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河河畔“消失”的大慧寺(中)


题记


上一期我们大致领略了大慧寺这座美丽而又神秘的庙宇,也许你也同我们一样,万分惋惜它从辉煌时期的殿宇183间到最后倾颓成一座大悲宝殿。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大殿,穿越到明代去亲眼看看这京城最美的壁画之一,以及壁画背后所讲述的神秘又传奇的故事吧.....




大悲宝殿


大悲宝殿内主尊是千手观音,观音两侧是环拱于左右的二十八部众,这二十八部众彩塑背后的墙壁上描绘的是观音传,即观音成道的故事。



图1:大悲殿布局示意图


千手观音的二十八部众分别是:




图2:梵天,阿修罗,迦楼罗,婆薮仙人



图3:摩利支天,韦驮



图4:解放前后重新塑造的大慧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壁画观音传

 

壁画观音传描述的故事是:妙庄王有三个公主,妙清、妙音和三女儿妙善,长女次女先后出嫁,唯小女喜修行不愿出嫁。后妙庄王将其关入白雀寺做苦力,欲使其断绝出家之念,但妙善坚定的志向激怒了父王。妙庄王先是火烧白雀寺但未能将妙善烧死,于是又将其斩首。但妙善魂魄游历冥司后被送回阳间,从此她隐居深山修行。后来妙庄王重病,妙善用自己的手眼医好其病,国王王后前往深山拜谢,才发现原是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妙善。



图5:大慧寺壁画线描图


佛教中的观音是一位来自西域的神,他有着如此跌宕起伏故事,是他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河南汝州香山寺刻于碑石上的《香山大悲菩萨传》,该碑刻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汝州太守蒋之奇撰、蔡京书。这些观音作品在民间甚为流行,其影响甚至超过正统佛经中关于观音的记述。尽管文学作品众多,但北京的大慧寺是目前少有的保存完整《观音传》图像的寺庙之一。



图6:妙善公主被禁白雀寺


妙善传说在中国是流传非常广泛的故事类型,女孩不愿出嫁一心修行,受尽折磨最终成神,这种情节在其他一些女神故事中也能见到。有趣的是,欧洲天主教的女圣徒也有类似的传说,也许是值得学者们继续挖掘的话题。




关于壁画的惊艳彩蛋

 

身体、家庭与超越

 

在中国与法国的宗教传说中,有一类极为相似的故事,它们都讲述一个凡人女孩生来美丽,却因宗教信仰而招致磨难,最后舍去身体而获得神性,成为被崇拜和祭祀的对象。这类“凡女得道”的故事与中法两国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有关,在两国都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的女神崇拜中,最普遍存在与深入人心的,当属观音、碧霞元君和天后。这三位女性神灵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述其源流的民间传说中,都有说她们是凡女经过修炼后得道成神的一类。在妙善传说中,正是少女妙善对婚姻的抗拒才引发其后的一系列冲突,而女性在最后成功之前,都有磨炼和修炼的内容。由于它们都讲述女性成神的过程,我们姑且名之为“凡女得道”类型。


无独有偶,在法国广泛存在的地方性女圣徒崇拜中,我们再次发现了此类型的众多文本,它们不仅在情节形态上与中国故事相似,而且从写本时间来看,这些女圣徒故事大多从12-13世纪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与中国的“妙善故事”出现时间大致相当),且都有经过宗教人士加工的特点


然而,在细节上它们却又大有不同:西方女圣徒的反抗是用一种宗教取代另一种宗教,而中国女神却意在追求个体(包括肉体)的自我价值;西方女圣徒的超越建立在肉体的痛苦与毁灭之上,而中国女神却是通过进入自然来领悟大道;西方女圣徒将家庭看做宗教的反面,以世俗的对立面作为神圣的标志,而中国女神却正是在与家庭的和解中得到最后解脱




妙善与千花


根据杜德桥的研究,妙善传说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在公元1100年蒋之奇所撰碑文中。他认为,从12世纪开始,一直到16、17世纪的写本,这个故事中最突出的两点始终未曾改变,即“决心修道的公主在香山得成正果以及为报亲恩而舍手眼的崇高孝道”。“写本传统”的情节单元可以总结如下:


