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每一个晚期癌症患者都不应该放弃希望,突破也许就在下一秒!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上周四,我们讲到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医疗水平最高的上海,每100名癌症患者中,仍然有将近半数活不过5年。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悲观和绝望的数字啊。

但是,希望从来都是绝望的缝隙中透出来的光,医学界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与癌症这场终极之战的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下近期肿瘤临床研究领域里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吧。

1

第一个好消息,是关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

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上海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盐酸安罗替尼胶囊一线联合用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索性研究”取得了最新成果。

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项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评估“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联合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去化疗”模式(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方案,就是“国产免疫药” “国产靶向药”强强联合,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韩宝惠教授与储天晴教授查房】

此项研究从2018年9月开始首例患者入组,仅5个月就完成全部样本量入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入组患者中,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2.7%,疾病控制率(DCR)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5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OS)达到95.5%。对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联合治疗效果,这些数据都毫不逊色,部分指标甚至更胜一筹。

此外,这一联合模式的安全性也是可圈可点,入组患者并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

免去了化疗,患者不用再忍受痛苦的不良反应,也减少了因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的情况。整个治疗过程更加便捷,大大提升了就诊效率和就医体验。治疗的有效率和有效时间明显延长,患者有了切实的获益。50岁的安徽患者汪先生已接受该治疗模式2年4个月,目前他就和普通人一样,能吃能睡,每天还能上半天班。他说,这种创新模式让他打破了对治疗癌症的固有认识,感觉就像去医院看个感冒一样方便,也让他避免了对化疗的恐惧,希望更多肺癌患者可以获益。

如今,韩宝惠教授团队正在积极推进此项研究的II期试验,持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此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第二个好消息是关于结直肠癌的,来自美国,绝对劲爆。

3月31日,由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捷领导的研发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发表了一项结直肠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该团队采用人体血小板膜包裹载有免疫治疗药物的仿生纳米颗粒配方PNP-R848,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实现了100%治愈结直肠癌。

“100%治愈结直肠癌”,一听就会让不少人产生怀疑,这个研究结果可信吗?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中有约80%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虽然靶向药物治疗进一步丰富了癌症的治疗方式,但其易产生肿瘤耐药性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免疫疗法的出现无疑是癌症患者新的福音。从专业角度讲,张捷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正是在如何使免疫制剂局限并长期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上展示了一种新的思路。

该研究揭示了人体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粒子(PNP)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有强大的黏附能力,使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未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在相当长时间里结合和摄取负载了R848(一种TLR7/8激动剂)的纳米粒子(NP),这种纳米粒子在免疫细胞内缓释所负载的R848,通过TLR7和TLR8,激活了抗原提呈细胞,被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携带肿瘤抗原迁移至淋巴结,向淋巴结内的T细胞传递信号从而激活T细胞迁移至肿瘤部位发挥消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产生记忆T细胞,形成长期的抗肿瘤免疫。

该团队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上验证PNP-R848的抗肿瘤效果,结果显示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中使用PNP-R848治疗能够完全根除肿瘤,而且190天内小鼠的无进展存活率达到100%。

神奇吧?

虽然,这一方法在未来是否能顺利转化到临床应用尚未知,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量和论证,路还十分的漫长。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蕴含了重大可能性的重磅利好。

3

说完临床,我们再来看一个具有几分“魔幻剧情”的希望。

前些天,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来自中国昆明理工大学和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第一次制造出了存活率较高的“人-猴胚胎”。

这些胚胎只在体外培养了 20 天,并没有继续发育为胎儿。整个实验在体外进行,没有进入体内。

科学家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胚胎呢?

含有不同物种来源细胞的胚胎,被称为“嵌合体胚胎”(chimeric embryos)。这听起来像是邪恶科学家的疯狂念头;但实际上,不少科学家都希望,能用这项技术来解决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器官移植。

【小鼠胚胎长出了大鼠的心脏】

众所周知,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手术,仅在中国,每年就有高达 30 万例器官移植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器官捐献远不能满足。科学家正在探究一些替代方法,例如 3D 打印、在体外培养类器官、直接从其他动物身上移植器官,或是让嵌合体动物“长出”人的器官。

如果能让猪长出人的心脏,那么这枚心脏用于移植时,引起的排异反应可能比直接使用猪心脏时少得多。

在啮齿动物身上,这个理论已经成为了现实。2010 年,东京大学的中内启光(Hiromitsu Nakauchi)团队制造了大鼠-小鼠嵌合体,让小鼠长出了大鼠的胰腺,而且这些胰腺能够分泌胰岛素。

当然,要产生可用于人的器官,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

4

医学的进步,从来都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溯一下糖尿病的治疗史。

有关糖尿病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一本古埃及的医书上。据考证这本医书创作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这本医书中记载了一种“多饮多尿”的疾病,还记载着用谷物、水果和甜酒治疗这一疾病的过程。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古印度的医生也发现一些患者的尿液会吸引苍蝇,经实验后发现这类患者的尿液含糖量很高。

不得不说,糖尿病是一种相当恐怖的疾病,病人消瘦、尿糖、干渴、烂足、失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患上糖尿病就无异于慢性死亡。为了对付这种病,西方国家采用 “饥饿疗法”,通过极端的饮食限制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但这种方法是极其痛苦的,病人被饿到皮包骨头,也就能延续几个月的生命。

这种状态持续到1921年,加拿大 “多伦多四人组” 发现胰岛素之后。这,无疑是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之一。人类首次为糖尿病患者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人在短短几周内就能恢复活力。在疾病治疗史上,实现如此惊人的飞跃,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发现胰岛素的实验室】

胰岛素发现的历程堪称传奇,科学求索的情怀,人性的光辉与力量,执着与坚韧,仇恨与争夺,时代的风起云涌,命运的变化无常……因为篇幅关系,我们不在这里赘述。这项近百年前的发现,惠及了全球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不仅帮助病人摆脱了死亡,更提高了他们的生命质量。

未来,人类何时能够摆脱胰岛素,彻底治愈糖尿病,传奇又将被谁超越,我们期待着时间的回音。

最后,我们想说,每一个绝望中的癌症患者,都应该对未来抱有希望。奇迹,也许就在下一秒发生。

因为,全世界的医学科学工作者一直在战斗,未来已来。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胸科医院官方微信、果壳等】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攻克癌症的新希望!基于新抗原的个体化免疫疗法宣战5大实体瘤
赶超CAR-T,攻克实体瘤的新星崛起!新型NK细胞免疫疗法瞄准肺癌、肝癌、胃癌!
PD-1抑制剂重大突破:12名患者肿瘤消失,无需手术和放化疗
突破性成果!动物实验实现100%治愈结直肠癌
批准为替代化疗对患有晚期肺癌药物的突破
新版NCCN指南中关于各癌种免疫治疗的更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