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倒骑青牛,道德经是一首诗


  • 作者:小瀑布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老子倒骑青牛

继“豹隐”、“鹿蕉”、“犀照”,庄蝶”、“鱼雅”之后,“青牛”来了。是的,这个系列解读,怎么可以没有牛,又怎么可以没有《道德经》!

有一种说法是,《山海经·海内南经》里的“兕”就是青牛。“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上古瑞兽“兕”,状如水牛,全身呈现青黑色,有独角兽那样的犄角。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传说中,“兕”是太上老君即老子李聃的坐骑。


还有一种说法:东方是青色,属木;西方是白色,属金;南方是红色,属火;北方是黑色,属水;中央是黄色,属土。青代表东方,牛代表大地,东方大地,一片生机,乃自然大道。老子倒骑青牛,就代表掌握自然大道的东方圣人。

为什么是倒骑?因为正骑是人为在驾驭,而倒骑是顺其自然。我国传统文化中,老子、庄子及列子等道家代表,是我觉得最浪漫,最具诗意的三个思想家和哲学家,我甚至认为他们才是中国文化的自由、浪漫、隐逸的源头。

《道德经》的传世最为纯粹飘逸,老子倒骑青牛路过函谷关,告诉关令尹喜道德之意,然后就消失不见了。《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很难有人说得清楚“道”到底是什么。老子自己在《道德经》中都说,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意为:天下人都说我所说的道太过普泛了,很难加以具体把握)。

道是虚无的,它是宇宙的本源,生化万物的根本。它有自己运行的特征,就是正反之间的出入自如;有它自己的施用特性,就是柔弱灵动,因势而为。有三种法宝可以感应大道的存在,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化生万物的过程表现为恍恍惚惚的不确定性。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

以上两句连在一起解释,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泡沫,道是终极的不确定性,道的运行维持着这个泡沫。如果要维持泡沫不戳破,那就要靠大道来支撑。

德是什么?马王堆帛书版《德道经》,“德篇”在“道篇”之前。第一章即为“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所谓“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德在道之后,在仁之前。“清、宁、灵”等,都是德能的表观,即天因为浑融一体而清明,地因为浑融一体而宁定,精神因为营魄抱一而活灵。

深得于道,就有玄德。什么是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育它而不拘系自有,成就它而不执为仗恃,得尊重而不肆行主宰,这就叫做有了无限深厚的德。


总之,道生化万物,德养育万物。

明:袭明、微明、袭常

你要问我,为什么我说《道德经》是一首诗。因为我从小看老庄,大学里无师自通全在写诗。

诗意是什么?诗意在我眼里就是浓得化不开的、开创性的、激发人心思考和遐想的最终极的思想的美好,它在我心中是无比明亮的、闪耀的。

《道德经》中非常多处谈到了“明”。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归结到根本,它们就显示出始终如一的清静,这就叫做恢复到“本来”。懂得恢复“本来”就叫做达成了生存的恒常,懂得达到生存的恒常就叫做有明于道。

“明”就是“明于道”。比如,在诗人眼里,就是获得了终极的诗意和想象力。

《道德经》中说到的“袭明”,意思是含而不露的明。类似,庄子里我写过的“葆光”,潜藏不露的光亮。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圣人通常留心于救护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通常留心于修复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可以说有了含而不露的明。(《德道经》里的说法是:“是以圣人恒善迷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曳明。”)


秦朔朋友圈第一本作者合集叫做《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发现在很多财经场景中,人们越来越会把自己当做一颗颗星星去寻找一片星空,而不是争锋,去当太阳和月亮。恐怕是无意间,大家都学起了老庄吧。未来几年,可能会有不少人从创业圈和投资圈功成身退,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近期的如邵亦波。

“微明”,意思是不引人注意的明道境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就叫做不引人注意的明道境地,是柔弱战胜刚强的机理所在。鱼不可以离开深厚的水体而生存,国家的有效力的凭恃不可以轻易展示于人。回到刚刚所说的道的施用特性,柔弱灵动,因势而为,微明是道的世俗应用场景里中最好的方法。

再说一个词“袭常”,即内在于生存的恒常。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具有敏锐的觉察能力,是行为者内在明澈的表现;能柔弱灵动地因应而行,体现了行为者真正的强健。发射探测之光,反馈给明澈的自体,有效地避免各种祸患,这就叫做内在于生存的恒常。

如何避免祸患也是老子一直在强调的问题,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怎么做到“根本就没有可以让人致其于死命的要害部位”,靠的是明于道,先懂得“袭明”、“微明”和“袭常”吧。

微妙与极限

近期再读《道德经》,印象最深、最能映照现实的是这一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

在这个野心勃勃,奋力拼搏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么样处理自己与欲望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我们是自己的旁观者。没有欲望的时候,可以观想。观想一下周遭世界的微妙。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所以,以自身观想德身,以我家观想德家,以自乡观想德乡,以我邦观想德邦,以现今之天下观想厚德之天下。”我是怎么知道如今天下的状况的呢?就是拿它与观想的厚德之天下相比较而得知的。

有欲望的时候,可以看看自己是如何能触碰边界,突破自我,改变世界。现在的创业者、经营者,都在以自己的不间断的努力,牺牲睡眠甚至家庭时间,全部用在事业上,这些也是知道自己极限的方法。很多人喜欢极限运动,也是这个道理。

老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取代的,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没有“非其不可”的东西,所以才能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懂得灵动权变就能渐得长久的安稳。


一个人要懂得自己的极限,所以在很多时候,就要执行功成身退这个法则。因为这是天道。老子也告诉我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纯真,持守混沌,减少私心杂欲。

春节假期期间,我正在阅读《南怀瑾讲述——心兵难防》,很好的阅读时间,祝大家内心清清静静、平平安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2) | 世界道学网
《道德经》学习感悟20200909
《道德经》究竟是讲道德还是反道德?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转帖)—5
“我和我的挚爱非常尊敬的哲学家”!!!“中国春秋时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老子老聃的人生智慧”!!!——2018年5月26日——戊戌年肆月拾贰日。
听老子说 / 文 : 李晓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