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营医院投资中的侧重点及市场空间——泰山汇“医院投资策略:资本化风口”高端沙龙讨论发言摘录(一)

2017年6月30日下午,由泰山汇、天星资本中国主办的“医院投资策略:资本化风口”高端沙龙在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51号天星资本路演大厅隆重召开,一百多位来自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精英及产业专家参加了此次沙龙。在嘉宾演讲结束后,对于大家在医院投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为讨论发言整理(一):


董迷芳:大家好,我是董迷芳,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之一,我是学医出身的,在医院做了一年大夫之后,报名去学医疗经济,所以后来一直做医院的债权+供应链金融+管理等等,包括后来我们也做收购医院,当时我们的决策实际是一个战略投资方,后来我又转型做了医院的财务投资人,是这样的背景。

下面是消化环节,主办方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希望大家一起动脑筋把刚才学到的干货做一个消化和分享,同时和嘉宾有一个很好的互动。


首先抛砖引玉,咱们规定一个游戏规则,因为在座的大家投资机构比较多,个别做媒体,也有一些医院的朋友在。


投资是包括尽调、后续管理等等。今天的讨论围绕这样的脉络,比如民营医院的机会在哪里,如何看各个专科领域,大家有没有新鲜的问题提出来?如果有现场的问题,现场有提问,欢迎大家在这个方向展开讨论。


大家好,我是华星资本的刘兴雨(音),这个问题都有涉及到,就是大病出不出县的问题,最终的形态会是怎样?县医院能不能留住患者,我们应该投县医院还是投市级医院?这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谢谢!   

 

董迷芳:对您这个问题,我想再问一下,首先我觉得今天我们的讨论,所有的民营医院的投资,分为公立医院的改制和民营医院的投资,民营医院又分综合医院和专科连锁。您指的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能不能做一个定义?这样专家可以做针对性的做一些分享。


提问:县医院可能人口在几十万范围内,或者我们想投基层医疗,但是如果县级留不住患者,可能在市层面有些专科医院会出来,究竟在哪个领域投,投专科医院还是投综合医院,我认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选择。今天看到北大张总和上海柳正的陆总,两人的观点恰好相反,一个认为县医院大病不出现,未来患者要留在县里面;另一位的观点认为,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能够留不住患者对治疗的需求,这方面我有一些疑问。

董迷方:接下来请张总为大家做分享。

 

张振兴:大病出不出县,还是取决于患者,某种程度上政府管不住你出县不出县,很多情况下政府之所以想定义大病不出县,一个是引导就医秩序,另一个也是想在县级层面上加强投入,把目前相对无序的就医更规范化一些。至于投资上,我们怎么看大病能不能出县,我觉得大病还得重新定义。


因为县医院层面解决的一定是常见病层面的大病,而一些疑难杂症,县级医院不具备科研能力,而真正的区域的医学中心是来解决这些疑难杂症的。所以大病出县不出县实际是概率,常见病的大病可以不出县,但是疑难杂症的大病还是要出县。所以投资,区域医院要投,投了之后,一个是有科研地位,另外也有市场影响影响力,区域中心可以理解为专科,我刚才的分享也提到了,医院服务属性比较强的往连锁、标准化方向发展,这是我对专科医院投资上的一些想法。


大病出不出县,其实选择权在患者,医疗服务的供给是什么决定也就决定了就医是什么样结构。现在所谓的就医秩序不是很规范,实际是因为我们的供给情况不规范,县级医院确实目前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服务层面能够给到患者一个满意的治疗结果,不管是从技术层面还是服务层面。我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让你满意。  

 

陆彦明:大病不出县,对于国家来说首先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像北上广这种城市,包括每个省都有一些较大城市,看病其实都在往上走。现在这个阶段,老百姓不像以前,对身体健康要求很高,这就导致了看病难,可能也导致了看病贵。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大病不出县。


