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如何解释?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民间对这句话的通行理解,也无非是:“好好读书,好好考试,将来好当官。”的意思,可以说,“学而优则仕”和“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一样,都是民间世俗观念对经典进行扭曲的典型例证。

关于“学而优则仕”,我们需要知道以下一些要点,才能较为准确的理解其原意。

一、“学而优则仕”还有半句,“仕而优则学”,都是孔子弟子子夏说的

很多人都误以为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其实不是,是孔子的学生子夏。

子夏在孔门弟子中是什么人物呢?照理说他不是最优秀的,但因为《论语》是子夏等的弟子编纂的,所以子夏的很多言论也就留在了《论语》里,所以,这句话算不得是圣人的话,在儒家的体系里,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位。

子夏何许人也?

子夏在孔门四科中是“文学”的代表人物,与其他三科“德行”“政事”“言语”比起来,是最不重要的。按照今文经学的看法,我们打个比方说,孔门四科是儒家体系的“内阁”,“德行”是“王”,比如德行的代表人物颜回,是孔子的“继承人”、“王储”;“政事”是“总理”,负责行政事务;“言语”是外交;而“文学”则是类似于学术、教育等。

所以,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其前提是四科中的“文学”,也就是说,这句话的中心不是“仕”,而是“学”。

二、“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诞生的时候,离科举制出现还有一千年

民间每次说“学而优则仕”,都是在强调学习好、考试好,将来就能当官发财。这种庸俗的想法我们且先不论,但说在子夏讲这句话的东周时期,离科举制的发明还有一千年。谁给你机会去考试?你学得好有什么鸟用?反正仕途都被贵族垄断了。

在当时的历史中,整个社会,不论是周代已经礼崩乐坏的中央,还是诸侯国的小朝廷内,都普遍存在着两种人:

一种是从事仕途,但不学的人;

一种是还没有学好,就准备出仕的人。

这两类人,又多以各国的贵族为主,一般的平民、底层的士大夫,机会是很少的,所以,子夏将这句话,重心在学,对象在那些大小宫廷里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

说白了,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好好读书,就能当官”的意思,因为子夏说这句话的时候,离科举制的发明还有一千年。而是子夏在批判当时的贵族不学无术,反而垄断仕途。

三、“学而优则仕”的“优”,是“有余力”、“优裕”的意思,不是“好”的意思

这一点,其他的答案也已经说了,我也就不详细展开了。

总之,“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字面的意思是:学习(儒家之道)有余力了,可以不妨出仕;在仕途上有余力了,还不能放松学习。

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意思,这么理解,就将其庸俗化了。

大概是担心子夏说的不够清楚吧,所以,到了战国后期,荀子对这句话进行了发挥,就说的很清楚了: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荀子·大略》。

这就是怕民间将学、仕的关系庸俗化,荀子才清楚的表达了这句话的含义。强调的是出仕的人,必须有真才实学,当然在当时就是特制儒学了。因为只有儒学才提供了治国的一整套体系。而从学的人,未必要出仕。

那么,何时可以出仕?

答案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当然是“有余力”的时候才可以出仕,也就是“学而优则仕”的真实意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也足道】“学而优则仕”是说学习好就可以当官吗?
论语·子张19-13
学有余力
【毁三观】那些警世名言都是断章取义,连老师都是错的!!
《论语》这几句,你读对了么?
【30】长夜孤灯话《论语》——行天下邦国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