诊断使医生从仪器所得到的数值中去比较,将二者综合起来去做判断,这便是西医的诊断方法。
        中医诊病
    中医的诊病方法,概括言之,称为“四诊”。这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
      中医诊病·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眼睛,对患者的神、色、形、态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从而推断体内的病变。患者就诊时,其全身情况已被医生进行初步看望。患者的精神状态是望诊中首要一环,古人认为“神藏于心,外候于目,”所以患者两眼灵活、二目有神,预示他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势轻浅。然后,患者的外形、姿态、面部颜色等一一被医生望过,得到一些初步印象,进而望局部情况,诸如头部、毛发、眼目、鼻、口唇、牙齿、咽喉、皮肤等,最重要的是望舌。中医望舌又称“舌
诊”,它是祖国医学诊病的特点,又蕴藏着医生的丰富经验。祖国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直接反映脏腑功能,人体气、血、津液变化,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客观地体现在舌象上。正常人舌象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几千年来,中医在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丰富的舌象体验,通过对舌质、舌苔形态变化的细微观察,归纳出各种舌象与疾病的关系。中医对3岁以下幼儿的望诊还有望指纹的方法。望指纹,主要观察食指内侧的脉络变化,小儿食指近节部位称为“风关”,中节部位称为“气关”,远节部位称为“命关”。根据“三关”脉络的纹路和颜色,判断幼儿疾病轻重缓急。
      中医诊病·闻诊
    闻诊,包括闻患者的声音和气味两个方面。闻声音则包括闻患者的语音、呼吸及咳嗽的声音、呕吐的声音、呃逆(俗称“打嗝”)及嗳气的声音和患者是否时发长吁短叹的声音。通过对患者这些声音的辨别,可以为推断病症、定位病变部位和确定病情程度及发展态势找到重要依据。闻气味则主要是嗅患者的口气、汗气、痰涕及大、小便的气味。这些气味同样可以揭示出患者病情的许多重要信息。
      中医诊病·问诊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查询的方法。中医十分重视问诊,且询问十分详尽。首先是询问一般情况,包括职业、籍贯、住址,然后问患者起病的时间、原因、病状、疾病发展和变化规律、治疗经过等等,同时询问患者平时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生活起居以及家族历史。对于患者现在的症状,是医生问诊的主要组成部分。患者对众多问题的回答,从多个角度提供着疾病相关信息。记得在学习中医时,老师怕我问诊有遗漏,把一首前人编的“十问歌”让我背熟。“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必问经带产,小儿需问麻疹斑。”真是从头到脚、由外到内一一问到,决不先入为主。医生在问诊中,有些询问看似与患者所述病情无关,不明者以为所问无用或随性而为,其实,这正是中医“辨证”和寻找病症“本”的必要过程。可以说每问必有其作用。中医的问诊使医生得以筛选出准确的疾病表现,避免了医生的主观和病情的遗漏,也为准确诊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诊病·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它病变部位的触摸、按压,来判断病变部位和性质。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或持脉等。脉诊是医生用手按压患者的动脉,了解脉象的变化情况。脉象,即脉搏的形象,包括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搏动是否规律、有无间歇)等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一旦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则发生变化,脉象也就相应改变,即出现所谓“病脉”。不同的病症,往往出现不同的病脉,所以诊脉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诊脉的部位主要是患者腕部桡动脉搏动处,中医称“寸口诊法”。诊脉时,医生用食、中、无名指三指按压在患者寸口处,通过患者两手寸口处的脉搏跳动应指的情况来判断脉象是否正常。健康人的脉象称为平脉,脉象表现为:医生三指下均可感知脉搏跳动,不快不慢,成人一息(一呼一吸为一息)四至(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诊脉时间一般为3分钟左右,诊脉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以及当时的气候。中医诊脉的体会来自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的体验,各种脉象由初学到熟悉,需要大量的对比和参照以及医者的潜心钻研。对于脉象的感知和鉴别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决非一朝一之功。
      中医诊病·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缺一不可,中医常说的“四诊合参”就是这个道理。四诊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因此,只凭医者的三个手指去切脉就能知病情,这样的理解肯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中医的四诊是辨证施治的基础。一代一代中医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的传承,使之形成了一个丰富而科学的体系。中医在详细地占有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用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推理,对疾病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同时还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
    了解中医诊病的端倪,目的是加深对祖国医学这一财富的认识,同样也是为了纠正中医神秘、中医和麻衣相术相同、中医不科学的误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更加使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深入发展,诸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研究舌诊、脉诊,并应用于临床,这些研究的进一步推广,势必在人类防病、治病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看病就凭三个指头吗?
脉诊的真相:中医把脉这件事到底有多神?
漫说中医| 切:中医四诊法之本 |王守富专栏
[转载]脉诊探秘——脉诊和吹箫类似
对临床独凭脉诊断病的认识
解析:中医四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国际中医诊疗中心 贾晓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