但是现实中可能有难度,作为一个投资者,我建议酌情考量,因为我们国家很大,东西南北差距也非常大,有些地方的县不比很多地方的地级市差,有些地方比较落后,我认为县这样的结构还是以综合为主,毕竟是基层,满足了老百姓基本的医疗需求,但是这个时候你做投资是可行的。


我们去了非常多的县,在县的人民医院看病也很困难,不光是北上广如此,一个县里面几十万人口,也就一个人民医院好,中医院差不多,然后有几家民营医院,很多县都没有二院、三院。这个时候去做完全可行,民营医院病人还是多的,所以我觉得地级市可以做,毕竟覆盖范围广。以前做心脑这些跟生命相关的学科,病人也有,但是做成功的概率少。八年或十年的准备阶段,如果没有这样的阶段,可能比较危险。这是我的想法。

 

董迷芳:其他两位嘉宾有补充吗?

 

徐华勇:我做一个小的补充,可能大家最近关注了央视新闻,北京市下一步全国社保的互联互通,将来在县里面如果投资以比较大的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我认为风险很高。现在大家对健康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全国社保把支付体系打通,今年9月份,十九大之前,北京市29家医院被认定过了的,开通和全国的社保联通,奠定了很多大病一定不会在县里面去看。如果投资的话,还是刚才说的,以综合性的常见病,以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更加安全。


张振兴:刚才徐院长说到的,我就拿国际医院来说,国际医院也是这29家之一,我们现在的新农合也是全国联网,拿到转诊过来可以实时结算的。国际医院自己的病人当中,有90%以上是从外地过来,这就可以看出,有很多人不光是出县了,我觉得都出市、出省了。


在健康的关注层面上,前段时间有个同事在那边做了手术,很多黑龙江的过来做一台骨科手术真的要七八万,高难度的手术,我同事自己亲历,也是国际医院的大夫,如果不是主刀的大夫,负责做助手的大夫,他说如果这个手术让我独立做,我需要九个小时,没有专家指导的话,但是有了专家指导,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这说明同样一个治疗手段,技术差别还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情况再碰上我们现在的消费水平、经济能力,就医的选择需求依然非常大。

 

李佳安:从投资的角度补充一下,从投资角度看中医院本身的定位,大病出不出县的问题,其实大病应该出县,国内的问题是,大小病都出县,这是个问题。所以国内的短板不在三级医院不够好,我认为三级医院够好,水准也更高,技术也成熟。问题是有太多的病人,即使小病也跑来。所以真正的问题其实在基层医疗部分。我们做投资的时候更在意的是,医院跟他的定位匹配不匹配,如果他是基层比较偏向社区医院,就像他找很好的医生也没有用,因为患者大病会自动跳过基层,很难通过外干预的手段引导病人,实际上是医院本身的运营跟本身的能力、定位有没有匹配,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更看中定位的问题。 

 

董迷芳:我简单补充一点,总结一下大家的发言。其实大病不出县这个提法,当时肯定是因为医保支付不足才有这个提法。为什么大病不出县?其实现状是,大部分大病都出县了。在这个现状下,作为投资人应该如何选择,总结一下大家的看法。


陆院长和徐总是认为,我是这样看中国的基层现场,其实县医院做的大病不出县90%是常见突发病,其实作为肿瘤跟心血管这种常见病,我认为可以规定在90%的常见多发病里面,这些病政策上一定希望能够留在县级的综合医院。一家县医院就几家配置,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医院,有精神病院,有没有精神病院的还有零星几家民营医院,这是县医院的现状。


在这种现状下,我有不太相同的看法,觉得想在这样的格局下提升服务质量,也许是后段时间需要考虑的事情,现在还是强化基层的县医院,提高他的医疗技术手术。到底留给县级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有多少?我个人因为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基层,基本上是天天跑基层的。我个人不是特别看好,我觉得民营医院的投资机会在基层还是比较少的。对于专科,我比较同意陆院长和徐总的看法,地级市的层面可能就会诞生出不错的专科,比如眼科、口腔、妇产。如果在地级市做中高端的妇产连锁,可能还是有机会的,比如在省内或局部地区形成区域性的连锁品牌,不做一线品牌,可以做一个二线品牌,这样的投资机会还是有的,我个人是这样认为。


