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朱高煦:孔武乏谋,偶涉书艺(上)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其孔武有力、英勇善战,为朱棣夺取皇位立下汗马功劳,也正因为如此,他对皇权有了觊觎之心。

关于朱高煦立下的战功,《明史·朱高煦传》中有如下简述:“成祖起兵,仁宗居守,高煦从,尝为军锋。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法。”

朱棣起兵清军侧时,长子朱高炽负责守护北平,也就是朱棣的大本营,而二子朱高煦跟随父亲出征,此人英勇善战,几次救父亲于危难之中。正因为如此,令其有了居功自傲之心。然而在朱棣攻打下南京之前,长子朱高炽已经被立为燕王世子。在传统的观念中,皇位一般传给长子,然朱高煦是二子,但因为朱高煦屡建奇功,故朱棣夺下天下后,想转立朱高煦为皇太子,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一些文臣的反对。比如《明史·解缙传》中讲道: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明永乐二年,朱棣对立储之事犹豫不决,于是他就向重要文臣解缙、黄淮商议,而有人提出朱高煦战功卓著,应当立他为太子,朱棣私下问解缙怎么看,解明确地说,皇长子朱高炽最有仁孝之心,故天下人都很敬服他。然朱棣对解缙的所言并不回应,看来他依然不看好朱高炽,而解缙却知道朱棣对朱高炽之子,也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特别喜爱,于是解缙就进一步说朱瞻基是位好王孙。他的这句话打动了朱棣的心,因为朱棣为了能够让朱瞻基继位,故只能让瞻基之父高炽来继位。

汉王府在府衙的最里端

当然朱棣不会只征求一位大臣的意见,《明史·杨士奇传》中称:“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宠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

看来朱棣曾也很看重朱高煦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他曾许诺夺下天下后会立朱高煦为太子,但天下到手后,朱棣又对他当年的承诺犹豫不决,这使朱高煦产生了怨恨之心。朱棣有四个儿子,除了长子高炽、次子高煦,另外还有三子高燧,此三子均为文皇后所生,而幼子高爔为谁所生,史料未见记载。朱棣在这四个儿子中最为疼爱三子高燧,然高煦和高燧看到父亲立高炽为太子,这令其二人心中大不平,两人共同暗中使劲,在背后搞小动作,以便取代高炽的太子之位。他们的活动颇为有效,这才使得高棣有了更换太子之心,而那时的朱棣虽然定都南京,但他时常到北方与元朝残余部落作战。永乐九年,他返回南京时,向杨士奇了解朱高炽监国期间的情况,杨士奇大夸朱高炽对父亲有孝敬之心,对臣民有仁爱之心,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信任。

即使如此,朱棣还是犹豫不决,他又征求黄淮的意见。明永乐二年,黄淮与解缙、蹇义被命一同去辅导东宫,也就是做太子朱高炽的老师。黄淮十分有才干,朱棣曾夸赞他说:“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明史·黄淮传》)朱棣对立太子之事当然要征求黄淮的意见,而黄淮明确地表示:“淮请立嫡以长”。另外朱棣还找姚广孝征求意见,为此事姚推荐方伎袁拱讨论立储之事,而袁拱明确地称朱高炽有“天子之才”,同时高炽之子朱瞻基也有“万岁天子”之像。这些意见使得朱棣下决心让朱高炽为太子。

第一进院落

这里还有牌坊

既然如此,如何来安置朱高煦和朱高燧呢?《明仁宗实录》载:“永乐二年二月,遣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永春侯王宁召帝及高煦至南京,授帝金册金宝,立为皇太子,封高煦为汉王,高燧为赵王。”

朱棣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这个结果令朱高煦大感不满,《宣宗实录》载:“俾高煦建国云南,怏怏不肯就国。太宗皇帝、仁孝皇后命仁宗皇帝问其故。高煦曰:‘果何罪,而远斥之耶!’仁宗曰:‘吾此来,为弟决去就。果不欲远离,则当婉辞,庶可全恩。’高煦既强听,得暂留南京,遂请天策卫为护卫,辄矜诧谓左右曰:‘天策上将,唐太宗之号也,此岂偶然者!’复乘间请两护卫。尝作诗讥诮忠孝,有‘申生徒守死,王祥徒受冻’之语,而恒自比秦王世民。”

汉王的封地在云南,朱高煦不愿意去,皇帝和皇后命朱高炽去了解缘由,高煦回答说:我又没有犯罪,为什么把我发配到那么远的地方。而高炽却对弟弟说:如果你不愿意去,我帮你在父皇面前说些好话。经过高炽的周旋,高煦被留在了南京,但他却将保卫首都的精兵强行抽出一支来做为自己的卫队。他自比唐太宗李世民,而当年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干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由此而夺取了太子位,而后又成为了皇帝。朱高煦有这样的自喻,亦可见其野心。

