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userphoto

2022.05.21 河北

关注


收看讲座视频▼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主讲人: 

邓启耀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荣休教授

主持: 

张晓春

教授

讲座时间: 2022/05/20 10:00-11:30

主讲人简介:邓启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续任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探险协会名誉副主席等。研究专长为视觉人类学和民间艺术。出版《宗教美术意象》(1991)、《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中国巫蛊考察》(1999)、《视觉人类学导论》(2013)、《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2017)、《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2019)及《访灵札记》等多本田野考察著作。

讲座简介: 历史乡村既是生活空间,也是展示空间。它展示给我们这些抱有各种目的来参观其展示文本的局外人看,也展示给生活在其间的局内人看。作为局外人的观看者,有建筑学者、艺术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社会实验研究者、游客和政府官员;他们描述了科学的、文化的、审美的不同文本。作为局内人的观看者,有一直住在乡村的村民,和那些已经离开乡村的村民。筑造传统建筑的村民大多搬离了老宅,住进新区,外乡人住了进来。乡村是原住民的“过去”,他们看乡村“老围”,是对自己根脉的认同,也是一种回望;他们不仅看到现实的村落空间格局,也看到超现实的风水格局。而现在入住乡村的打工者,他们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是事实上的“新莞人”和老村居民,但又与老村在文化上和心理上有所疏离,处于某种“视而不见”的状况。有点意思的是,无论是旁观,回望还是漠视,不同的人关于村落的观看和认知,会由于身份、角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文本”——阐释的文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类学会副会长 南京大学范可教授应邀来我中心讲学
理解虚拟物:互联网人类学研究的新视野
核心概念解读(1)——核心素养(听课分享)
乡村振兴的五点思考 | 1.空间认识上,...
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
探索场景理论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