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2-15条,桂枝汤中药的作用

当阳虚的时候,我们会把桂枝加重,阴虚的时候,不足的时候我们把白芍加重,所以有的时候桂枝要加桂,有的时候桂枝要去芍……

桂枝类汤有的要要重用白芍,比如说建中汤就是重用白芍,有时候要加桂,那桂枝芍药知母汤又不一样

所以光这个桂枝汤,我们从这个阴阳调和,我们稍微加减一下都可以对付不一样的时机不一样的症状来使用,目的只是让他阴阳调和,阴阳一调和就回到常态,常态就是健康,正常的人。

那当个医生呢,你只要知道阴阳就可以做很好的医生。

那如果说我们今天不开其他的药,光是开桂枝、白芍两味药,就丢进去,六碗水煮两碗,一吃,病人一下马上大汗,因为这个一个阳药一个阴药很强啊,马上就流汗流掉,那流汗掉,三天以后,病人打电话给你,医生呐,感冒好了,我现在也不恶风,也不发热,也不有……原来是流汗现在都没有了,可是我三天没有大便,为什么?伤津液了。

桂枝、白芍一下去以后,它发表的力量很强,动脉循环,循环的速度很快,一循环速度很快的时候,把表邪都去掉了,中风去掉了,所以它去掉的同时呢,津液伤到,肠胃的津液没有了,那我们的人身上的汗水都是来自肠胃,你不相信吃饭吃很快啊,喝汤喝很快的话开始流汗?那所以说为什么要放甘草、生姜、红枣?

这个红枣你去煮它,拿起来就是胃液,粘嗒嗒的,跟胃液没有什么两样,它是红黄……里面是黄肉,黄是土,外面是红的,是火生土,我们后面有朱雀汤,就是十枣汤,我们用攻坚的时候把肺里面水排掉的时候,我们开十枣汤下去的时候会用红枣,因为甘遂、芫花、大戟一下去,胃液就没了,那我们要红枣去补它,补回来,所以我们在攻的同时要把它补回来,这样子不会,攻邪都会不伤正气。

太阳中风桂枝汤的这种身体怕冷和麻黄汤症的怕冷是截然不同的,麻黄汤症状一旦形成,那种怕冷是没有外因的,你就算盖着被子在完全没有风的屋子里,依然会感觉冷的发抖,不需要条件。

桂枝汤的症状成因我们前面讲的很清楚了,病因是身体里虚,肌肉不致密而导致的风邪伤卫。这时候出汗是一种卫气不固的漏汗,阳气浮越阴随阳脱,风一吹,汗的蒸发速度会加快,蒸发速度加快散热就快,那么就会带走身体更多的热量。本来就里虚是不是?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感冒的感觉吧,汗一阵一阵的出,这个时候要是有风吹到身体就会肌肉紧张,觉得冷,赶紧缩脖收衣。桂枝汤症的这种怕冷是要有条件的,原因为汗自出所导致。

桂枝汤症的发热是因为阳浮,阳气外浮,人会感觉有热往外涌出。热自发,这种发热是你自己的感觉,感觉自己有热,但是你用温度计量并怎么不热,虽发热但上下幅度比较低,但自己感觉是有热的。

麻黄汤症的发热跟这个恰恰相反,麻黄汤症的发热开始自己感觉不到热,反而感觉到冷,恶寒,但你量体温却是很高的温度。

太阳中风是发热上下幅度比较小热,不会有很高的温度,如果说太阳中风病发烧温度很高,那就不是太阳中风了,直接由太阳中风而形成风温病,用风温汤。

太阳中风的热开始为阳浮发的热,如果汗出多了阴虚也会生热,阴阳跌宕,翕高翕低。

桂枝汤中的五味药也谙五行之合,五行对应人体的五脏。桂枝纳气归肾,芍药纳血归肝。

甘草的炙法本意就是直接在火上烤,得火之苦味,炙令其黄。炙过后的甘草就增加了它的苦甘之味,苦入心甘入脾。

生姜主要的作用是为开太阴肺机之用,脾胃运化津液,但是真正能行津液的是肺。人体生的痰就是因为太阴肺的布化能力不足,津液行不动而积压在肺成痰。

重用生姜可以增加太阴脾的运化能力及太阴肺的布化能力,

重用生姜这类方子有新加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小半夏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等,要参透生姜在太阴病这类方子中的作用。