张总的看法是,中国基层市场,大病大出县。在民营医院的布局机会比较少,在地级市或者省会级城市,有技术型专科和服务型专科,越广大的城市走越会有有技术型专科,因为病人的流向决定,所有的病人得了大病之后,有时候甚至不止步于地级市,甚至往省会、北上广走。这时候越大的城市更有技术型的专科医院的机会,比如心血管、骨科的机会。越往下走,比如一些省会城市更适用于服务型的专科,比如医美、妇产的机会。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徐华勇:是的,因为技术壁垒太低,一两个人都可以开个诊所,所以医疗集团去投资,竞争就有很多的弱势。


提问:我是北京贵华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我在医院工作了十年,出来之后在上市公司做,同时又做跨行业的管理咨询。我是从管理的角度,关于投资之前的尽调,买和卖固然很有学问也很难,但是我觉得可能买房永远认为价格高,卖方永远认为价格低,我更关注的是,拿到手的平衡怎么持好。


关于医改我有几个问题,医改这件事情给我们民营医院或者在座的各位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我刚刚看到人社部说,全国有1780家医院都可以跨省结算,医改的很多政策。对于民营医院发展的空间,我是持谨慎乐观,甚至有些悲观。医改给我们带来的是机会,但同时也是很大的风险,医改很多政策出来的时候不一定对我们有利,甚至我个人认为的公立医院还会以一种诡异的方式在打。

我是医疗集团本部的,国际医院的情况大致有些了解,除了国际医院之外我们投资的其他医院也会面临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问题,我们内部做过这方面的探讨,其实现在推的医联体实际更多是在公立体制下,公立医院会主动带着民营医院玩,我们国际医院,包括山东鲁中医院、淄博医院,我们其实也不在公立体制下,政府发文组建医联体的指导,医联体的架构里面不会主动要求带着我们,我们也是积极响应医联体,包括国际医院在昌平也是申请,昌平卫计委批准了它作为医联体上层的核心位置,但是因为国际医院的医疗水平和位置确实在北京昌平达到相对领先的位置。


我们投入的其他医院,包括山东,我们要求他,积极鼓励他主动加入到政府医联体,而且政府医联体自己搭了一个架构,我们也要积极带着基层玩,我们的医联体实实在在要和你发生业务互动,比如你这边能给我推荐患者,我们这边也会有患者过去。现在医院已经开始和乡镇卫生院,积极主动去找,你已经加入了市立医院的医联体,是不是也可以跟我们有一个医联体,我们要和公立医院抢医联体的成员,我是这么看待医联体的。


陆总,徐总,我想知道面对这个机制或者这个政策出来之后,你们有没有跟公立医院的紧密型的联合,或者背后有协约之类的实践?

    

陆彦明: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投资民营医院也在考虑,医联体刚出来的文件里面其实都是指公立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必须参加,把民营医院排除外了,他自己弄了一个圈,我们不在这个范围内。小医院的医生,比如他想去协和医院坐诊,大医院也不同意。当然病人是可以的,病人本身就可以到大医院去。我们民营体系就可以解决一些他们不太好解决的问题,他的优质病人你也不要抢。我们把这个道理跟院长讲明白,他们院长很认可,他会把你加到这个医联体里面去的。


提问:多问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并购的还是自建的这些医院,我好奇的是现在相对差一点的,或者你的板块最差的医院,是什么让那家医院差一些?


陆彦明:我们马上要并购的一家医院就是亏损的,像刚才分享的,怎么去评估的问题。事实我们看下来,他亏损的原因,第一,他没有能力继续在管理、人才说投入;第二,他缺人才。我们能够解决,给他合理的估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病了,除了儿童专科医院还能去哪儿
就这看国医网
今年咱老乡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这项制度你不可不知
卫健委开发布会,县级医院迎来大改变!
医疗大变局!河南省拟2020年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90%患者在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中国医院分级诊疗大博弈(系列讨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