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建议将《荷塘月色》移出教材,因为其中8个字,你能认可吗?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很多真正的大师,他们或许不会算命,或许不能预知未来,但是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发挥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尤其是文学史上的那些真正的大师们,他们所留下的著作,至今活跃在学生们的语文教科书中。

比如说鲁迅、老舍、沈从文,比如说张爱玲、巴金、林语堂,再比如说钱钟书、曹禺、朱自清。

就这些名家大师而言,他们的作品可谓是经典之作,百读不厌,他们写作的风格不一样罢了,有人批判现实,有人虚构世界,还有人书写生活……

不过说到优美的散文和诗篇,我个人觉得朱自清的文字更有魔力,犹记得上学时期,再读他所写的《背影》时,着实被感动许久,只是在老师要求背诵的时候,苦恼了好久。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蕴含了说不清,剪不断的恩情,父爱也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直至在心底开出了永恒的花。

时至今日,每当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也总会想起这句话,想起不可言状而又深埋在心底的爱。

除了《背影》之外,《荷塘月色》也是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优美散文,在老师进一步地讲解下,荷花在朱自清笔下也好似有了生命,跳动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但是,最近这篇美文却摊上事了,有些家长联名建议要将《荷塘月色》移出教材,原因是其中有8个字不合时宜,究竟是哪八个字?

我们一来来看,看看你是否能认可家长们提出的理由。

朱自清与父亲

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六岁的时候跟随家人迁往扬州,并且在那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当时的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又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朱鸿钧自然对他要求很高,可偏偏朱自清很热爱自由,这也为后来他与父亲失和埋下了伏笔。

朱自清很小的时候,新学刚兴,不少家庭都将孩子送进了新式学堂,可偏偏朱鸿钧觉得这种新式教育没有多大用处,于是便将朱自清送到了当地的秀才或者举人那里学习。

朱自清在14岁的时候进入了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后来又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班,在北大学习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进步思想愈发明显。

毕业之后,朱自清先去了杭州第一师范教书,之后回到母校继续发光发热,可这一决定让朱自清痛苦不已。

朱鸿钧与第八中学校长私交很好,他们也都被封建思想所禁锢,这与宣扬个性自由解放的朱自清产生了几乎不可协调的矛盾。

这让朱自清很苦恼,但由于他势单力薄,无法与校长抗衡,最终他愤然离职,先后去了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教书。

后来朱自清又在外面成了婚,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让朱鸿钧无法接受的是,在朱自清成婚的时候,他这个当爹的竟然不知道,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们父子关系失和。

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

或许有小伙们会说,既然朱自清与父亲都失和了,为何还能写出《背影》,这篇文章中可满满地都是父爱啊,此事还得从朱自清19岁那年说起。

这一年的冬天,朱自清的母亲病逝了,朱自清便与父亲一起从徐州返回扬州奔丧,办完丧事之后,朱自清要返回学校,而朱鸿钧则打算去南京谋生,于是两父子便同行一起去了火车站。

到了火车站之后,两人便要分道扬镳,这时候朱鸿钧看到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买东西的小贩,他便对朱自清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于是朱鸿钧便穿过铁道,去往对面的月台去买橘子,而在原地等候父亲的朱自清,便看到了父亲的背影,这也是他后来写出《背影》的素材来源。

等到后来父子失和之后,朱自清虽然反感父亲,但他的背影却在朱自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了。

朱鸿钧年纪更大一些之后,便想着缓和与儿子的关系,甚至以惦记孙子的名义和儿子书信往来。

朱自清哪会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为了宽慰父亲,便写出了《背影》一文。

本来这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文章,也入选了教材,可是有些家长便提出,这文章写得虽然好,但并不适合教育孩子,因为文中的父亲穿越铁道一事违反了交通规则。

只是不知道如果朱自清知晓现在家长的观点,会不会生气?

家长欣赏不了荷塘月色的美

如果说违反交通规则,家长们还能接受,那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在家长中引起了更大的反响。

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就是最后的这8个字,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句话虽然美,但太露骨了。

有的小伙伴们会说,“刚出浴的美人”,这就是很美啊,但这文章出现在教材中,是让学生们学的,便有些不合时宜了

我如果记得没错的话,这篇文章出现在高一的语文教材中,而这时候的青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看到这八个字难免会想入非非。

大多数家长是不允许孩子早恋的,这刚出浴的美人,无疑会刺激孩子们早恋的心理,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恋在高中校园中也成为了一件很普遍的事,家长们的这种担心未免没有道理。

其实,如果单看这八个字,确实会有些奔放,但是如果纵观全文,便能明白朱自清只是用此来比喻荷花的美,并不是真的再夸刚出浴的美人。

于是也有些人表示,这八个字并不见得真会误导孩子,只不过是家长们自己想多了。

那么在您看来,哪种说法有道理,您是否也建议将《荷塘月色》移出教材?

参考资料:《中华传统美德丛书》、《朱自清和他的父亲朱鸿钧》等。

(图网,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散神不散
家长建议将《荷塘月色》从课本中删除?只因其中8个字,理由你同意吗?
朱自清《春》:这篇老课文,是不是有点矫揉造作?
抄写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片段
“朱自清的2篇课文”引争议,有家长建议从课本中删除,该赞成吗
《荷塘月色》涉黄、《背影》违反交通规则,朱自清也要离开课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