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吠陀神话

印度吠陀神话


  吠陀(Veda)
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圣典,也是哲学宗教的起源。吠陀是[知识]的意思,婆罗门教认为这是古圣人(Rsi)受神的启示(Sruti)而写出来的。吠陀共有四种,即梨俱吠陀(Rg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沙磨吠陀(Samaveda),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合称四吠陀。

四吠陀中最原始的是梨俱吠陀(Rgveda),其大部分是居住在东迦布尔的五河地方的印度雅利安诗人,写出的歌诵天然的诗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篇。梨俱吠陀(Rgveda)是劝请者所用的圣典。

沙磨吠陀(Samaveda)是由苏摩祭时咏歌者(Udgatr)所用的赞歌加以编辑而成的,是一种仪式书。

夜柔吠陀(Yajurveda)和沙磨吠陀(Samaveda)一样,是祭祀所用的圣典,两者之间不同之处在於夜柔吠陀(Yajurveda)有许多梨俱吠陀(Rgveda)所没有的独创祭词。

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的性质与前三个吠陀不同,前三个吠陀是公认的圣典,而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是以招福禳灾之咒法为主。由於他的性质和其他吠陀不同,所以很晚才被并入四吠陀之名。

  吠陀之神话
吠陀神界的构成要素,大致上可以说是吠陀诸神乃是天然现象之神格化。
梨俱吠陀(Rgveda)中主要的神只如婆楼那(Veruna司法神),因陀罗(Indra雷霆神),阿耆尼(Agni火神)都是天然现象的某部分。
西元前五世纪时,耶斯卡(Yaska)所著的尼录多(Nirukta)一书中,有对诸神详细的分类。依诸神的性质,可分为支配天空地三界,即天位(Dyuathana),空位(Antriksasthana),地位(Prthivisthana)三位。

宇宙是诸神活动的舞台,总共分为三界,即天界(Div),空界(Antariksa),地界(Prthivi)
天界是光明的世界,即天国,在人的肉眼所看不见的地,又名大虚(Vyomon),又名光明(Rocana)。天界分为三部分:顶上(Sanu),高处(Vistap),背部(Prstha),合称三光明界(Trirocana)

天界底下就是空界,即人肉眼可见的天空,由於空界界於天界和地界之间,故又称为中间界,天界和空界交界处有一天棚,称为穹窿(Naka)。空界分为两部分,靠进天界的部分称为天分(Divya),靠近地界的部分称为地分(Parthiva)

地界与天界距离很远,飞行要千日才能到,又称为BhuniKsaimKsaGma。地界分为前方(Purastat即东方),后方(Pascat即西方),上方(Uttarat即北方),下方(Adharat即南方),因此地界又称四极界(Caturbhrsti)

梨俱吠陀(Rgveda)中所定的诸神等第
第一位因陀罗(Indra雷霆神)阿耆尼(Agni火神)苏摩(Soma酒神)
第二位阿须云(Asvin耦生神)马尔殊(Maruts风神)婆楼那(Veruna司法神)
第三位乌舍(Usas晓神)沙维特利(Saviitr阳神)勿里阿婆波底(Brhaspati祈祷主)
第四位漥尤(Vayu风神)特耶瓦布替维(天地)维西鲁(日神)鲁特罗(Rudra荒神)
第五位耶摩(Yama焰摩死王)巴尔加鲁耶(Parjanya雨神)



  天界之神格
一,特尤斯(Dyaus)
和希腊的宙斯(Zeus),罗马的朱比特(Jupiter)为同一神格。Dyaus的名字来自发光Dyu,是由光明神格化而来的神只。乌舍(Usas晓神),阿须云(Asvin耦生神),苏利耶(Surya),阿迭多(Aditya),马尔殊(Maruts风神)等都是他的子女。

二,婆楼那(Veruna)
吠陀神界最有力量的神,与希腊的乌拉诺斯(Uranos)及拜火教的Ahuramazdah性质类似。Veruna的名字来自包容Var,是由天空神格化而来。他穿著金色衣服,时常乘著马车在天空中巡视,是全知之神。他是规律的保护者(Rtasyagopa),在自然界支持天空第三界,掌管四季昼夜的运行。

三,米特拿(Mitra)
此神与拜火教之Mithra相当,神力和智慧与婆楼那(Veruna)相当,有宇宙之王(Samraj)及规律之主(Rtasyagopa)等尊号。后来此神格与婆楼那(Veruna)同化。