朱高煦既然留在了京城,他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除掉当时劝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文臣。而那时的朱棣对朱高炽也有疑心,这是缘于朱棣数次北巡均命朱高炽做监国,而朱高炽苦心经营朝政,为此赢得了一些重要文臣的维护,这些人的一面倒令朱棣有警惕之心。《明史·解缙传》中载:

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明年,缙坐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址,命督饷化州。

第二进院落

仍然有高大的牌坊

朱棣对太子的一些作法颇为不满意,他又开始宠爱朱高煦,面对此况,解缙跟朱棣说,这种作法很容易在太子和藩王间制造矛盾。朱棣闻听此言大怒,为此他对解缙颇为厌恶,而朱高煦听到此事后,向父亲说,解缙泄露了他跟皇帝密谈之事,于是朱棣更加觉得解缙不可信任,找茬把解缙贬到了很远的地方。《明史·解缙传》中又写道: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紘,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及礼部郎中李至刚,皆下狱。汝玉、贯、紘、引高、得阳皆瘐死。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

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事,恰好赶上朱棣带兵巡北,于是解缙就拜见了皇太子后返回工作之地。朱高煦抓住此事作文章,他跟朱棣说,解缙是故意等到皇帝不在朝中时才来朝见,并且他私下里见太子,这种作法没有人臣之礼。其实朱棣每次北巡时,基本任命朱高炽为监国,解缙的作法完全合规矩,但朱高煦的谗言还是令朱棣大怒,于是他立即将解缙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人员逮捕入狱。几年之后他听闻到解缙还在狱中,于是说出了一句暗示之话,锦衣卫指挥使立即听懂了皇帝的意思,于是把解缙灌醉埋入雪中将其冻死。一代大才子就是这样死在了朱高煦的谗言下。

具体部门

知府坐在这里

而朱棣对文臣的打击不仅如此,《明史纪事本末》载:“十二年三月,帝发北京,亲征瓦剌。六月,班师,驻跸沙河,太子遣兵部尚书金忠等赍表往迎。八月,帝至北京,以太子所遣使迎车驾缓,且书奏失辞,怒曰:‘此辅导者之咎也。’汉王高煦复谗之,遂遣使逮尚书蹇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芮善及司经局正字金问等至。中途有旨宥蹇义回南京,黄淮先至北京下狱。次日,士奇及金问继至,上曰:‘杨士奇姑宥之。朕未尝识金问,何以得侍东宫?’命司法鞫之。寻召士奇至,问东宫事。士奇叩头称太子孝敬诚至,凡所稽违,皆臣等之罪。乃下士奇锦衣卫狱。未几,特宥复职。时金问词连溥等,遂相继下狱。”

永乐十二年,朱棣带兵去征讨瓦剌,班师回朝时太子派兵问尚书金忠去迎接,然而朱棣却说迎接人到的太晚,并且所上奏表令其不满意,他觉得太子出这样的问题乃是太子身边的文臣的过错。朱高煦因为跟随朱棣出征,他看到这种情况立即抓住机会接着进谗言,他的添油加醋更令朱棣愤怒,于是他将朝中与太子有关的几位重要文臣一一逮捕下狱。其中有的立即释放了,但有的却关了许多年,而金忠没有受到惩处的原因,乃是因为他原本是朱棣为燕王时的旧臣。

黄淮虽是大学士,此乃是宰相之职,然而他在狱中一关就是十年,其中之原因乃是因为黄淮是建文帝的旧臣,而这些人最令朱棣厌恶。当年在立储问题上,黄淮反对立朱高煦为太子,故高煦对其最为痛恨。永乐八年,李法良在长沙造反,皇太子命丰城侯李彬前去讨伐,朱高煦担心太子借此立功,于是提出李彬不可用,而黄淮却反驳他说:“丰城老将,必能成功。”(李贽《续藏书·黄文简公》)后来李彬果然擒获了李法良,这令朱高煦对黄淮更为记恨,所以他在朱棣面前说了许多黄淮的坏话,导致黄淮在狱中被关了十年,直到朱棣驾崩,朱高炽即位后才被释放了出来。

经过朱高煦的一番活动,使得朱棣对太子有了疑心,然而有些文臣还是力保太子,比如金忠就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保太子之忠:“帝北征,留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十二年北征还,悉征束宫官属下狱。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而官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明史·金忠传》)

