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摘录】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1-04
6、多家银行启动个人养老金服务
四大行发行首批特定养老储蓄产品 养老理财试点扩容
2022年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养老理财试点城市新增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沈阳、长春六地,试点机构再扩六家。至此,加上2021年9月批复的光大理财等四家机构在青岛、武汉、成都、深圳四地开展首批试点,养老理财试点扩容至“十地十机构”。
2022年4月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相关规定。2022年1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共有23家商业银行和11家理财公司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按照银保监会要求,中央结算公司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建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行业信息平台,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银保监会确定的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以及其他经金融监管机构确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发行、销售、托管等机构建立系统对接,为个人养老金业务提供支持,制定行业平台业务细则,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当日,各家银行即打响个人养老金账户“争夺战”。对银行而言,掌握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入口,可借助账户管理优势,以养老金账户为核心提供养老金融综合服务。
为加快推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2022年7月29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
点评专家
娄飞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2022年,伴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和实践落地,银行业围绕个人养老金开展的金融服务也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养老理财试点顺利开展,从“四地四机构”扩大至“十地十机构”,年底存续养老理财规模超过1000亿元,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次是特定养老储蓄试点落地,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面世,在总体落实监管要求的同时,各家银行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具有自身特点。再次是开展个人养老金开户服务,银保监会准入的23家商业银行紧跟个人养老金落地实施,积极开展客户营销,引导客户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就银行业而言,在服务个人养老金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金融行业中,银行业的机构网点布局最广泛,与各类客户接触更多,居民对银行金融服务更了解,在个人养老金发展上银行业更易于获得客户。同时,银行业的规模最大,不仅表现为资产规模大,还表现为服务的客户数量多,银行业经营风格更加稳健,与个人养老金投资追求安全稳健的特点契合度较高。此外,银行业除了可以自身按照监管要求开发提供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外,还可以代理销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产品的丰富程度上也有优势。通过以不同方式参与个人养老金试点,银行业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综合来看,个人养老金落地实施带来了机遇,也需要银行业积极做好相关服务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鉴于个人养老金刚落地实施,居民对其认识了解总体较为有限,银行业需要加大个人养老金的宣传,推动居民增强认识,主动参与。对个人客户而言,银行业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其明确个人养老金投资中同样存在风险,高收益背后是高风险,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在做好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的同时,银行业需要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方便客户获得金融服务,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
8、资管新规全面落地 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意味着保本型理财产品不复存在,银行理财正式迎来净值时代。
各家银行积极推进理财业务回归本源,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清零,理财市场进入全面净值化运作新阶段。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理财产品市场净值型产品25541只,净值化率达95%;新发产品10603只,其中,净值型产品9776只,净值化率达92%。银行理财子公司成为市场主力。经过近3年集中的牌照发放,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26家银行理财公司开业。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数据,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子公司旗下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达19.14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65.66%。
普益标准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小幅上升,约29.15万亿元。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共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含正式开业)。2022年12月23日,国内最大城商行的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这也是全国第30家开业的理财公司。
点评专家
董希淼(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对资产管理市场而言,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年,是资管新规元年。这一年,银行理财市场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发展更加规范。资管新规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更加公平的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管业务规范发展。资管新规引导理财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坚决打破刚性兑付,促进理财业务更加规范健康,从长远看有利于行业发展。一年来,保本型理财产品清零,理财产品全面实现净值化,全面及时地向投资者传递市场变化,基本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
第二,创新有序推进。资管新规推动理财市场加快制度创新,推动理财产品和服务加快转型。一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制度创新加快推进,30家理财公司成立并开业,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回归本源,迈向更加专业化、综合化发展。理财公司和银行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养老、跨境、低碳等主题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加强与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资管机构合作,开始构建开放、包容的资管生态圈。
第三,波动有所加大。2022年以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大幅度加息,国际金融市场反复震荡。受内外部多重复杂因素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有所波动,股票、基金等资管产品普遍回调,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较大的回撤,少数理财产品甚至“破净”。银行和理财公司纷纷采取自购产品等措施,并加强与投资者沟通,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在波动之下,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产品赎回压力上升。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叠加前期一系列稳经济措施落地实施,2023年宏观经济恢复态势将不断稳固,银行理财市场有望迎来更平稳、更确定的增长。随着市场调整变化,居民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比例可能上升,理财市场的机遇将大于挑战。新的一年,理财公司和银行应继续深入落实资管新规,大力提升投研能力,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进产品和服务转型,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资料来源:
2022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_特别策划_中国金融新闻网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gc/ch/202301/t20230104_262712.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行业加速开拓这一万亿元级别新蓝海→
客户全面老龄化,银行业该如何面对?
四家破产倒闭、千家网点关停,银行业如何抢滩银发经济、破局创新?
顶层设计政策频出,金融机构加紧完善个人养老金融服务
个人养老金业务按下“加速键”,34家金融机构入围
10万亿养老市场迎重磅新政!个人养老金四项费用免收,有望惠及超2.6亿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