四,苏利耶(Surya)
相当於拜火教的Hvare,希腊的海利澳斯(Helios),是由太阳本身神格化而来。其能力为使用天之眼监视下界众生的行动,用其光明除去夜的黑暗。他乘著由七匹马牵引的车,从东边出来,由西边下去。他是晓之女神乌舍(Usas)之子。

五,沙维特利(Saviitr)
由太阳的活动神格化而来,其名字是[鼓舞者]之意。他的外貌全部都是金色的,头发是金色,舌头手腕眼睛手臂都是金色的。他乘著金色的车,由两匹发著光的马牵引,来往於上下界之间,主要的工作是举起他金色的史手腕,让人们从睡眠中起而活动,到了傍晚再使他们睡著。他的神力可以让神和人不死,可以驱除恶鬼魔物,驱逐人的恶梦,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他的力量就连因陀罗(Indra)和婆楼那(Veruna)也无法抵抗。

六,布咸(Pusan)
布咸(Pusan)[营养者]之意,是太阳滋养万物的神格化。他是畜牧的保护神(Psaupa),手中拿著金枪和刺铬,乘著由羊牵引的车,能为旅行者驱逐猛兽和盗贼,也能引导死者的灵魂到达天国。在日本称为[道祖神]

七,毗湿奴(Visnu)
毗湿奴(Visnu)在印度教中与湿婆(Siva)同为中心神格,但是在梨俱吠陀(Rgveda)的地位颇低,后来在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及夜柔吠陀(Yajurveda)中才慢慢提高地位,到了梵书中才确定其主神的地位。

八,阿迭多(Aditya)
阿迭多(Aditya)[无限无缚]之意,为太空神格化而来。这是一位女神,其神力在於能给予人自由。

九,乌舍(Usas)
乌舍(Usas)的名字来自发光vas,为晓之女神。相当於希腊的海澳斯(Heos),罗马的阿乌诺拿(Aurora),在吠陀当中被赞誉为诸神当中最美的女神,擅长文学,为天父特尤斯(Dyaus)之女,夜之女神拿德利(Ratri)之妹,日神苏利耶(Surya)之母。她穿著灰色如舞姬般的衣服,年龄虽然很老,但是每天都会重生,外貌永如少女一般。她的工作是打开天的门户,除去夜的黑幕,驱逐恶魔与黑暗。

十,阿须云(Asvin)
为耦生神,头戴莲花冠,吠陀只说他外貌美丽,并无其他描述。





  空界之神格
一,因陀罗(Indra)
由雷霆神格化而来,是吠陀神界中最重要的神,为喜见城(Sudarsana)之主。他全身都是茶褐色的,手中常拿著金刚杵(vajra)作为武器,驾著由两匹茶褐色的马牵引的马车。风神马尔殊(Maruts)和漥尤(Vayu)都是他的随从。其有名的事迹为降服恶龙乌里特那(Vrtra),乌里特那(Vrtra)因为阻断河流,又妨碍降雨,因而惹怒了因陀罗(Indra),於是因陀罗(Indra)用金刚杵讨伐之,最后乌里特那(Vrtra)战败,像大树一样倒在地上,天地因此震动。这个传说的由来是因为降雨时雷电交加,因此认为是因陀罗(Indra)和乌里特那(Vrtra)在打斗。他也曾经征服有九十九只手和三头六眼的怪物拿拉(Urana)。因陀罗(Indra)不单是雷霆之神,也是印度民族中武士族之军神。

二,鲁特罗(Rudra)
他在梨俱吠陀(Rgveda)中并没有显著的地位,后来在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和夜柔吠陀(Yajurveda)当中才慢慢演变成后来的湿婆(Siva)。他手持弓矢为武器,后来的吠陀中说他有千眼,有黑色的腹部和红色的背部,脖子是青色的。当他发怒时会以其武器,即霹雳之矢杀害人畜,损伤草木,可说是破坏神。但其并非全然的恶神,他又会治人畜之病而被尊为Jalasa-bhesaja(治疗者之意)

三,马尔殊(Maruts)
由暴风神格化而来,鲁特罗(Rudra)是他的父亲,云(Prsni)是他的母亲。他全身都是红色的,身周的光芒像火一样,肩上背著枪,胸前有金色的饰物,穿著金色的盔甲,乘坐金色的车,行动时如狂暴的猛兽。

四,漥尤(Vayu)
漥尤(Vayu)的名字由Va()而来,由风神格化而来。漥尤(Vayu)是诸神当中速度最快的。有一说认为他是吠陀三神之一:天-苏利耶(Surya),地-阿耆尼(Agni),空-因陀罗(Indra)或是漥尤(Vayu)。因此他在吠陀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能力在於替人治病以及让人长生。

