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曲解的王维|一生一世一双人,看草看山看人间,爱到深处已无言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

在星光璀璨的大唐,王维成为一处不可忽视的存在,他的山水诗意境深远,静纳万物,可他也曾是果敢不惧的干吏。

他曾经得玉真公主举荐,而被世人解读为是走后门得到的状元,可他诗词绘画音乐无一不通,通才之名当之无愧,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人才济济,此消彼长,通才之名却罕有人承。

他祖辈是协律郎,自幼通晓音律,对歌舞有极高的鉴赏力,但从不徜徉“平康里”,一生有妻无妾,孤独守誓三十年。

凡夫俗子谁能预测自己的亡身之日?他离开之时,沐浴更衣,坐化而去,如同弘一法师临去之前的安排,相隔了千年,重演了轮回。

他们一个是诗佛,一个是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而他们两个更相通的一点是,都被称为难得一见的“通才”。

王维身上到底有何神秘,让人误会曲解?

01 干谒平常不过,而他被当做是走后门得来的状元,到底真相如何?

干谒就是求举荐,自荐的意思,一般干谒的对象都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

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在当时还没有发展完备,干谒是当时流程里的一环,是法律允许的,也是学子们经常自荐的方式。

大诗人李白也写过干谒诗,比较著名的就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连万户侯都不在意,只要能得韩荆州的赏识就够了。

不得不说这马Pi拍得就像放了好几个双响炮,窜到空中,震耳欲聋。类似的干谒诗李白写了很多,都是努力寻求举荐的。

山水派诗人孟浩然,写诗和王维风格很相似,这一生都没中得了进士,但是干谒诗还是写得很棒,“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气势波澜壮阔,才情发挥无途。

干谒诗中最有趣的当属朱庆馀写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写给他老师张籍的诗,以一个新婚小妇人的口吻委婉地表达盼求赏识、望中进士的心情。一个堂堂男子汉,把诗写得如此细腻扭捏,忐忑不安,真可谓是担心到了骨子里,来回踱步坐立不安的样子跃然纸上。

这么多的大才子难道都没有才华吗?他们名垂千古,璀璨如珠,叫人实在无法说他们无才。

那为什么还写自荐的诗?唐朝几百万人口,科举之人也是数不胜数。

考试的科目又不像我们现在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么全面,考试制度甚至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自荐是再平常不过的方式,也是科举的一种弥补。

王维的自荐就是走了玉真公主的门路,挤掉了原本跟玉真公主打好招呼的张九皋,王维最后被定为了“解头”,要不是第一次没考中,也应该想不到还得去敲敲王爷公主的大门。就因为岐王没有玉真公主的权势大,王维才由岐王推荐给玉真公主,后世之人看着这曲男拜女,脑补出很多旖旎风景,浪漫画面,构想出曲折绵长的爱情故事,其实,王维情感上的发力,是在他的妻子崔氏身上。

02 他一生有妻无妾,鳏居三十年未再续娶,难道唐朝没美女吗?

高中之后,体弱多病的母亲就给王维定了一门亲事,名门望族崔长史的女儿。

崔姑娘“民貌俱佳,能文能琴”。

王维也没有忤逆孤母之心,呆头呆脑入洞房。崔姑娘定亲的一年里早就想象了王维无数遍,眸光发亮,情意绵绵。王维感情上确实有点神经大条,但他看人看物皆由心,他接收到了娘子的情真意切,自然也会回报以感动开怀。

两个人琴瑟和鸣,感情升温。妻子崔氏觉得自己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才能嫁夫如此,经常写信跟娘家人说道。

王维从长安被贬到济州,崔氏尽力安慰,无半点怨言。在济州,王维只是小小的仓库厨房总管,崔氏学当地人做煎饼,系个小围裙,穿梭在厨房厢房卧房中,就像远离繁华的另一片独特而安静的风景,让王维心中向往,享受安宁。

遇到恶人领导,蛮横不讲理,挑刺为难后招不断,王维从小沁读古书,知道谢灵运鲍照是怎么被害得断了头。血淋淋的教训让他心中澄明,果断辞官,回家玩去了。在老家蒲州,淇上(河南北部淇县一带)和长安,渐渐消磨了夫妻两五年时间。

这里尤其要说的是,虽然期间王维返回长安一年多时间,但是又觉得实在无趣,立马离开。有人说王维是因为受不了济州的苦,偷偷跑回长安“私会”玉真公主多年,这是没有根据的,与历史不符。

他们夫妻两人结婚多年,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蹦来蹦去,可爱至极。

即便如此,王维也是有妻无妾,任人评说。

不仅如此,家里连个丫环都没有,身边只有一个老妈子,还是从济州一直带过来的,老仆娘手脚不大灵便,他们夫妻是准备给她养老的。

结婚九年多,娘子终于生下一子,儿女齐全,欣慰无比。只是崔氏当时难产,差不点死掉,身体有了大亏空,幸得人参救命,才慢慢恢复些许。

王维从此尽心照顾娘子,“娘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王爷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除了皇宫里的差事,其他事情一概拒绝。

此等情怀,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有何差别?铮铮铁骨,凛凛深情可是一句温润如玉的贵公子能一言概况?

可惜,宁王府的狗腿子看见了宁可在家和妻子儿女嬉闹的王维,背后一顿嚼舌头。

好了,王维被派了一个远到洛阳的苦差事,只能惜别妻子儿女。

不久,崔氏卧病不起,病情加重,待到王维接到信件返回家中时,病情已经无力回天。

临别时,崔氏嘱咐王维,续弦讨个良家女儿。王维回应,摩诘只做鳏夫,决不再娶。

崔氏最后一句话:“夫君你这是何苦?”,

“摩诘已发毒誓,娘子一路走好”。

时常在想,跪在娘子床前的王维究竟何种神情?

