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作 | 尺椽挥洒最精神——孙伯翔书法的当代意义
userphoto

2023.02.22 山东

关注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晚岁以“自适居”颜其居。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曾长期担任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尺椽挥洒最精神

——孙伯翔书法的当代意义

◇ 吴川淮

叙说当代中国艺术中的书法传奇,孙伯翔是其中之一。

当代书法四十年,是一个不同阶层参与的一种艺术格局,大量工农兵基层爱好者成为当代书法的主体,另外是高干(如舒同)、学者(如启功、邵宇、沈鹏)、商界精英的共同参与而形成的历史。大量基层书法爱好者通过自己刻苦的努力,通过时代所给予的舞台与机遇最终以艺术改变了命运,这是当代艺术史一个特殊的现象,而孙伯翔无疑是当代书法艺术运动中出现的佼佼者,是新的北碑书体的开创者,是一介布衣通过艺术实践被誉为“北碑巨擘”的典型。

孙伯翔  行书毛泽东诗  纸本  2016年

孙伯翔代表了当代中国碑学书体的新形态,它既不同于民国碑学书风,也不同于新中国前三十年书法面目,他是改革开放书法以后书法家以个人面目站立书坛的不多的人物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他既没有在政界有什么位置,也没有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这个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立的权威书法家团体中担任显耀职务,他就是一介布衣,几十年内参与书法界不同的展览活动,以其对北碑书体的转化及精湛的笔法获得了书法界广泛的赞誉。他的书法,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的标志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可以进入书法史的人物。艺术史上的任何创造性的因素,都是在多方面实践积淀的结果,北魏书风的热潮延续了几十年,孙伯翔是其中凸显的代表……他的书风气韵与时代合拍,代表了新时代的审美。

中国四十年的书法艺术运动,是中国恢复传统艺术的一个显流,也是一个潜流。恢复民族文化的主体,作为民族文字艺术的保留,书法是其核心。在西方艺术不断涌入开放的中国社会的同时,书法艺术以它传统的本源性、以它语言文字的可读与艺术性、以恢复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得到广泛的推广普及。与以往不同的是,书法艺术从传统的书斋,走向了展厅。书法由过去的文人雅士雅玩的小圈子,变成了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参与普罗大众共同追求的高雅艺术。孙伯翔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参与在了这个伟大的艺术运动之中,以其出色的才气和对北魏书风的准确把握,超越时人并成为广泛关注的对象。他的成功,是当代文化情境之中,一个普通人的成功,是我们这个时代给了他成为艺术家的机遇和机缘。他的书法,尤其是北魏书风,影响了一批人。他以他个人的努力,成为当代楷书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孙伯翔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创作,植根传统,呈现出其独特的面目与个性。他的气息古典而现代,书风清越刚健,从80年代在书坛崭露头角,到今年已过四十年。四十年中,他独守北碑碑体书法的高度,参化,改造,通透,运机,将北碑书体写出了一个当代人的精神意象,写出了北魏书法在纸上的变迁与运化。

孙伯翔  童年光景  纸本墨笔  2018年

观察孙伯翔先生的创作状态,他从80年代就处在一种精进状态,用几十年的功力,将北魏书法进行了一种现代性的改造,既保持北魏书风的原创性,同时又铸入一种个性。尤其是八十多岁以后,他已经达到一种化境。北碑的精神韵律架构趣味在他的笔下都化成了几乎一种本能,由于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审美沉淀已经很本能地表现着那种北碑的自然流畅方正韵律,这在当代在他这个年龄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即使在民国,找到一位在一种书体上集中精力,孜孜于此几十年者并形成自我风格者,也很难找到。你可以在他不同的字体之中都能寻到北魏碑拓与帖学融合的痕迹,尤其是龙门二十品的痕迹,似有似无之间,他已经几近于古人书写刀刻的同样状态:俯拾即是,俱道适往,真力弥满,妙造自然。

几十年间,孙伯翔先生都处在临与创的交结之中,也在“道”与“器”的互为参照中完成了对北魏书风个体化、共性化的改造与转换。他是在刻苦临写的过程中筑基拓路,在深刻的体悟中脱胎换骨,在创造之中完成了由古及今的脱变与转化。他的意义在于,用现代人的书法创作实践解读了北碑在当代的转换,用现代人的笔法表现了北碑可以表现的丰富与个性,把北魏书风作为一种动态的符号形式留存在了当代。他自觉地把北碑书法带入了当代的审美视域之中,经过了几十年不断反复与锤炼,也经过书坛几十年对他书法的解读与接受,他的北碑书法已经具备了某种符号性的意义,他的北碑书法甚至不用署名,都知道是他写的。

几十年来我们围绕着继承与创新的命题不断争议,孙伯翔以他的创作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书法创作的固守与变通在他的身上都得到了理想的表现。他的北碑书法代表着当代人的那种坚韧宽厚、自然通脱的精神,一改几十年所谓“新魏体”的僵硬和模式,承接晚清民国的碑学书法精神,将当代人对于书法的探索与传统书法所能形成的状态进行了一次高度的融合吸纳,并化之以一种自然的形态。

