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十年前铁锹挖出第一抔土,深埋百余年皇陵的秘密与震撼随之揭开

当年清军入关之时,多尔衮下令捣毁十三陵,以报当年万历焚烧房山金陵之仇,十三陵中以万历的定陵毁得最为严重,宝城的垛口、明楼地上的花斑石、外罗城等建筑都被捣毁,只剩下独自屹立的一座明楼。为什么这座明楼经得起毁灭性的打击而历时400余年不倒呢?

据载,万历皇帝21岁开始筹划建造自己的皇陵,历时两年选择风水好的“吉壤”,可谓费心。当时建造定陵的明楼时,为了使之坚固无比,在地基中浇筑了铁汁,因而明楼与地下的岩石融为一体,变得坚不可摧。除此之外,明楼的整个顶部,包括檐椽、斗拱、角柱等都是用汉白玉石雕琢的预制石件组成,经得起风雨侵蚀。而在明朝的所有陵墓中,用预制石件建造的明楼,仅定陵和永陵两座。

由此看来,仅明楼一座就如此恢弘与用心,放眼整个定陵建筑,更是用心良苦。定陵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城砖、巨石、楠木和琉璃制品。烧制城砖用料、过程都极为苛刻,选用黄土高原上流失,经过千里大浪淘沙淤积的纯质细腻的泥土,经过冬季冷冻、春季开化,过滤、浆泡、摔打、制坏等工序,烧制成长0.49米,宽0.24米,厚0.12米,重达24公斤的城砖,因砖色泛灰白,故又称“白城砖”;而铺设殿堂的地方砖,有人会听说叫“金砖”,这砖可不是用金子做的,而是因为地方转的制造工艺比百城转更复杂,泥土的筛选犹如大浪淘金般艰难,故称“金砖”,只是金砖制造工艺已失传。除了城砖,定陵之所以如此恢弘大气,也与陵园中几十万块的巨石有关。这些巨石来自房山县,有青白石、白石、汉白玉等,有些石头竟重达百吨,不可思议。再来说定陵中的金丝楠木,楠木采集自湖广、四川悬崖峭壁之处,其采伐代价之高足以体现之珍贵。只可惜,定陵的楠木早已在数次焚烧中荡然无存,后人只能从长陵中60根楠木柱里来凭吊了。最后说琉璃,琉璃制作比城砖简易,但其建筑艺术并不逊色。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等的雕刻装饰了整个陵园。

让我们走近最神秘的宝城吧。宝城建造为了不破坏风水,上边的土都是从百十里地外运来的,因而在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石器时代的骨针。一般皇帝会在自己有生之年建好自己的陵墓,先把墓封起来,等皇帝埋葬时再打开墓穴。这里就有问题了,皇帝的陵墓那么复杂,如何能在若干年后顺利打开陵墓隧道呢?原来工匠们也是有“小手段”的:考古过程中就发现了诸如“隧道门”“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等刻字记号,也给考古工作带来了启示。

定陵地宫通体没有一根梁柱,石头建筑令人望而生畏。地宫中殿五供前摆放着一口青花龙缸,这口缸可谓是中国青花瓷器中的罕见之作。玄宫所有的精华集中在后殿三座巨大的棺椁。万历的梓宫完好无损,高达1.5米,打开棺盖,掀开锦被,首先呈现的是道袍、龙袍等衣料,在这些衣料下边有一个稀世珍宝—缂丝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龙袍(大典时穿的礼服),如果不清楚它有多珍贵,那么几个数字就能让你为之叹服。最熟练的工匠每天仅能织缂丝一寸二分,织完一件衮服需用10年时间!棺椁中陪葬品成百间,直到第十一层,掀开锦被,万历的尸骨才露出来,当然,是骷髅了。从尸骨来看,万历左臂下垂,左手压在腹部,右臂向上弯曲,右手放在下巴处,捋着胡须,左腿伸直,右腿有些弯曲,脚朝外撇。万历头旁有一个小木箱,里边放着一顶blingbling的金翼善冠,此冠质地为金,拔丝编制技术高超,体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镂织工艺。在万历尸骨下边是整齐排列的织锦,多达69卷,织锦殉葬规模如此庞大,实为罕见。

孝端皇后的棺椁里多陪葬珍贵的玉料、玉器、猫眼石、衣料等,孝靖皇后的陪葬品里有一件百子衣值得关注,百子衣整体用刺绣工艺完成,上边绣着100个童子,神态各异,艺术价值极高。

说起发掘定陵,有人会赞扬科学考古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有人会骂是伪装的“盗墓”,毁了一批文物。正所谓事事利弊皆有,但唯有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世间万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不断进步,弘扬我中华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定陵被挖掘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是怎么处理的呢?
中国有一座陵墓,邪气重重,挖掘以后怪事连连,如今神仙都不敢挖
皇帝陵墓宝物虽多不能乱挖 一口棺材害死7条人命
300年前万历皇帝的棺椁竟是这么被运进定陵的,陵墓建得太严密了
官掘定陵 二 明万历皇帝陵墓三百年后遭挖掘的内幕
定陵博物馆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