“摩诘已发毒誓”想必是决绝无悔,掷地有声的铿锵之语,

说到了“娘子”那是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带着无限的爱意和愧疚,

带着溢满的温柔和依恋。

“一路”最是残忍,堂堂状元郎又如何?渺小的不如蝼蚁,想留留不住,还逼着自己睁大眼睛看着娘子一步一步远离,

“一路”是认清了现实,是无奈的,是被逼的,是最冷的。

“走好”是故作坚强地放手,无力感一瞬间释放、崩塌,也是最决绝的告白,奈何桥上别喝那孟婆汤!

为这句,几断肠。

世间之人,有几人敢发毒誓?怕也有泼皮耍赖不畏头上神明之人。可最终有几人能守着誓言,用自己孤独的一生来陪葬?

你觉得他苦吧?偏偏王维做得平淡如风,无需用力。

当我们敬佩他的“心力如此浩瀚强大,足以翻江倒海”时,王维自己做得云淡风轻,自然而然。仿佛,他的情缘就是为着娘子崔氏而来,因着娘子崔氏而灭。

你来过,就好;我爱过,足以。

只与一人,情根深种,

只与一人,情意缠绵,

只与一人,海角天涯,

只与一人,缱绻无它。

从此,王维独居三十年,《旧唐书》说,“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屏绝尘累。”。

大唐盛世难道没有美女吗?王维为何如此?从以下两点来分析王维的情感模式:

(1) 著名的梨园老祖唐明皇和杨玉环共创的《霓裳羽衣曲》,实际上音乐家王维是参与其中的,他负责编曲、编舞和排练指导,“连月指点一代舞蹈家杨玉环”,大曲也有大师王维的卓越贡献。但是,人家杨玉环对唐玄宗抱怨了,这王维也太不通人情了,话也不肯多讲一句。唐玄宗肯定巴不得如此,盛赞王维山人性格就这样。

王维就是这样一个人,连“羞花闭月”的杨玉环他都“不放在眼里”,熟视无睹,如同盲眼。试问这世间还有什么女人能入了沉静如水的王摩诘的“法眼”?

(2) 王维成亲大大方方,敲锣打鼓,明媚正娶,丝毫不见畏惧玉真公主的意思。

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吹的风,也不知道从何开始吹的风,说是王维和玉真公主有“故事”!还因为王维擅自成亲,玉真公主找了个由头把王维贬出京城,让他吃苦头去了。

王维从始至终没看出有畏惧躲闪之意,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生子,没见的讨好谁,忌惮谁。

见了“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就像是“眼瞎”一样的王维,能为了玉真公主做面首?再说,谁看见过才学过人,十项全能,铮铮铁骨,不畏强权的面首?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王维的政治才华。

03 “万事不关心”的王维,其实是伯乐手下的猛将

(1) 他是济州裴刺史手下的王参军,干劲十足

在济州的时候,遇到个坏领导,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王维是要诗我不写,要画我不做,懒得阿谀奉承。调来了新刺史裴耀卿,王维终于他乡遇知音,撒开膀子卖力干,工作热情极其高涨,屡屡想出好点子来助力裴刺史。

洪水来了,他“上堤坝,下洼地,扛沙袋,挥锄头,组织后勤支援,保证抗洪大军的饭食和伤病救助”,同僚和老百姓都称赞他“伟哉裴刺史,好个王解头”。

说白了,王维也是下过基层、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人。

(2) 他是宰相张九龄手下的“知南选”,考核地方官吏,肃清旧疾

有人说王维是妻子去世后自荐于张九龄,得张宰相垂青,东山再起。刘小川书中写到“名臣张九龄过嵩山,特意留步叩访王维”。不管哪种方式,王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御马勇踏,考核地方官吏,按照和顶头上司张九龄商定的一套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打破地方官吏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肃清官场旧疾,领的一席清风明月。

(3) 三个唐朝名相都与他交好,无能之人怎能做到

当时的三个丞相张说,裴耀卿和张九龄都非常认可王维的人品和能力,张说对王维印象非常好,大唐盛世不可让贤能埋没,王维就是埋在土里的“珍珠”。裴耀卿本早在济州就和王参军共事过,“鼓吹赞誉”王维的才干也是据实以对。张九龄是招王维到手下的顶头上司,一直是王维的坚强后盾。

王维官居五品大员,位高权重,在政界,举荐贤能,参本佞臣,刚正不阿,秉公决断。他的政治生涯里曾大展抱负,施展才能。不像李白,终生也只是做了个翰林,断了梦被赐金还乡。其实在唐朝,王维的名气要比李白大,他官做得大,出身高贵,人缘极好。

像这样“凛凛铁骨”、才华卓绝的男子,你觉得他能依附于谁,做哪个女子的面首?

像这样至情至性、心无旁骛的男子,你觉得他需要伪装自己的情感,去谄媚于任何女人吗?

像这样玉质盖华,通透沉静的男子,你觉得他的世界里还需要解释和辩白吗?

(言不尽意,本文还是未能尽兴,后续会追文在王维的“十八般武艺”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的禅意历程上,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几乎万字难言。我时常在想,如果有人拍王维的影视片,那一句“摩诘已发毒誓,娘子一路走好”真的可以作为试戏的脚本,看看哪个演员能够十足地展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做到淋漓尽致,感情真挚,把控得宜,看看什么是真作假时假亦真,很期待这样的戏能搬上荧屏

#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物最相思(第27章)
唐代著名诗人“走后门”轶事
为什么唐代诗人考科举都需要走后门?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考 作者: 沙洲渔火
命运在敲门
唐诗故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