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迟涩飞动”是书法秘诀?董其昌说了8个字,后人才明白!

文/二小书法 图/网络

上文,我们说了张旭给颜真卿传授“笔法要诀”,但是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并没有说清“笔法”到底是什么。颜真卿记载张旭说:“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这句话实在是太模糊了,根本理解不了。张旭没有讲还是讲了颜真卿忘了记?然而,书法“笔法”的内容,我在唐代另一位书法家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唐代张怀瓘所著《用笔十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记录了书法用笔的十种方法,时隔千年又加上使用的多为书法专业术语,要是用一篇文章估计需要数万字才能解释清楚,不要说笔者写的累,网友看着也累。笔者将逐个为大家分析,今天我们讲《用笔十法》之——迟涩飞动。

迟涩飞动:谓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

1、迟涩与飞动的关系。笔者初见这个词的时候是疑惑,很明显这是由“迟涩”和“飞动”两个词组成的词语并列的关系。我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就说过,一般情况下并列时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按照这个逻辑来思考,都“迟涩”了还怎么“飞动”?

2、迟涩写不出来飞动。我把笔饱蘸墨汁,笔牢牢的压在纸上,每个笔画写的都很慢,每一笔交代的都清清楚楚,写完一个字胳膊都酸了,最后写出来的字迟涩是有了,而飞动不见踪迹,和后面的注释“无凝滞之势”正好相反,恰恰“凝滞过胜”。

3、迟涩和飞动的其他关系。后来我想起大学古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不能用基本语法解释古代汉语时,就换个思路。”于是我开始查找“迟涩、飞动”这两个词中间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转折?并列?因果?最后我把这两个词的关系定义在了“递进”关系上来。

4、勒锋磔笔的概念。后面注释“勒锋磔笔”到底啥意思?其实“勒、磔”是书法中的专业术语,对于学书法的人并不陌生,《永字八法》中的横就是“勒”,捺就是“磔”。这两个字从字面解释都是非常很有“力气”的,一个是勒住马缰绳,一个是古代用石头压死人的“磔刑”。

迟涩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能飞动的,并列关系行不通。通过递进关系连同后面的注释,我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仍然不能写出飞动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搞的?于是乎我顺着历史书法家前后的顺序,开始逐一查看他们的书法论述,看看他们是否能给我一点提示。果不其然,我翻开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当我看到里面的这句话时,醍醐灌顶般把我点醒。

董其昌说:“发笔处,便须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这句话太经典了,即使是下笔的一瞬间也要能提的笔起,“提起来”是千古不传语。按照物理学的解释,一般来说笔画写的有力气,笔要顶牢纸面,因为这样才能加大摩擦力。但是董其昌偏偏说毛笔要提起来,这和我们的常识是相对的。

董其昌在其他的论述中也反复强调“把毛笔提起”,比如说题智永《千字文》“余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画禅室随笔》另一处还说“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总结也就是8个字“提得笔起,不可信笔”。

于是我就按照董其昌说的开始实验,把毛笔提起来,结果却让人欣喜望外,与“迟涩”实验结果完全相反,同样是一个字,却是两种不同的效果,提得笔起,所得字字飞动。通过董其昌的提示,我们再来理解“迟涩飞动”,便明白了“飞动”才是这个词的关键,现在我认为的“迟涩飞动”则是:“字须写的飞动,不能有凝滞的现象,哪怕是横、捺这样的笔画也要飞动,这才是得法。”

本文参考:《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书概》《用笔十法》《画禅室随笔》

“书法秘籍”真的存在!不然的话,张旭为何对颜真卿说这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 坛】书法档案:第五集 颜真卿:关键要得法(上) ■于钟华
疾涩相依--《祭侄稿》
唐代张怀瓘《用笔十法》中提到的“迟涩飞动”,是什么意思?
于钟华:二王书法核心秘笈 (下)
粗谈唐朝张怀瓘《用笔十法》
【书法】从笔法、字法、章法浅谈《张猛龙碑》临习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