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醋溜唐诗】清明节吟读“清明时节雨纷纷”,对了还是错了?

今天是清明节,按照国务院公告的要求,让我们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逝世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

每年只要一到清明节,涌上心头的必然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不过,我想说一声,且慢!

杜牧的《清明》,真的和我们一样,表达清明节对逝者的哀思吗?不一定,或许杜牧的诗,和我们今天在清明节的情绪体验和精神寄托,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信吗?

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这样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七绝广为读者所熟知,是因为它被选进《千家诗》,而《千家诗》是旧时代四大启蒙课本“三百千千”之一(所谓的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读过的人极多,即使是文盲和幼儿,因为常常听人念诵,也大多都知道,甚至可以随口背出。

这确实是一首好诗。首句中“雨纷纷”三个字直截了当地写出了清明时节的主要特点,以下三句顺流而下,由行人之愁苦,进而写到途中有酒家,可以稍事歇息,可见行路虽难,而仍然充满希望和慰藉。全诗一气贯注,明白如话,很容易记住。特别是诗中牧童的形象,因其热情指路而深得人心。后来“杏花村”还成了名酒和酒店的一大品牌,至今仍是非常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以至成了争夺的热点,由此可见此诗的魅力。

清明节,是祭奠祖先、逝者或者革命烈士的日子,是一个缅怀过去的、比较悲伤的日子,所以看到这个诗题,以及这首诗的开头,大家自然而然地理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为,清明节这一天,路上扫墓的人、祭奠先人的人,情绪悲伤,所以“欲断魂”。

问题来了。

第一,诗的开头明明告诉大家,是“清明时节”,只是那个时节,不见得是清明节那一天,所以,没有理由确定路上行人都是去扫墓的人。至于诗题的《清明》,不过是取了诗的开头两个字罢了,就像李商隐的《锦瑟》。

第二,唐朝人过清明节,有扫墓这个节目,但是却因为和寒食、上巳两个节日重叠在一起,所以同时还有更多的节目,比如斗鸡、拔河、蹴鞠、荡秋千、宴饮、踏青等,这个节日的基调,可不见得一定悲伤,这一天路上的行人,可不见得都是赶去上坟扫墓的。

所以,很多教辅材料也只是谨慎地说,这首诗里面的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是因为在上坟扫墓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一阵雨,心里特别不爽,丢了魂一样。

我还是要说,这样的解读,依然没有足够理由,是现代人的思维和想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寻常的事,预料得到的事,初春嘛,本来就雨多,不至于淋点雨就丢魂落魄。

那么,究竟什么是欲断魂?为什么欲断魂?

我们要理解这首诗,需要先读一读杜牧的另外一首诗,《寓言》。

寓言

唐·杜牧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杜牧在这首诗里面,情绪是惆怅的,所谓惆怅,就会失魂落魄、欲断魂。

这首诗的标题是《寓言》,这里的寓言,并不是现代汉语“寓言”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面,寓言是通过讲故事来说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而杜牧的“寓言”,意思是“此中有深意”的意思。

为什么读《寓言》这首诗呢?因为这首诗里面,写了惆怅的原因,就是杜牧在“顾影看身又自惭”,他在科举考试和求仕之路上面不顺利,借着春景之美顾影自怜。我认为,杜牧在《清明》这首诗里,表露出来的情绪,大抵上也是同一类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读《寓言》这首诗呢?因为在这首诗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杏花时节”,所谓的杏花时节,也是三四月,其实这也就是清明时节。恰好在《清明》里,也出现了“杏花”:“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不是一个村名,而是指开满杏花的村庄。

可见杜牧在美好的春天里,不管是遇到“暖风迟日”的好天气,还是“雨纷纷”的坏天气,都在那里唉声叹气、失魂落魄,其原因都是因为失意、孤独、漂泊。

而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状态下,最好的排遣办法,是找一个酒家去喝酒。

诗人“杏花时节在江南”,为什么就要失魂落魄呢?凭什么说他惆怅的原因是在科举考试和求仕之路上面不顺利呢?原来,“杏花”是唐代士子都明白的一个梗,有一层科举文化的背景意义在内。

唐代士子举进士之后,新进士通常要齐集于慈恩寺塔题名,并在曲江池畔的杏园欢宴庆祝。请注意,是在杏园:那些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们此时正志得意满、觥筹交错于以杏花而闻名的皇城酒家。可是诗人呢?他却羁旅江南,郁郁寡欢。皇城的杏园和江南乡间的杏花村,一样的杏花盛开,逗留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命运的人。同样在杏花烂漫的背景之下,欢乐的人与惆怅的人形成巨大的对比,怎么不叫人“欲断魂”?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许浑,写了一首《下第归蒲城墅居》,我们来读一下。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这首诗里面,我们读到了下小雨,读到了杏花村,读到了牧童(牧竖),读到了诗人内心的苦,还读到了内心苦的原因,那就是下第所带来的“失意”、“伤春”,导致诗人苦闷到无法面对别人善意的问候,是不是跟“欲断魂”也差不多?

许浑这首诗,可以拿来对比《清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杜牧的诗意。原来,科举考试的失意者、失败者,在清明时节、或者叫杏花时节,简直没法面对盛开的、灿烂的杏花。

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读一下《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原来,路上那个孤独的漂泊者,独行的人,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意者,屋漏偏遇连绵雨,他浑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打湿了,他失魂落魄地想找一个酒家喝几杯,借酒浇愁。不料牧童不知道人家心里的痛和忌讳,指着杏花盛开的那个村落说,酒家在那边。小弟弟,你知不知道哥哥内心的痛,哥哥在这个季节看不得杏花哦,因为那些科举成功的人,此刻都在长安的杏园里面喝酒庆功呢!

这首诗的感染力,这么理解,才有点感觉,是不是?

好了,以后清明节到了,我们大可以读着宋代诗人刘辰翁的“何处不青青,青青是汉茔。长亭芳草路, 寒食谁家墓 ”去追思先人;而《清明》这首诗,就留给高考失利或者事业挫败的人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杏花村游记
关于清明节诗后续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 杜牧《清明》
杜牧 《清明》 赏析
古诗中的杏花村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