1.国王有三个女儿,小女儿与众不同。

2.因不愿出嫁,触怒父亲,遭受惩罚。

3.女儿出家,寺僧刁难,但通过考验。

4.国王火烧寺院,小女儿幸免于难。

5.国王再次加害,女儿被救入山林。

6.小女儿魂游地狱救释亡魂。

7.神仙赠桃,引小女儿至某山修行。

8.父王病重,小女儿化身治病,称需亲人手眼入药。

9.二长女拒绝,父王前去求仙,得仙人手眼。

10.国王病愈,发现仙人即小女儿。

11.因父亲许愿,女儿成为千手千眼佛。



图7:大慧寺壁画


另一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女神碧霞元君,她的得道故事中也有一类与妙善传说相似,并在民间有不小的影响力,“生而不同”、“家人反对修道”、“入山修行”等母题,明显与妙善传说相似。


同时,千花故事不仅在下层社会广泛流传,它也影响到道教上层人物乃至皇室成员的信仰观念。1890年,时任白云观住持的高仁峒主持绘制了一套《娘娘分身图》,与以往作为纯粹神灵出现的碧霞元君形象不同,此图意在讲述碧霞元君作为人类女儿的艰难修道历程,此图一共2幅,描绘了从碧霞元君出生,到她分身成化,显灵妙峰山,引无数香客朝拜的全过程,基本与《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所述一致,至于国王女儿、不愿出嫁、山林修行、猛虎相救、拯救父母等母题,也与妙善传说相同。高仁峒作为当时北京最有权势的道士,与慈禧为代表的上层社会保持了密切接触,有学者认为,这套《娘娘分身图》正是专为慈禧等上层妇女而画。

 

图8:《娘娘分身图》


千花故事的广泛流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表明,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女神,几乎有着完全相同的宗教故事与得道经历,它暗示,中国民众崇奉女神的行为深处,有一种异常稳定的心理与文化结构,也许我们可以说,它可能就是中国女神的“原型”。




法国女圣徒

 


图9:圣阿加莎,公元3世纪西西里女圣徒,与法国女教徒Christine有着相似的境遇


Sainte Christine是异教法官的小女儿,异常美丽,很多人想娶她为妻。但她天生信仰上帝,并拒绝结婚,被父亲关在塔里。她烧毁了父亲的异教神像,把灰扔了出去。父亲劝说她放弃信仰,她反而砸碎了父亲的神像,还把她的财产都分给了穷人。父亲大怒,叫来12个仆人鞭打她,直到他们筋疲力尽。接着,父亲把她投进了监狱,并决定处死她。在临刑之前,父亲要求Christine向罗马诸神祷告,这样就免除她一死,但Christine拒绝了,于是她父亲命人把她的肉一块块地剜下来,折断她的肋骨。Christine捡起自己的骨肉,把它们扔给父亲,说:“拿着,吃了这些你生养的血肉。”她父亲又把她绑在一个巨大的车轮上,下面点起熊熊大火,并在她身上泼油。但是大火烧死了1500人,她却毫发无伤。无奈之下,父亲将她拴在石头上投入大海,但天使在下面托住了她,基督降临,亲自为她在海里施洗。米歇尔大天使把她带回了岸边。父亲决定将她斩首,但当晚却莫名死在了自己的宫殿里。

 

图10:圣阿加莎,由于坚定信仰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德西乌斯迫害,遭受种种残酷刑罚,其中最著名的是被人用钳子割去乳房。


父亲的继任者叫Elius,他继续折磨Christine,把她投进油里,但她就像在摇篮里一样安稳。Elius又把Christine拖去阿波罗神庙,企图让神灵处死她,但神像崩碎,Elius被吓死。Julien是Elius的继任者。他把Christine投进滚烫的炉子里,但她在里面呆了5天5夜,出来时完好无损,天使围绕着她唱歌。Julien往她身上扔毒蛇,但毒蛇表现驯服,并不伤害她,反而攻击并咬死带来它们的巫师。Christine让毒蛇远避沙漠,又施展奇迹,让一个死人复活。Julien切掉她的乳房,割掉她的舌头,舌头的碎片击中了Julien,他因此失聪。最后,Julien将两把剑插入她胸口,她终于死去,灵魂飞去上帝身边,从此成为圣徒与殉教者。



图11:卡拉瓦乔·《圣彼得救治圣阿加莎》


其传说情节可总结如下:

1.异教徒的小女儿美丽善良,自幼信仰上帝。

2.她拒绝出嫁,保持童贞。

3.因拒绝改变信仰或拒绝婚姻,她遭受可怕的刑罚。

4.最初的刑罚(一般是沸水、油锅、火烧、车裂与刀剐)均无法伤害她。

5.她展现奇迹,包括唤醒死人、战胜魔鬼与驯服野兽。

6.她最终被刺穿心脏或斩首而死。

7.施恶者得到严厉惩罚。

8.圣徒的坟墓展现奇迹,念诵她的名字能满足人们的愿望。


与妙善与千花的故事相似,都讲述的是一个凡间女孩如何通过磨难和修炼,最后获得神性的故事。借用普洛普的功能概念对其进行归纳,可总结为下表:




当我们将目光越过中法两国宗教故事具有相同母题或类型的原因,转而投向在基本情节框架差不多的主干上,会因文化差异而开出何等不同的花,或者说,透过相同情节之中的不同细节这一问题时,我们能窥见中欧宗教文化的哪些深层差异。




身体

 

妙善与女圣徒克里斯汀的相似是多方面的,例如她们都以不愿结婚为反抗的第一步,她们都遭受来自父亲的惩罚与折磨,父亲都想要杀死她们,而她们也都割下了自己的血肉还给父亲,最后,她们失去身体而实现超越。但是两个故事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女性所遭受的磨难的性质。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女神故事中,来自父亲的惩罚有身体毁灭的意味,在妙善,是被父亲烧死;在千花,是被赶出家乡(或自愿被放逐)。但是和法国女圣徒的殉道过程相比,这种毁灭身体的程度只能算是象征性的


法国宗教人类学家让·皮埃尔·阿尔伯特(Jean Pierre-Albert)大量研究了天主教世界中的女性。他指出,基督教的信徒在追随上帝的过程中总伴随对身体的残忍伤害,一方面,这是因为基督教的核心理念是灵肉二元观,只有剥离凡尘的血肉,才能实现精神的超越;另一方面,这也是对耶稣殉难的模仿,耶稣被折磨终被钉上十字架的事迹,是所有信徒心中的永恒原型。


通过和法国女圣徒的对比,我们才能理解,虽然中国女神的磨难之路同样有身体毁灭的意味,但这些故事中所要毁灭的,不是具体的“肉体”,而是身体所占据的“位置”。

 


图12:大慧寺壁画


妙善故事中,父亲加诸于妙善的磨难大致可分为三类:禁闭与禁食、火烧、斩首。这三类惩罚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要将妙善的身体从某一空间中全部抹去:禁闭是剥离妙善在家庭空间中的位置,把她推到世俗生活的对立面———隐居性空间中;火烧是剥离妙善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即不再承认她在社会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承认她有做尼姑的权利,从此妙善即使想隐居而不得;最后的斩首,是剥离妙善在现实空间中的位置,于是妙善进入地狱,并通过救赎鬼魂的过程也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这样一步一步地剥离与放逐,妙善的身体最终超越一切家庭、社会与凡俗而成为神灵。


理解了两种故事对“身体”的不同态度,再回头去读故事,我们会发现,如何对待身体,正是女神们选择宗教的首要原因,也是中法两国民间宗教中的女性观念产生截然分歧的地方。




超越

 

阿尔伯特在研究女圣徒时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即指出男女两性在殉道行为上的不同。男性殉道者被迫害致死,通常是因为他们自愿进行传道,甚至在被捕后仍试图传道,他们的殉道是自我追求的目的,是自我控制的结果,即“求仁得仁”。而女性殉道者却截然不同,她们成为基督徒,是因为她们“天生是基督徒”,她们生来美丽善良,对穷人充满爱心,对肉欲充满鄙视抵触,甚至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基督徒。“纯洁”而不是“智慧”,是她们共同的特征。因此,在面对信仰时,她们是被动的,她们殉道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而并不是有意追求的结果。

 

如果说欧洲女圣徒的“成圣”之路是被动的,是保持纯洁所付出的代价,那么中国女神的“成神”之路则是主动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离开家庭、自愿修行。

 

