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豆蔻 | 第58天#UC订阅号#








豆蔻 / Dòu Kòu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上一期:坚持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砂仁 | 第56天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性能特点:

本品辛能行散,芳香温化,入肺、脾、胃经。善醒脾化湿温中,理中上焦气机而止呕,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胃寒呕吐常用,疗湿温胸闷可投。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胃寒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打碎后下;或入丸散。

性味:味辛;性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③《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毒。

归经:归脾、胃经。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别名:

大草蔻、豆蔻、漏蔻、飞雷子、豆蔻子、草蔻、草果、偶子、草蔻仁、弯子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rn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

入药部分:

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团。

产地和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沟谷、河边及林缘湿处。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10-12月间采收未完全成熟果实,干燥后除去顶端的花萼及基部的果柄,晒干。

性状鉴别:

原豆蔻

呈类球形,直径1.2~l.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

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4.5g,或入丸、散。阴虚血少者忌用。

注意事项:

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无寒湿者慎服。

①《本经逢原》:阴虚血燥者忌之。

②《本草备要》:忌铁。

③《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湿热,皆不当用。

功效与作用

温中燥湿;行气健脾。主寒湿阴滞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满作胀,呕吐;泄泻;食谷不化;痰馀;脚气;阐疟;口臭。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1)健脾燥湿:用于脾胃虚弱或寒湿郁滞引起的食欲不振,常配木瓜。

(2)温中止呕:用于寒湿郁滞中焦引起的胃痛呕吐,常配高良姜。

①《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②《开宝本草》:下气,止霍乱。

③《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④《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⑤《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逮,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附方

①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满闷、心腹痛:草豆蔻肉八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两(锉碎)。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杵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亦妙。(《博济方》豆蔻汤)

②治胃口冷,吃食无味及脾泄泻不止,兼治酒后数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一两(炙),肉桂(去皮)一两,陈皮(去白)一两,蛮姜一两。上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更入陈米末一钱,水一盏,枣二枚,同煎七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济方》草豆蔻散)

③治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豆蔻子七枚(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广济方》豆蔻子汤)

④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一枚,剥开皮,入乳香一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史载之方》豆蔻丸)

⑤治冷痰呕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焙)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不拘时侯。(《圣济总录》豆蔻汤)

⑥治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黄连(去须)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胀三钱匕,水一盏,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草豆蔻汤)

⑦治老疟久而不瘥,及山岚瘴气,远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个(并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朴方圆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姜枣大二块(一块用湿纸裹煨,一块生用)。上分为二大剂,于发前临晓,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来早,再温服,留滓再煎二次。(《鸡峰普济方》草豆蔻散)

⑧香口辟臭:豆蔻、细辛,为末含之。(《肘后方》)

砂仁与白豆蔻

均芳香辛温,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及胃寒呕吐等。 但砂仁入中焦脾胃而力稍强,兼止泻、 安胎,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以及妊娠气滞恶阻与胎动不安。白豆蔻则既入中焦脾胃,又入上焦肺,可治气滞胸闷;药力较缓,兼治湿温初起。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草豆蔻的介绍内容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草豆蔻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猜中药现推出每月送书活动啦!

小编每天会给第一位回答正确的朋友加上1分,到月底了分数最高者将获得出版书一本哟!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关注我的UC订阅号:医承有道
微信公众号:gyccj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草豆蔻
草豆蔻
豆蔻四种: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肉豆蔻
草果与草豆蔻的功效异同
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白豆蔻 红豆蔻 草豆蔻的区别|胃痛|胸闷不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