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出师表》一文,看诸葛亮名垂千古的原因

文|未东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对《出师表》,这篇我们耳熟能详的小学课文所做的评价。

无独有偶,同样是南宋爱国主义诗人的文天祥,在其《正气歌》中,也曾经表达了他对《出师表》一文的看法——“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一篇《出师表》,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引经据典,何以被历代先贤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又何以被编入课本用于教育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这其中的缘由,足以促使我们重新打开课本,再读《出师表》,并深入的挖掘诸葛亮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原因。

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知恩图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综观历史,怀才不遇之人比比皆是!抱恨跳江的屈原,寄情山水诗词的李白,变法失败被贬的王安石……他们,都曾胸怀大志,放眼天下,也都曾想在历史的舞台上一展抱负。然而,人才常有,伯乐却不常在!

正因如此,我们不得不说诸葛亮是幸运的!身逢乱世、隐居求志的他,最终等来了一代贤主刘备的三顾茅庐,并给予了他绝对的信仼和权力,这才让他在三国这个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上一展抱负,并且青史留名!

而作为对刘备“猥自枉屈”的回报,诸葛亮给刘备制定了“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不离不弃的追随其左右,尽心辅佐,直至其成就大业。这,在成就刘备的同时,也成就了诸葛亮自己,还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年传诵的历史佳话,可谓是一箭三雕!

当然,在文章此处,让人对诸葛亮倍加推崇的,并不是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或者说是青史留名,而是他的知恩图报!一句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将其为报先主刘备礼遇之恩而不离不弃的事实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感触颇深!


忠贞不渝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一篇区区数百字的《出师表》中,诸葛亮多达十多次提到“先帝”。虽然每次提到的原因略有不同,但最主要的还是在表达自己对先帝,对刘禅,也就蜀汉的忠贞不渝。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开篇,一句“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开门见山的表述了先帝对他的知遇之恩以及他对先帝的忠心,更是直接的说出了他欲将对先帝的这份忠心报答到刘禅身上的想法。这在表达他知恩图报的同时,也体现出他的忠贞。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紧接着,又从“以光先帝遗德”这个层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从宫中之事,说到营中之事,并详细的列举了他出师之后宫内宫外可用之人,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更有点像老父亲在临行之前对不懂事儿子的千叮咛万嘱咐。这样做,虽然看起来有点不是很好,毕竟人家刘禅也是一国之主,但是从另一个面来看,这不正就是对其忠心的体现吗?“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吗?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文未,一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更是将其知恩图报,效忠蜀汉,效忠刘禅的忠心展露无遗,也将此篇表文想表达的忠贞不渝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读者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共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内心的震撼!不知大家心里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身为笔者的我,每当看到此处时,会情不由衷的放声读出这句话,以感受诸葛亮当时写这句话时的内心和用笔。


死而后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众所周知,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备,在遭遇夷陵之战的惨败后,于白帝城一病不起。自知时日无多的他,不远千里从成都召来诸葛亮,在将他“扶不起”的阿斗托负给诸葛亮的同时,也将他未尽的大业也托负给了诸葛亮,然后才心安的离开了人世。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这几句话,是对诸葛亮接受刘备临终重托之后的真实写照。

在刘备走后的数年里,诸葛亮外与吴国结好,内修政事,发展生产,促进经济,休养生息,以恢复刘备与东吴一战所伤的元气,并于公元225年率军南征,平定了南蛮,安定了后方。

与此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托,在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并安定了南方后,于公元227年上表刘禅,决定北上伐魏。我们现在所读的《出师表》,就是这个时候诸葛上给刘禅的表文。

再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每一个读过三国的人都很熟悉。从公元228春开始,诸葛亮历时七年,先后五次北伐,但都无功而返。更为遗憾的是,在第五次北伐中,时年54岁的诸葛亮,最终因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结束了其充满传奇而又智慧的一生。

诸葛亮,虽说其最终没能完成先帝之重托,光复汉室,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和责任担当,始终照耀古今,是历朝历代人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写在最后]

“人如其表,表述其人”,从《出师表》这篇文章出发,我们看到的是其知恩图报、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而这,不正就是诸葛亮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原因吗?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先主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出师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中考前《出师表》浏览题
(2)巧借先主劝后主,肝肠寸断表忠心
《出师表》背后也有潜台词
极为复杂的陈情
感觉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