大枣健脾生津众所周知,在桂枝汤中大枣的作用是提供津液所用,打仗需要有粮草,但有了粮草还得靠生姜来给它布化出去。

桂枝汤的五味药,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可谓是五行攒簇,合而为一。桂枝和芍药各用三两,这代表着人体的三阴三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个“三”其实就是三阴三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必须是阴阳相生相化才能生出世间万物。因而,所有的世间万物也都有它的阴阳属性。

桂枝用三两,芍药用三两为方术所寓,不是表示用量,

一定要打破盘中迷,在实际用药的时候,完全不必要去考虑一两等于多少克,用药因时因地因人。

我们考证一两等于多少克是根本没有意义的,用多少药量用多少水全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玄机。

给五岁小孩子吃同成年人吃用药的量能一样么?

量只是一个比例问题,给五岁小孩子治病桂枝用5克芍药用5克就可以,给成年人治病这个量肯定不够啊,通常桂枝用15克芍药也用15克。你看!量在发生变化,但比例并没有变,还是一比一,明白吧?

所以,你觉得一两等于多少克合适呢?就算考证汉代一两等于15.625克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是训诂不是应用。

有的经方初学者非常赞成原方原量,什么是原方原量啊?这是死脑筋的思维。

大人小孩老人北方南方因时,因地,因人,量可以灵活变,比例不变就行。

不要死脑筋,重在比例。

我也从来不回答某些药用多少量这类的问题,回答都是合适就好。

仲景师给你所有用药用水量,只是一个比例参考而不是定量,里面有一套方术密码系统,而且方术和理法是相辅相成的。

理法彰显在阳面,方术谙合在阴面,彼此相生相化,互相通融。

关于煮药要放多少水来煮的问题,就像泡茶,泡浓了喝胃难受,泡淡了水味重也不好喝。

煮药也一样的,煮浓了喝会伤胃,煮淡了药效差,所以说到底要加多少水煮药合适呢?

水是跟着药量来配比的,你最终煮出来的药汤一定是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

那万一浓了,你就再加点开水稀释一下,煮淡了你就再多熬一会儿,这全部都可以自己去灵活调节的。

要让你炖个鱼煲个汤你都知道浓淡适宜,油盐酱醋各得其所,人在倒腾口腹之欲上是无比在行的,让你去煮个药就不知所措了?道理都是一样的。

桂枝去皮能是真的把皮去掉吗?

有人把桂枝的皮给去掉的,最后就留下一个个的小木棍,那完全就没有药效了。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去皮就是把外面那一层表皮去掉,刮去外皮的意思,这样在煮药的时候能更好的溶出有效成分。

皮下为肉,肉下为骨,你要是真去皮的话,是去掉最外的那一层表皮,而不是把桂肉给去掉,最终只留下里面的骨木棍。

桂枝去皮与麻黄去节都不是表面意思。去皮是去的方向,皮在外在表,阳气是从里往表气化的,桂枝纳气入肾,肾加热并过滤水到膀胱,膀胱得热量才能气化,气化的阳气通过里三焦往外出,直到在人体表面遇冷而凝成水进入血液。

“去皮”这是告诉你桂枝这位药作用人体后最终要去的方向,阳气去往外层表皮方向叫“去皮”,一语双关。

你看当太阳照射加热水之后,水得热量后蒸腾去往的方向是哪里?

是不是往天上走?往地球上空的最表层走,表就是人体的皮毛部分,故斯此意!

体格大的开重一点,比如说这个体格很壮的,100公斤的来,200磅的我开桂枝5钱;来个瘦子,我就给他开个桂枝2钱,1钱都可以嘛,那小孩子桂枝开半钱,对不对?诸如此类的加减。

爸爸100斤,小孩子才很小,才十几公斤,你就开给爸爸就好了,那尾药剩一小口给他小孩子喝嘛,所以说,方……这个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嘛,不要那么死板板的

如果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那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有的药性不和,我们加甘草进去然后能够让它和,这是一般的通俗的解释方法,实际上甘草呢,它能够解毒,

这个病人肠胃里面可能有宿食在里面,有宿食,那有的食物可能坏死掉了,已经不中用了,对不对?