朱棣北征时依然是命金忠、蹇义、黄淮、杨士奇等人辅佐太子,朱高煦为了争夺太子位,于朝中散播许多对太子不利的流言蜚语,朱棣竟然相信了这些谣言,于是才有了以上《明史纪事本末》中的所载。但因为金忠是朱棣旧部,故没有受到处罚,朱棣命金忠秘密观察太子所为,金忠明确地说太子没问题。朱棣不信金忠所言,没想到金忠却说若太子有事,他愿意连坐。正是由于这几位重要文臣的力保,才使得朱高炽的太子位得以巩固,而在这个阶段,朱高煦的所为颇为不得体,也让朱棣对他渐渐有了看法。

第三进院落

另一处厅堂

《明太宗实录》载永乐十二年正月:“汉王高煦还南京。去年冬,高煦请还。上曰:‘天寒,汝与从者皆不便,姑俟春暖。’新岁,高煦申前请。上曰:‘朕欲至秋遣汝南还。’高煦不应。遂命钦天监择日遣之。上顾高煦曰:‘汝必欲去,世子宜留侍朕。’高煦曰:‘亦欲以归,进其学。’上默然。至是,毕辞,礼部尚书吕震奏诸司分官送之,上不答。”

朱高煦一再提出他要居住在南京,而朱棣让他留下儿子,高煦也不愿意,这让朱棣对他起了疑心。永乐十四年,朱棣将高煦的封地转为山东青州,朱高煦依然不愿意离开京城。《明太宗实录》载:“甲辰,改赵王高燧封国于彰德,申命汉王高煦往居青州。时高煦奏愿留侍左右,不欲之国,复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当长在侍下?前封云南,惮远不行;与汝青州,今又托故。如果诚心留侍,去年在此,何以故欲南还?是时,朕欲留汝长子,亦不可得。留侍之言,殆非实意,青州之命,更不可辞。’”

朱棣对高煦的态度很不满意,他说你既然已经封为了藩王,怎么能总跟随在皇帝身边,以前封你到云南你嫌远不去,而今封到了离京城不远的青州,你还是不愿意去,以前我让你儿子留在身边你也不愿意,你到底是何意。同时朱棣已经听闻到朱高煦在京城组建了自己的精锐卫队,还在打造兵器,于是朱棣立即解散了朱高煦的卫队。《明史·杨士奇传》中载:“十四年,帝还京师,微闻汉王夺嫡谋及诸不轨状,以问蹇义。义不对,乃问士奇。对曰:‘臣与义俱侍东宫,外人无敢为臣两人言汉王事者。然汉王两遣就藩,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将徙都,辄请留守南京。惟陛下熟察其意。’帝默然,起还宫。居数日,帝尽得汉王事,削两护卫,处之乐安。”

永乐十五年,朱棣北征时,朱高煦不把太子放在眼里,开始在京城内随意杀人,《太宗实录》载:

已而,上闻其纵卫士于京城劫掠,为兵部指挥徐野驴所执,高煦遣人摔野驴,至以铁爪挝杀之。又闻其支解无罪人,暗投之江,及僭用乘舆器物,上犹隐忍未发。及车驾南还,尽得其私造兵器,隐养死士,招纳亡命,及漆皮为舟,教习水战等事,上怒甚,召至面诘之,又录示其不法数十事,褫其衣冠,囚絷之西华门内,命中官黄俨等昼夜守之,将免为庶人。皇太子恳为救解,上厉声曰:“吾为尔法蟊贼,尔反欲养患自及耶。”皇太子跪曰:“彼诚无状,宜未必有害臣之心。”上曰:“吾为父乃不能知子耶,虽尔千万分友爱,彼方以世民自任,而目尔为建成,此可容耶。”不怿而起。他日皇太子复屡言之,上曰:“汝若不从吾意,久当悔之。”又曰:“今可寅之何地耶,既不肯往青州,决不可复留于京师,虽畿内之地,亦不可容,吾今强狥汝意,不去其爵,处之近畿之地,一旦有变,可朝发而夕擒也。”

朱棣闻言后把朱高煦召来,见斥其,而后将其关在了西华门内,并准备将其贬为庶人,然而皇太子朱高炽却替弟弟求情,朱棣告诉他说,我是在替你除害,你决意如此,将养虎为患。至此,可以看出,朱棣对朱高煦已经完全失望了,于是他立即让朱高煦前往青州,转年又让他徙封地到乐安州。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侍奉太子,获罪入狱: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朱棣之逼死解缙:皇帝的宠信有多重,痛恨就有多深
明」同为内阁的解缙与杨士奇有什么不同人生?[永乐、]
杨士奇入内阁43年,历五朝,受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的信任与重用
黄准之狱:朱高煦的作用只是片面的,朱棣才是主要的原因
朱棣驾崩于榆木川,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再次上演夺位之争,最后为何失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