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三桂年轻时判明降清,坐拥西南权钱,为何到61岁了又起兵反清?

当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从西安一路向东直逼北京,太原、宁武、大同等城相继沦陷时,崇祯慌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五日,崇祯帝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并让他火速入京勤王。

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才到唐山一带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便传来了。

这个消息让吴三桂有点猝不及防,我大明就这样亡了?

此时,李自成和多尔衮都给吴三桂发出了邀请函:加入我吧,福利多多,年终奖丰厚哦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但不做抉择,他便会成为双方首先要消灭的不安定因素。

正当吴三桂处于难以抉择的境地时,李自成手下掳走吴三桂爱妾陈圆圆、扣留了吴三桂父亲的消息传来了,这一下子,吴三桂做出了决断。

吴三桂给多尔衮和李自成都回复了愿意投靠的信息,只是吴三桂把投靠多尔衮的地方,选在其约定和李自成见面的山海关。

吴三桂玩了一手漂亮的“借刀杀人”,作为自己投靠清朝的投名状。

【剧照】

投靠清朝的那些年里,吴三桂越发急着向清王朝这个新主子表忠臣。

后来,他为了表示自己和明王朝彻底决裂了,便亲率大军从西北打到缅甸,成功抓住了逃亡在外的永历帝朱由榔一家人。

靠着这份功劳,吴三桂获得了晋爵亲王,兼管云贵军民事务的特权。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列传二百六十一》:康熙元年,捷闻,诏进三桂亲王,并命兼辖贵州。

两省钱权在手,加上朝廷承诺“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此时的吴三桂俨然走上了人生巅峰。

此时,吴三桂刚好50岁,距离他反清还有十一年,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会使得吴三桂的人生发生这样的反转?

一、清朝统治者对吴三桂的歧视问题

清王朝在重用吴三桂的时候,却又有些歧视吴三桂。

清王朝的这种歧视,源自于他们是以满族人为主体,建立的政权。

【剧照】

清朝建立之初,要求所有的汉人必须剃发、易服,不然为 “ 五事具疏者, 一概治罪, 本不许封进”。

儒家文化讲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清王朝入关后为了打压汉人,便制定了用“剃发”来强迫大家屈服的国策,所谓“留头不留发”的典故,便是源自于剃发令的施行。

吴三桂作为一名汉人降将,他在满族的贵族圈子里,地位其实并不高。

二、清朝对吴三桂打压过度

1、清朝拒绝了吴三桂请求像明朝沐英那样,为清朝永镇云南的请求

《清史稿·吴三桂列传》:云、贵初定,洪承畴疏用明黔国公沐英故事,请以三桂世镇云南。三桂复请敕云南督抚受节制,移总督驻贵阳,提督驻大理。

吴三桂野心极大,他在掌管云贵两省军政时,想要效仿明朝沐英一样,建立一个可以世袭的“吴府”,好世世代代统治云贵。

但这个他自以为唾手可得的东西,却被清王朝无情驳回了。

【剧照】

2、清朝通过限制钱粮、调离吴三桂手下将领等手段,来打压吴三桂的方式,让吴三桂感觉到了威胁

驳回吴三桂的要求,这是基本操作,类似于限制钱粮,调离吴三桂亲信这种事情,才是最恶心吴三桂的。

当然,这种程度的打压,只是微不足道那种,更厉害的还是“我打你一巴掌,你还要主动找理由来告诉别人,自己为何挨打”这种。

康熙二年,清朝的内阁大臣对正在京城做驸马(人质)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说:“ 他日永历在缅 , 边方多故,故予若父将印,重事权也,今天下大定矣, 据之不还何为者? ”

瞧瞧这话说得,太有水平了,有问题的时候,我给你军权,现在大局已定,你还不识趣主动交还军权?是不是别有用心?

吴三桂得知这个消息后,只好主动给朝廷写信:我错了,我现在主动交出军权将印,请相信我对朝廷的忠心。

3、清朝打算削藩,彻底收回吴三桂手中的权力

吴三桂得到总管云贵两省的特权刚满五年,御史杨素弹劾吴三桂在云贵过于专制,超过了藩王的界限。

【剧照】

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吴三桂吓了一跳,他从其中闻到了危险的讯号,出于自保,吴三桂主动提出:两目昏瞀,精力日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

其实,这时候吴三桂并不认为朝廷真的会打压自己,他以为大家走走过场就好了,毕竟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深知道吴三桂请求辞去职务时,都给朝廷上书,请求继续让吴三桂负责相关事宜。

但这三人的上书,反倒更加让朝廷担忧起了吴三桂的影响力,于是,朝廷狠下心:“王以精力日减奏辞,若召仍令总管,恐其过劳。如边疆遇有军事,王自应经理。”

三、吴三桂本身野心过重

吴三桂一看,这不是欺负人吗?

先去掉我的将印,现在又要制止我管理民生政务,摆明了这是要对我动手了。

吴三桂耍了个小心眼,他告诉朝廷,苗蛮滋事,边疆有匪寇,需要自己去清缴,请求朝廷多发军饷。

朝廷满足了吴三桂的要求,【籓属将吏士卒糜俸饷钜万,各省输税不足,徵诸江南,岁二千馀万,绌则连章入告,赢不复请稽核。

但朝廷发现钱给出去了,捷报呢?

吴三桂哪里给得出来这玩意,他很直白回复朝廷:我去的时候,敌人溜了。(比至,又称寇退。)

【画像】

钱粮都给了,朝廷也要不回来,只好把这口气咽下了,但吴三桂和康熙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求辞藩回辽东养老去了,康熙眼前一亮:得呢,机会来了,削藩吧

靖南王耿精忠和平西王吴三桂见到尚可喜的表现,总不能自己僵持吧,没办法,各自也写了辞职书,康熙都很欢快的批准了。

《清史稿》:秋七月庚午,平西王吴三桂疏请撤籓。许之。丙子,嗣靖南王耿精忠疏请撤籓。许之。

吴三桂是一个野心家,他岂能甘心多年基业,一朝散?

瞧瞧吴三桂在云贵所作所为,咱们不难发现,他的野心当真不小:据由榔所居五华山故宫为籓府,增华崇丽。籍沐天波庄田七百顷为籓庄。假濬渠筑城为名,重榷关市,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通使达赖喇嘛,互市北胜州。辽东参,四川黄连、附子,就其地采运,官为之鬻,收其值。货财充溢,贷诸富贾,谓之“籓本”。权子母,斥其羡以饵士大夫之无藉者。择诸将子弟,四方宾客,与肄武备,谓以储将帅之选。部兵多李自成、张献忠百战之馀,勇健善斗,以时训练。——《清史稿》

【三藩之乱】

总结

屯兵屯粮,吴三桂其实内心深处也在等着和朝廷决裂的那一刻,以他私占永历帝朱由榔的居所,又增华崇丽可以看出,吴三桂是非常向往君王的富贵生活的。

但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

康熙也以其强硬的手段,让吴三桂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得寸进尺”,康熙这是摆明了让自己反呢。

吴三桂61岁那年,他终究无法忍受失去一切的感受,决定铤而走险,起兵造反了。

参考资料:

【1】《清圣祖实录》

【2】《清史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三桂最大败笔,弑杀永历帝朱由榔,导致三藩之乱毫无“合法性”
手握雄兵却献关降清,坐拥云贵又起兵谋反,吴三桂真是糊涂虫么?
康熙在吴三桂请求撤藩的奏折上批了什么话,让他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吴三桂如果接受康熙帝的削藩,能否得到善终?
三藩之乱
撤裁三藩——留下盛名的同时,何尝不是康熙的一大败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