那现在病人已经生病,那里面的肠子又有问题,里面的食物坏死掉,坏死掉产生毒素啊,对病人是负担,那本草里面说甘草解百毒,解什么百毒?就是食物的毒,所以我们化解食物的毒都是用甘草

甘草炙过以后这个炙过以后除了本身的甘草能够预防肠胃里面发炎以外,同时你用甘草炙过以后会增强心脏的力量。

张仲景用生甘草的时候可以针对对肠胃解毒,用炙甘草的时候强心。

我们在治病的同时又在顾肠胃,又在预防当时的肠子肚子里面的食物,坏死掉的食物影响到他,又怕他肠胃那个津液没有,津液伤到,

同时呢又要把感冒去掉,顾虑那么多的状况之下,还要再顾虑小心心脏不要受伤,因为我们只要维持他心脏很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心脏很好的人长寿啊,一定会长寿,就要开心嘛,开心。

西药就没有办法那样做到,西医很简单啊,抗生素丢下去就好啦,对不对?谁要管你肚子大,有没有宿食呢,管你的胃津液够不够,他才不管你,吃下去以后脸色苍白关我屁事啊,对不对?

不管它是叫做什么病,今天有个病人来找你,他说:“医生啊,我肠胃炎。”“那你说你这个肠胃炎症状怎么样子?你是胃哪里痛?”我胃很少痛,但是我就是常常没事就流汗,风吹到很难过啊,风一吹我就很不舒服,我就要躲起来。”

听起来什么肠胃炎,这个太阳中风嘛,你桂枝汤下去就好了,肠胃炎也好了。

结果来的人感冒,也是桂枝汤,你还是桂枝汤给他,感冒也好了,肠胃也好了,不同的病同样的药,这就是中医,所以中医是辩“证”论治。

生姜用“切”字意在告诉你,这个方子是有阴阳相交互的。桂枝有桂枝作用的阳气循环系统,芍药有芍药作用的阴津循环系统。

芍药甘草汤是负责整个人体阴系统循环的,让消化道系统的静脉血归肝,

桂枝纳气到肾,肾得了能量以后下达膀胱,膀胱再气化水液入少阳。

桂枝汤是调节人体阴阳两大系统交互合和的方子

用生姜的“切”来表示这两个系统是有彼此交互、有切合的。生姜是代脾胃行津液,让阴与阳更好的交合在一起,现在明白“切”意不是把生姜切开那么简单了吧!

人体阴阳转换的切点在什么位置呢?在太阴肺,因而桂枝汤的用水是七升,取方术“七”,对应的是兑卦,三魂七魄,左三右七,七为肺数。

如果我们把身体的静脉称为阴,那么动脉就为阳,

静脉血在肺部转换成动脉血,肺部是完成阴阳转换的场所。

人体消化道吸收运化的营养物质统统要先归肝脏,肝脏把这些营养物质进行解毒后再上升到肺,到达肺部加氧后再由肺布化全身,再这一过程中呼出浊气吸取新气。你看,肺不但要给你布化有形的津液,还要负责完成气体的新陈代谢,阴阳都在肺部进行交互,是多么忙碌。

枣的用法经方中多用12枚,代表着十二地支,十二地支与脏腑的配合,阳支配腑,阴支配脏,正好一个子午流注的循环。由术而解其方,由方而明其理,由理而入其道。

桂枝是纳气归肾,芍药是敛血归肝,一为纳气,一为敛血。

芍药是加速了消化道的静脉血向肝门静脉的流动,静脉血回流速度快了,动脉血液也得跟上啊,这样脾胃肠道的供血就足了。消化道得了足够气血,功能就强大了,消化道血液循环的快,人就容易饿。我们吃了小建中汤后会觉得饿得快,就是这个原理。

有兴趣进群一起更多中医知识朋友欢迎加微信:c19652038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它是群方之首,集阴阳五行智慧于一方
甘草学园 | 桂枝汤类方九
肺痿 (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炙甘草汤 ,甘草汤,生姜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二越婢一汤(第十方)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自存)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保胃气、扶阳气、保津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