孙伯翔  行书形质性情八言联  纸本  2017年

孙伯翔  行书养成学到七言联  纸本  2017年

孙伯翔北碑书法在当代的持续影响,具有一种书法史意味。他的碑体书法在精神意象上直接继承了前辈先贤沈曾植、王世镗、于右任等,但又完全不同于他们,而是带有了更多现代人的精神内涵,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他对于北碑书法的执著,使更多的书法爱好者重视对碑学的继承与发扬。自清中季以来,碑学兴起,延至民国。1949后,书法帖学还有沈尹默、白蕉这样的中坚人物,孳生延续;碑学方面,于右任去了台湾,大陆几近没有代表性人物。北碑书法从包世臣、康有为、沈曾植以来,就形成的一个书法特别的场域,只是在几十年间被人为地阻断了,虽然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曾经出现过“新魏体”,写得过于僵硬板正,美术装饰化痕迹太深。以孙伯翔为代表的当代碑学书风,以及这近三十年的影响,一批书法同道的努力,改变了碑学萎靡不振的格局,反而形成了北魏碑体书风独撑楷书正书的奇特局面,也形成了当代的楷书书风。一个人影响了一个时代,一种书体形成了一种风格,这在当代艺术史上也是奇观之一。别裁诸体亲北魏,审美时尚随人变,孙伯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北朝书风的巨匠,同时也成为最为重量级的推手。引领艺术的方向,人的因素是相当关键,一个时代的审美氛围也是至关重要。孙伯翔的出现是时代呼唤,个人因素、审美风潮的共同合力所致。淳古求新,将心比心,书道共识,审美所向,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作为书坛最高的奖励颁发给孙先生,就是对他这几十年创作的肯定和认知。

孙伯翔 苍鹰 纸本墨笔 2016年

孙伯翔是一个幸运者,幸运于自己的勤奋,也幸运于遇到了这么多的良师益友。今天的他是无数推力所塑造的,但更关键的是他的文心秀骨,是他对书法的拳拳之志,是他对于艺术长期苦苦追求的回报。

当代怎样衡量书法的意义与价值,众说纷纭,无论如何,必须有一批典型的范例性的人物作例证,才能证实书法艺术在当代的意义,才能小心翼翼地将当代与书法史联系在一起。孙伯翔就是当代在北碑书法的一个典型,他这个典型是在几十年的书法创作的探索中,在互为对比之中凸显出来的。孙伯翔是当代少有的被书坛持续关注的人物,他的成功显示了一种艺术规律,而不是人为的故以拔高的意味。他被关注,恰恰正是因为他的艺术实践,高质量的技术支撑的艺术表达。他对魏碑的技术性把握,是他几十年实践的结晶,非一朝一夕之所得。

当代书法曾经经历了不同的热潮:王铎热、章草热、手札热、魏碑热、“二王”热。不同的热潮都能因为书体与书家的不同,而引导人们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孙伯翔无疑是魏碑热中间涌现出的佼佼者。问题是不同热潮中的“弄潮儿”大部分都已经不知去向,只有孙伯翔像一个岛屿一样一直裸露于水面之上,直到形成了一座高山。这是他的执着,也是他的回报。

当代书法家在碑学一路一直在寻找能够突破清人与民国的藩篱而走出自己的意象,传统的气场似乎太大了,很多人都被博大的传统所“吸收”得不见踪影,只有孙伯翔从龙门碑刻尤其是《始平公》中化出了自己的意象与风格。书法对于孙伯翔来说,就是他个人精神的宗教,对象则是《始平公》,一部《始平公》照出了他的苍桑岁月,也照出了他的苦辣酸甜。他曾自状,“光是用在《始平公》上面的临写的纸张毫不夸张地说也要拉一军车”。碑刻书风,入碑难,出碑更难!出碑者,蕴大力与智勇,和法度而契阴阳。刘熙载《书概》说:“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南如袁宏之牛渚讽咏,北如斛律金之《敕勒歌》。”孙伯翔书法除了雄健,更如《勒歌》中的自然苍茫。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清新到当下的自然雄穆,他的书写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更为重要的,他寻找到了比较准确自然的北碑的书写方法与书写方式,为后学开出了一条通往北魏碑学的一条通衢大道。用笔之细腻准确,线条之爽利尖锐,气象如山石垒叠,气韵如盘根错落。化刀为笔,化刻为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孙伯翔 高架支离 纸本设色 2016年

孙伯翔 芦苇深处红爪游 纸本设色 2017年

法国学者吉尔·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说:“想象的重复并非虚假的重复,它要填补真正的重复的空缺:真正的重复是想象力的重复。在'自身不断消解的重复’与'为了我们而在表象之空间中被展开和存贮的重复’之间,存在着那作为重复之自为、作为想象物的差异。差异寓居于重复之中。”孙伯翔的书风出自于古而化之于新,是对过去传统与当下传统与未来传统契合的“想象”。孙伯翔填补了时代的一种空缺,他又以实力填补着这种空缺,他的书法的确是“自身不断消解的重复”,为我们提供了对于传统实践的化解与当代探索的结合。

如果在当代寻找不同书体的代表人物,仅北碑一路,非孙伯翔莫属!复兴北碑,脱胎换骨,推之广大,贯以精神,崇古出古,妙契同尘。孙先生的作品,从北碑抽出精神,有神气,有大气,有骨气,有气魄。书法三十年,书法的体势,不断地在变,先生不变!他是在固守传统中求变,穷物变,洞人理,彰显带有个人符号化的个性,为当代书法树立了一种有棱有角的独创性。能够把北碑写出现代人的精神气度的,是孙伯翔;能够把古人的境界转化成现代人书写的理想的,是孙伯翔;能够把北碑写出有棱有角但又气势恢宏者,是孙伯翔!