五,巴尔加鲁耶(Parjanya)
由雨云神格化而来,是降雨之神,他用桶(Kosa)或水囊(Drti)降雨於地界,灌溉草木。

六,其他空界的小神
1.
德利陀。阿布德耶(Tritaaptya)
其性格可称为小因陀罗,是驱退恶魔之神,住在瓦罗城(Vala)。后来其神格被因陀罗合并而成为伴神。

2.
水之子(Apamnapat)
身上有光,为水灵

七,马德里须温(Matarisvan)
与希腊的普罗米休斯(Prometheus)类似,是由天上把火传到地上的神,是阿耆尼(Agni)的异名。





  地界之神格
一,阿耆尼(Agni)
阿耆尼(Agni)是由火神格化而来,在吠陀中地位颇高。阿耆尼(Agni)主要的能力在於破除黑暗。

二,勿里阿婆波底(Brhaspati)
祈祷主,为地上之祭坛之神,有一说认为他是阿耆尼(Agni)的祭官,手持铁斧,立於规律之车上。

三,苏摩(Soma)
苏摩(Soma)为酒神,也是祭坛中重要的神,主要工作是制作诸神饮用的饮料。梨俱吠陀(Rgveda)中记载他是月神,并与太阳女神苏利耶(Surya)结婚。

四,萨罗婆缚底(Sarasvati)
是地界三大神之外最有名的女神,是河川之神。到了梵书中她又兼为语(Vau)之神,为智慧之保护神。此神格后来发展成梵天之妻吉祥天女(Laksmi)

魔神
一,阿修罗(Asura)
阿修罗(Asura)与拜火教的最高神阿诃罗(Ahura)为同一神格,但在吠陀中阿修罗(Asura)逐渐成为恶神,擅长变化。后来到奥义书中演变为苏罗(Sura)为天,阿修罗(Asura)为非天之说。

二,罗刹(Raksas)
罗刹(Raksas)始於梨俱吠陀(Rgveda),到了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描述越来越多,是恶鬼的一种。阿修罗(Asura)与天界为敌,罗刹(Raksas)则与人类为敌,擅长画作各种形象危害人类,常作犬形或是秃鹰,或是枭,或是其他鸟类,有时又会化作兄弟或是爱人或是丈夫的外貌,喜食人肉,马肉。

三,毕舍遮(Pisaca)
毕舍遮(Pisaca)又称为食尸者(Kravyad),可视为无人祭祀之幽魂,又称饿鬼。


次级神
这些神不像魔神会害人,也不像主神会保护人,因此称为次级神
一,梨布斯(Rbhus)
又称为利巴瓦斯(Rbhavas),擅长工艺,所造之车没有马也能行走,也能使老人返老还童。他本来不是神,后来因诸神宠爱而获得神位。为人类祖先摩努(Manu)之子孙,这也表示人类在某条件之下也可以成为神。

二,干闼婆(Gandharva)
与拜火教的干闼列瓦(Gandharewa)为同一神格。外貌为卷发,手持发光的武器,身穿有香味的衣服。干闼婆(Gandharva)和巴尔加鲁耶(Parjanya)曾经抚养苏摩(Soma)。有传说干闼婆(Gandharva)颇好色,除了恋人阿布沙罗斯(Apsaras)之外,也和人类的妇女有来往。

三,阿布沙罗斯(Apsaras)
在梨俱吠陀(Rgveda)中还没有很明显的描述,后来经过夜柔吠陀(Yajurveda),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和梵书,阿布沙罗斯(Apsaras)已经成为重要的天女,其名字为[动於水中]之意,与希腊的水之仙女(Nymph)为同一神格。她住在河边,喜欢在榕树(Nyagrodha)及菩提树(Asvattha)等树下吹笛,唱歌,舞蹈和游戏。又喜欢赌博而能保佑赌博者有好运。阿布沙罗斯(Apsaras)是干闼婆(Gandharva)之妻。

四,小守护神
吠陀诸神中,有许多有Pati()知名,最初只是对於神的能力的尊称,后来则独立为单一神格
  1.住家主(Vastospati)
  为去病及给人幸福之神,也有一说认为他是盖新屋必须祭祀的神

  2.地主(Ksetrasyapati)
  地之神,给予人类家畜,使水及植物有甜味的神。有一说认为他是垦地时必须祭祀的神

  3.西陀(Sita)
  为谷物之守护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俱吠陀
【RLog】印度教神祗——帝释天因陀罗Indra
怀旧 | 天空战记里的设定你记得多少
收藏:世界五大神话体系中都有哪些神?这大概是最靠谱的总结了!
印度神话
世界火神逸闻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