正如前文所说,欧洲女圣徒的超越方式,是在痛苦中剥离肉体,以实现精神的飞升。这个过程是被动承受的。而妙善和千花的修行之路则截然不同,她们实现超越的重要手段,是行路并进入自然(山林之间),通过与动物相处并服食天然食物(常常是仙桃),实现灵魂的净化与得道。换句话说,西方女圣徒实现宗教价值,是通过对肉体的剥夺,而中国女神实现宗教价值,是通过与自然的谐和。


女性修行的地点通常是在山林之中,妙善是香山,而碧霞元君是泰山。“上山”的原因常与仙人赠桃有关,帮助修行的重要动物通常是猛虎,在妙善传说中,它将妙善(或其尸体)带上香山,在碧霞元君故事中,它是指引娘娘找到山洞,陪伴修行,直至成为其坐骑的动物。在中国文化中,自然代表了最高的精神追求,个体生命的终极目标,乃是融入自然的永恒之中,儒佛道三家莫不如是。



图13:溪山行旅图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是这种超越观,使得中国女性有可能通过一系列修行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的冥想或实际接触,达到自我解脱与自我实现,因此,中国民间宗教中的女性,就可以采取一种更积极的方式,通过宗教实现现实人生价值。

 



家庭


家庭冲突是两类女神故事的,女神的命运总以反抗父亲开始,以父亲施加的惩罚为过程,最后解决与原生家庭的矛盾关系。但如何解决?中法两国女性们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法国女圣徒与家庭的关系很简单,当她们一旦选择追随上帝,那作为异教徒的父亲就是敌人与魔鬼的化身,最后的结局总是因作恶而受到上帝的惩罚死去,与其他异教徒敌人无甚差别。法国女圣徒在选择宗教之路时,毅然决然地与家庭划清了界限。

 

但中国的女神要实现最后的超越,必须首先与家庭和解。妙善的和解之道是通过奉献与牺牲,这种合乎孝道的行为在中国被赋予极高价值,以至于在很多民间故事里,她甚至不需要经过修行,仅靠最后的牺牲就能成神。


而千花的和解之道则更意味深长。《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中,千花的父母分别是古佛与无生老母,他们之间本没有根本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来自于千花希望远离家乡,去泰山修行,因而抛弃了“孝道”的家庭责任。车锡伦先生饶有兴趣地指出,宝卷在这里极为浓墨重彩地渲染母女生离死别的痛苦,显得极富人情味。但实际上,这并不只是为了赚取听众眼泪的随便一写,这种生离死别的意义有如下一些:首先,它在推崇修道的同时,也高扬孝道的价值,这两种最高价值的冲突才产生了悲剧感;其次,千花在修行过程中,常常回想到父母,乃至最后决定舍身成仁,也是为了“早回家乡”。


结果,在成神之后,她果然“母子相会,才得见聚”。现实伦理中的母子孝道,与宗教理想中的修道成仙,就这么奇特地合二为一,得到了解决。《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用了这么大的功夫,前后呼应地来解决宗教理想与家庭伦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正反映出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不实现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这也就是杜德桥意味深长地说的:“在(妙善传说)宝卷中,清楚而完全的表现宗教与家庭理想之间的冲突是最为重要的事。

 



以上的论述分析是相当初步且不全面的,但我们已经能发现基于故事类型来比较中西观念的魅力。中国与欧洲作为两大文明体,宗教文化在迥然不同的同时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凡女得道的故事就是这样典型的一例。妙善、千花等中国女神,和殉道而死的法国女圣徒,在成道经历上非常相似,但其相似之中又蕴含很多细节上的不同,正是这些细节折射出两种宗教文化的本质差异。

 

当西方人把身体看做罪恶与灵魂的拖累时,中国人把女性身体之美也看作值得追求的价值;当西方人通过肉体痛苦来接近上帝时,中国人把身体的位置从社会与家庭,转移到自然与天地之间,从而获得超越;当天主教要求女性被动保持纯洁时,中国宗教却给女性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当西方女性把神圣看做世俗的截然对立物时,中国女性却通过实现家庭价值来解决终极危机。这其间的对比是有趣的,既可以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又有益于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文化的特质。


彩蛋选自:《民俗研究》2015年第2期

作者简介:鞠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10087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音的故事1
有关观音诞的传说
观音菩萨的故事是怎样的
观音菩萨的故事 观音菩萨的坐骑是什么
观音的传说
观音菩萨是男还是女?孙悟空一句话,说出了一个千年谜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