康有为说北碑书法“体壮茂而宕以逸气,力沉着而出以涩笔”,仔细观察孙伯翔书法,这十六字可谓传神!艺术的高点都是自然达到的,孙伯翔于北魏孜孜不倦,气雄精沉,虎豹之文,丽而成章。他的影响是持续的,近乎于一种符号化一般的结体与形质。康有为慨叹的“十美”在孙伯翔这里都能找到注脚。所谓“魄力雄强,气象浑穆”,孙伯翔出手力沉万钧,气势夺人,浑然一体,渊雅渟蓄。“笔法跳越,点画峻厚”,先生弄笔掌中,腾挪飞动,点画如刀刻,峻厚得天真。“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先生得古变古,拙朴纯真,文质斑斓,返虚入浑。“兴趣酣足,骨法洞达”,如姜寿田说“斜画紧结,出之变态,雄奇角出,朴茂逸宕”。“结构天成,骨肉丰美”,先生方正端严,力厚峻劲,率意自然,开合错落。当代魏碑盛而唐楷衰,是和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中崇尚自然、崇尚性情分不开的,孙伯翔的书法恰恰反映了当代人的这种审美需求,完美地把经典与现代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

孙伯翔 行书书论 纸本 2016年

孙伯翔写字,放而不纵,纵而不肆,清气淋漓,字中透天。他喜爱无上清凉的境界,无上清凉是把心放下了,是把自己还了俗,悟了理,得了道。这些年他始终对书法的充满了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也使他肩负一种使命,那就是广扬宏达中国书法艺术。他是以个人的艰辛诚挚为这个时代,交出了一份个人的艺术实绩。他对书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精神寄蕴在此,生命寄托在此,是一个庄稼汉和土地之间的生命关系。

孙伯翔 行书岱岳钟灵 纸本 2018年

人至耄耋,书人合一。孙伯翔念兹在兹的是书法,每日勤勤耕耘的是书画,闲来读杂书,每有所获,诉诸文字。把读书当自己的精神食粮,手不释卷,诲人不倦。谁言书家不读书,读书正是造化人,伯翔先生好读书,挥毫运笔现五彩。

弘一法曾写过“无上清凉”四个字,并有“不入此界,难得此境”之旁注。孙伯翔当下的境界,就是这四个字。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说“清”的境界:“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始出。手不下徽,弹不柔懦,则清音并发。”“手不下徽,弹不柔懦,则清音并发”说的虽是音乐,但何尝不是书法,尤其是孙伯翔书法的运笔与感觉,与上述何曾不似!观孙伯翔的书写形态,不疾不燥,生机回荡,婉转疾驰,别造天地。

文化地理上的意义在孙伯翔身上也能体现,他常年居住在天津,与北京的书法界,不即不离,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如果把他放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城,他的影响能够如当下之宏远乎?孙伯翔在天津,布衣也;孙犁在天津,布衣也!天津的“布衣”传统,是现当代文化的景观之一。

孙伯翔经过这几十年的书法的实践与创作,他心中有道,笔下有神,话中有味,抱朴见素,道法自然。他的笔下,甚至都有一种从内心发出的音乐般的音响,清雅爽籁,幽旷神远。他的笔下进入了“无欲”“无我”的状态,无欲则刚,无我则灵,笔开见物,花开见佛。

孙伯翔书法的当代意义,依然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构建一个书法意义上的当代精神,依然是传统如何进行现代性的转换,它需要岁月的承载,需要一个人坚韧的毅力,需要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精神滋养。孙伯翔在当代书法的意义,可以比之一棵大树,它从传统的厚土中长出,伸向了未来。

作诗赞曰:

京津一线望晴云,沿脉北碑垂老身。

五十年来书为乐,千寻笔韵尽忘贫。

深功碑刻道风远,浓淡霜痕是此人。

挤挤高堂观翰墨,尺椽挥洒最精神。

详见《中国书画》杂志2023年第1期


新媒体编辑:孙莲 | 责任编辑:刘光

终审:康守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伯翔@肖慧 | 与古为新 正大气象
书峰书风——孙伯翔
当代魏楷的创作和研究为什么要看孙伯翔和李松?
孙伯翔谈《张猛龙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
孙伯翔临《张猛龙碑》—— 正气、清凉 、天地来
孙伯翔先生乃当代魏碑书法翘楚,能超过他的还没见到,佩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