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蚝油大王”李文达借熊猫外交打开美国市场
“蚝油大王”借熊猫外交打开美国市场

1972年5月,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他的破冰之旅。也在这一年,“卖酱油”的李文达借这个破冰之机开始了“李锦记”大胆的营销策略转变——一款“熊猫牌蚝油”随即开启了美国市场……

  创业历程:动荡中传承百年

  李文达少年时是受过穷的,上溯李锦记前两代,也都是历尽艰辛的创业者。1888年,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还在珠海南水经营一间小茶寮。李锦裳幼年丧父,和母亲蔡氏相依为命,从老家广东新会七堡镇辗转到南水谋生。南水是珠江口的一个小村,当地多渔民,盛产生蚝,李锦裳就地取材,平时在茶寮里煮点蚝汁售卖。
  今天人们熟知的蚝油就是李锦记发明的,这里也有段“无心插柳”的偶然故事:据说有一天李锦裳生火煮蚝,接着跑去外面招呼客人,浑然忘却了正煮着的一锅生蚝。半天过去,李锦裳闻到锅里飘出的味道,才恍然想起,心道不好,赶紧跑来看。锅盖揭开时,出乎李锦裳意料,里面煮的生蚝并没焦煳,而是沉在锅底,变成了厚厚一层浓稠油脂,奇香扑鼻——蚝油就此诞生,成了百年来粤菜食谱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调味料。
  李锦裳把茶寮改成了专制蚝油的作坊,取名“李锦记蚝油庄”,几年间就做得远近闻名。眼看要脱贫致富,一把大火又改变了李锦记的发展路径:1902年,蚝油庄意外失火,李家数年来积蓄的家当付之一炬。“剩下值钱的只有一个八角挂钟,我祖父就带着这个钟去了澳门。”李文达说,祖父李锦裳到澳门,继续经营蚝油庄,他看重澳门人素有吃蚝的习惯。李锦记蚝油果然大受欢迎,不仅覆盖了澳门的食肆酒楼,还开始销往香港。李锦裳有三个儿子,长子兆荣英年早逝,次子兆登和三子兆南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合力把李锦记蚝油庄的生意做大。至今在澳门新马路附近,还留有李锦记的老店面,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家店仍在售卖蚝油,实实在在成了李锦记品牌的“活化石”和纪念馆。
  中国的家族企业,真正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其实不多,很多品牌都经历过动荡,李锦记也不例外。到李锦裳年老退休时,李兆登和李兆南兄弟闹起了分家,一度让李锦记岌岌可危。最后李兆南承继父业,成为第二代掌门。在他操盘下,上世纪三十年代李锦记开始大规模拓张,在广州、香港创立分号,而且打通了远销北美的渠道。1932年,李兆南正式把李锦记总部迁往香港,行政办事处设在中环皇后大道中262号。也在这一年,李锦记虾酱研发成功,成为蚝油之外的另一大支柱产品,享誉海内外。

    破冰之际:熊猫蚝油打开美国市场

  1945年,在澳门读高中的少年李文达,听到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决定不再念书了。他的父亲、李锦记第二代传人李兆南正在努力进取,希望儿子也能帮忙照料家族生意。李文达很乖,按父亲的意思去了广州,每天踩着单车给城中各大酒楼送货。彼时李锦记蚝油在广东餐饮业已经名头很响,主要是因为品质高、定价贵,专供高档酒楼。“1945年,一瓶蚝油卖到一块八毛港币。”李文达掰着手指给我们算账,“普通做工的人,一个月挣十块钱港币,也就是五瓶多蚝油,真的好贵。”停了一下,他又说:“但是我们品质好。”
  坚持“优质高价”的李锦记,当时主要的市场在美国,其次香港和澳门,而中国内陆因为长久的战乱和贫困,根本没有稳定的商业环境。1949年,解放军进驻广州,国民党退守台湾,内战结束,李文达又回到澳门。经过几年磨砺,他的商业才华已然显露,在澳门开起了六家工厂,专做外贸。化妆品、胶鞋、雨伞、玩具、皮夹……这些都是李文达工厂的产品,远销欧洲、美洲和非洲。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悲观者认为,非洲几乎不下雨,所以伞一定卖不动;乐观者觉得正相反,因为非洲阳光毒辣,而且人们都还没有伞,所以市场相当广阔。这个段子在李文达手里还真成了现实——他确实在非洲卖掉了很多伞。1954年,李文达遵从父命,放弃在澳门红红火火的六家工厂,到香港正式加入李锦记。
  1972年,李文达开始全盘执掌李锦记。这年他做了个大胆的策略转变,推出工薪阶层也吃得起的平价蚝油。这决定酝酿很久,实施却偶然,恰逢美国总统尼克松破冰访华,毛泽东送给尼克松两只熊猫作为国礼。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在美国扩大市场的李文达灵机一动,认为不妨推出一款“熊猫牌蚝油”。美国人原本没有吃蚝油的习惯,也没见过熊猫,借助中美外交的重大突破,或许能让蚝油和熊猫一同在美国扎根。
  “熊猫牌蚝油”的提议,李锦记家族成员几乎一致反对。“他们都讲,你那个猫牌不行的,动物怎么能做食品的招牌呢。”李文达笑着说,“我就讲,不是猫,是熊猫。”熊猫牌蚝油在李文达的坚持下推出来,起初果然不好卖。尽管定价比李锦记传统的旧庄蚝油便宜许多,“熊猫”还是让经销商们心存疑虑。李文达说没关系,你们尽管拿货,卖完了再付货款。上世纪60年代,港口货运开始采用集装箱,熊猫牌蚝油在香港的工厂生产出来,装进一个又一个集装箱运往美国。“人家要一个柜,我就发两个柜;要五个柜,我就发十个柜。”
  这是相当冒险的举措,发这么多货,卖完才收款,李文达不怕赔惨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李文达说,“结果那些经销商过不久又拿着钱来找我,说卖完啦要再拿货,没想到这么好卖嘛。”
    正是在李文达的开拓经营下,李锦记真正实现了全球化企业的腾飞。问及如果不来“卖酱油”,而是继续做自己的生意,今天又当如何?李文达沉思片刻,摇头说:“没想过。”
  人生是没法假设的,李文达离开澳门,带走的只有一位佳人——他的终身伴侣蔡美灵小姐。蔡小姐是名门闺秀,当年慧眼看中了李文达这个精明的小商人,夫妇相伴至今五十余载,不离不弃,传为佳话。“一辈子只有一个老婆,”如今坐拥百亿身家的“蚝油大王”李文达笑容满面:“这是我最自豪的事。”(据《国家人文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锦记家族的传奇创业经历(值得一读)
谢文达:百年李锦记背后的传奇“战略家”
“蚝油大王”李文达离世,曾带领李锦记走向世界
澳门|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味道,却被惦记了一百年。
好人不会总吃亏
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历经四代人奋斗,家族财富高达1200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