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复习题没少刷,成绩提升却不大,是因为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

【家教智慧 第778期】

高考复习主要分三个阶段:“通课本”“分专题”“真模拟”。

“通课本”主要是以教材知识体系作为复习的主要线索,回忆、回顾、强化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个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让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方位覆盖,熟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解决基本题目,是一个厘清“家底”, 夯实基础的过程;

“分专题”阶段,是打破教材编排体系,按知识体系分类,将同一或相关内容做成专题,打通按部就班学习时的“认知壁垒”,将知识系统化,弄清相关知识间的钩联,构建知识网络,画出思维导图,提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速度性和答题的规范性,这个过程是一个强本固基、拓展提升的过程;

第三阶段的“真模拟”训练,就是利用仿真高考试题进行模拟考试、训练,熟悉考试流程、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培养考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同时,更是查缺补漏,巩固提升的过程。

不言而喻,这三个阶段,都需要训练,都需要刷题,但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梳理知识点,做题是对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手段;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第一阶梳理出的知识点系统化、网格化,做题是为了强化知识点之间的钩联,构建知识体系;什么算复习好?就是把第一、二阶段梳理的知识点、知识体系、解题方法牢记在脑子里。但如此多的知识点,难免有疏漏,因此,第三个阶段刷题就很有必要,它主要是查找大脑中的知识、方法的缺漏,然后返回到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中,找到它,记住它;如果思维导图中也遗漏了,那就要重新返回到课本中将其找出来,添加到思维导图中,更添加到自己的脑中去。

由此可见,三个阶段复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继的,做题的类型和多寡也是不一样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

可是,不少学校、教师、考生在复习中,却忽略了知识点的梳理,知识网络(思维导图)的构建,将所有的复习都变成了刷题,第一轮捋着课本刷练习题、第二轮按着专题刷练习题,第三轮刷综合、仿真模拟题,将复习异化成了刷题,刷完就改,改完就讲,或者简单到刷完就对答案,如此刷题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题目没少做、功夫没少下,但成绩却总是徘徊不前,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近日,蒲公英特约评论员王营老师对考试复习情况做一个调研。

他发现,各学校在复习上都下了不少功夫,都编印了大量复习、训练题,用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试图通过不间断的刷题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在一所学校,毕业班有六位英语老师,有五位老师用“刷题”方式进行复习。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利用很短时间、“蜻蜓点水式”式地匆匆浏览完课本,剩下的大半时间让学生集中做训练题。课下教师精心批改,下节课又占用大量时间进行讲评,然后再进入下一单元的复习。

而另外一位老师却拒绝让学生刷题。这位教师按照复习计划的进度,上课时给学生提出一定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已捋着课本自学,下课前几分钟通过提问检查复习效果,当堂没有掌握的知识,下节课让学生继续看、继续学。这样一来,课上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学生自主复习,导致备课组编印的训练题,学生既没有时间做,教师也没有时间讲,许多训练题甚至没有发给学生,几乎堆满了他的办公桌。

对于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多同事是不认同的,认为这位老师只让学生看书,有“懒政”嫌疑。可是在上周他们学校举行的复习验收考试中,考试结果却令所有老师大跌眼镜:那些狂刷题班的学生考试成绩却不甚理想,而那位拒绝让学生刷题老师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反而不差。

在不少人看来,考试就是做题,“刷题式”复习直接让学生进入实战,做对一个题就等于“消灭(掌握)”一个知识点,题目做多了,自然熟能生巧,考试成绩就不会差。这种想法咋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对备考复习来说,却犯了方向性、策略性错误。

考试就是做题不假,但应当明白这些题目是从哪里来的?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是从课本所学知识中衍生出来的。

如果将所学知识比喻成一头大象,所考试题不过是选取了大象身体上的某个“点”而已。“刷题式”复习,是试图用一个个“点”来完成对大象身体的拼合。可是,以点对面、以点对体,这种拼合,总是可能有疏漏的;而且大像是一个整体,全身是一个体系,拽住尾巴就可以寻到眼睛,顺着耳朵就可到达象背,如果对大象缺乏整体性的认识,给你一个尾巴,让你找它的后腿都可能“迷路”!

因此,刷题式复习,是一种盲人摸象,是“以点对面”,“以点对体”,是“以千变应万变”,做的题虽多,成绩得不到提升是很正常的。

因此,要想切实提升复习的效率,赢得考试,就要将整个大象都握在手中,按照自己喜欢、顺手的方式、方法对大象进行解剖——画出思维导图,弄清各部分的勾连,考试时,是“以面对点”,“以体对面”,“以全知不变”应“试题万变”,才会使考试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深名师支招!2016高考二轮复习最详尽规划安排
我整理的中考各科复习方法
家长注意了,孩子期中考试不能盲目刷题复习,分3步走才更有效
2017我们该如何有效进行中考复习?
中考最后20天怎样有效复习冲刺
怎样在200天时间里把数学学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