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养生治未病,关键在养正御邪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在近于相同的致病条件下,有人得病较重,有人较轻,却有人不病呢?就是正气虚弱的人容易得病,正气稍虚的人得病轻,正气不虚的人不病。

例如:多人同在一起受到雨淋,而有病的有不病的;同样都是吃了一样的变质食物,有得了胃肠病出现了呕吐、腹泻,但也有人没有出现症状或只出现很轻的症状;同样是接触流感病人、肺结核病人,依然有生病和不生病的。同样是吃了凉食物,有的出现胃痛,有的安然无恙。

中医认为生病的过程,是身体正气与邪气(一切致病因素)进行抗争的过程。在正气抵抗不住邪气时,人就会生病,“这就是邪气侵入人体,必然是人体正气虚弱的缘故”。当感受一切邪气而人体不病是正气旺盛的缘故。

中医养生主要把握住两个方面:一是设法避免或减少一切致病邪气对人体的侵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培养和维护人体的“正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养正”和“御邪”。

中医怎样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

人体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人体的一切变化没有一种是可以离开自然界对他的影响。

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人在早晨起床后,体内的阳气也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逐渐增长。中午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盛。在傍晚太阳西落,阳气渐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衰减。

在一年当中,自然界的寒来暑往、阴阳变化,人体同样跟随着变化。我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这个规律。人体与自然保持着阴阳的平衡。人体内部脏腑,气血也保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人发生疾病实际上就是身体内各种组织功能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不能恢复正常。

例如:我们常见的高血压病出现头晕症状,其中有一类情况就是由于肾阴(水)亏损,造成了肝阳亢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阴虚阳亢”(水不涵木)的头晕,就是阴阳不平衡造成的。为什么会阴虚阳亢,要根据中医的病因学来分析,用“滋阴潜阳”的方法,针对这个根本进行治疗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疗效,这样比单纯服降压药来降压要好得多。

又如:失眠、咳血、烦燥、易怒、两颧潮红,中医认为这是肾阴不足虚阳上浮,也叫肾水不足,心火上炎,这就是中医常说的“阴虚火旺”也是由于阴阳不平衡造成的,治疗时就应使用滋补肾阴(肾水),清降心火的办法来治疗。常用的代表药物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这些药就是滋补肾阴,清降虚火的药物。

平时的养生防病总的原理是从调理身体各部分的阴阳平衡为目的。必须调理的适度。所以不适度的锻炼,不适量的饮食,过度或不适度的休息等,都会导致阴阳的不平衡而产生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对养生的看法
初论《内经》“法天则地”治疗观
<黄帝内经1000问>(11)
医间道》——如何学中医
家长必知: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