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读书笔记-伤寒温病

【难经-58难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温病条辨】 一、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瘟、有温疟。

这两条是一切外感热病的分类,第一条前面的伤寒是通常意义上的广义伤寒,泛指一切外感病。外感病中当然包括有寒有热,通过夹杂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在吴鞠通时代又发现了厉气,带有大规模的传染性的,称为瘟疫,有温疫当然也有寒疫。在张仲景那个天寒地冻的年代,一个家族死几百号人的在根据他写的《伤寒杂病论》,主以寒为主,估计那时候得的是寒疫,不是瘟疫,到了明清时期,天气已经明显开始变暖,也是在家族死了数百号人的情况下,才写出了《温病条辨》 。在温病条辨中, 几乎有一半的方剂,和伤寒论中相同和类似,有些条文也很接近。

外感病离不开风热暑湿燥寒的六气变化,也和季节有一定的关系。春季多风,夏季多暑,长夏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当然也有认为的,夏季的冷空调、冰窖、冷库等,地理位置的南方和北方,人体体质的不同,都会引起人应对自然产生不同的变化。

伤寒温病的区别:

伤寒病起于荣卫,终于脏腑,荣热卫寒,腑热脏寒,腑热则实,脏寒则虚。

温 病起于荣卫,终于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

荣卫主表,就是人防范外界邪气的第一道防线。荣行脉内,卫行脉外。卫气是膀胱之水,通过肾阳的气化作用,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分散固护于体表,所以伤寒论中,足太阳膀胱经主表,肺也主表。人体通过饮食消化吸收,比较精细的吸收于脉内,相对于粗糙一点的,行于脉外,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解不了中医的外感病,尤其是瘟疫,皆因三焦不分!
寒温学派
中医药防治瘟疫讲述
吴又可与《温疫论》
温病?什么是温病?
《伤寒论》学习笔记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