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门诗社】2017年11月诗班(小班)作业点评



2017.11月诗班(小班)作业点评

一苇


  今天来点评小班的作业,在讲所有的作品之前,我想说一下用韵与选题的技巧。


  这次大班不限韵,小班是限韵的,【二箫】。布置完作业我自己忘了,看了几个作业我就挺纳闷,为什么他们这样的主题用【二箫】韵呢?写得怪怪的。后来一问芦荻老师,原来是我限的韵。喏,这就是大家做作业的时候要动脑筋了。通常是根据自己的主题来选定合适的韵脚,但在韵脚限定了的前提下,挑选一个合适的主题,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箫,是个怎么样的韵部?婉转、绵软,嗲嗲的,糯糯的,几乎没什么很硬的字,写出诗来大体不会太铿锵。有这个前提之下,你选择什么主题来写,便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兰兰写的《小星》,《小星》是一首很冷峻的、深沉的诗,是写小公务员出差的,用【二箫】写,着实有难度,所以兰兰这个作品不是太成功,没有根据韵部特征来选择主题是个很大的原因。但这个问题不是她一个人,还有其他的,后面咱们碰到了一个个的说。


  所以我这里专门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不同韵部的音韵特质,并根据其特质来选择合适的主题。好了,现在切入正题。





(一)


读诗经小星 

文/兰


夕阳已下后山坳,三五星辰说寂寥。

灯火相传浑似梦,车尘不暗去如潮。

大风起处云飞散,暴雨来时旌正招。

参昴如轮司各命,管他古代与今朝。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一苇点评


    起句借韵,虽无不可,其实没必要,真的没合适的字就不入韵就可以了嘛。这是个技巧问题。很多投稿、比赛什么的,你作品交上去,人家一看你起句借韵,直接就踢了,绝没有机会进下一轮。但你可以不入韵(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字的话),不入韵的表达就怎么都可以了,对吧,就避免了一次“失误”。


    颔联承“寂寥”而来,略得其味;颈联大风、暴雨则莫名其妙,夕阳刚去、小星点点,何来风雨?旌又是何处而来?


    尾联以参昴各司其命来收亦无不可,但“管他古代与今朝”则离题万里,文字上也太散太随意了。


    整体来说,兰兰此作不甚理想,主题不够清晰,对原作的理解亦偏于肤浅,还有提升的空间。


    但她失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选题没选好。 以【二箫】的字来表达《小星》的主题难度是蛮大的,大家可以引以为鉴。






(二)


读《诗经国风·召南 甘棠》有感

文/太极图


杜梨何故恁多娇,翠幄繁英素影摇。

南国巡行忧众庶,北荫遗爱若唐尧。

酬思勿翦葱葱树,仁政频传代代僚。

遐仰召公棠茇处,问谁学步在今朝?




一苇点评


可能《甘棠》这首大家不大熟悉。


《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为了点评大家的作品,我把每一首《诗经》也又重读了一下。这是一首以甘棠为引,表达对“召伯”的爱戴与怀念的作品。细节就不用管了来看太极大姐的诗吧。


    此作扣题颇紧,对仗也不错,自己想表达的说明白了。


    南国巡行忧众庶,北荫遗爱若唐尧——这一联相当赞,正面歌颂召伯的事宜,让人明白百姓爱戴他的原因。让全文有所依托。



不如之处有二


    其一,“代代僚”非诗语,完全浪费了很不错的出句。这种话呢,可以理解,你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不能这么写。


    其二,结句“学步”之典用意不明。以问句作结,一定要是明知故问的设问句,而且一定要让人能得出一个掷地有声的结论。不然就成了真正的疑问,就等于这个结没打结实。


    这一点其他学友也要注意一下,以问作结,用好了是很好的,但这一问,一定得是明知故问,不能真的搞不清楚状况在那儿留个尾巴给读者。





(三)


暮秋吟 拓蒹葭苍苍 露结为霜

文/己世青心


伊人化作玉绞绡,绿袖青丝隐细腰。

露结千珠移蝶梦,霜凝一刻潜春宵。

多情苦被无情误,真火愁因假火烧。

枕水衾天魂未去,飞来只是白云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苇点评


    青心她前两天说要回家看父母的,可能没回来。表扬一记是青心前面写得有点问题,又自己重写了一稿,大家要学习她这种学习态度!还是那话,写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写不写是态度问题。


    青心写的也是《蒹葭》,这个原诗也不用发了,大班至少有两个了。


    起笔扣“伊人”而来,首联全系绿色。“绞绡”为“鲛绡”之误,“绞”读三声。

    颔联美且工,不错!

    颈联就有点跑偏了,文字随意、为了对而对了。

    尾联“死”得忒急了些,缺乏铺垫。

    就文字而言,颔联出色,但有句而无章,整体篇章不够严整。


    更大的问题是,除了首联隐约可以理解为对芦苇的描写之外,没有看出来与原作有什么关系。






(四)


七律 读《诗经》江有汜

文/芦荻


莫予秋心慰寂寥,西风木叶正萧萧。

寒砧捣落孤衾泪,乌鹊归飞子夜桥。

宿梦方洄沧月晚,绮怀又作暮山遥。

何当共渡双鸳浦,且待清江起怒潮。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一苇点评


    这篇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就是韵脚与主题契合得特别好,芦荻给大家当老师还是相当可以的!

    这首可能大家不一定都读过,这是一首写陪嫁有姑娘在水边伤感的诗,她是陪嫁过来的,小老婆都不是,白天当丫头要干活,晚上要陪男女主人睡觉,挺不可描述的。。。关键是没有任何的家庭与社会地位——《红楼梦》里面的平儿便是。


好,下面来看芦荻的诗


    诗本身不错,体现出【二箫】该有的婉转效果。对仗工而不僵,文字古朴不失其美。


    一篇读后感一定要掐住原作的某一点来写,芦荻这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扣住了原作中哀怨的情绪,拟怨妇口吻表达孤寂又无奈的执著,甚好。文字也没什么好挑剔的。


美中不足也有两个


    一是结句,且待清江起怒潮,有点要同归于尽的意思,太过狰狞,与原作中的隐忍有所偏离。


    其二是中间两联,四平头,寒砧、乌鹊、宿梦、绮怀。 中间两联因为是对仗,本身就显得有点过于板正,如果再全是2221的结构,就有点僵了。这个要求是高了点,不过我看好芦荻。。。哈哈




(五)


赴敌曲

读《诗经·秦风 无衣》

文/挥手袖底风


秋尽秦川草未凋,王师西出渭河桥。

英雄降虎旗擎手,壮士穿杨箭在腰。

带甲与君同敌忾,织袍偕子共霜绡。

并肩快进随金鼓,捷报前军破北獠。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一苇点评


    袖底风这个呢,也有点韵脚与主题不搭的情况,这是个很男人的主题,用二箫也显得软了些,以至于他搞出来一只“獠”。


    这是一首写将士出征之前,充满斗志的诗,但是,从“岂曰无衣”,可以看到什么?其实是军衣不足,说明有些穷兵黩武了,所以《诗经》注里面写这是一首“反战”的诗。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


    有关《无衣》的原作到底是战前动员还是反战,各位可以课后自己琢磨去,咱们来看袖底风的诗。


    我相信袖底风是以战前动员来理解原作的,这个没问题,不要说还是有争议作品,就是没争议的,你有你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没关系,只要你的诗能够围绕你自己的观点来写就行了。这一点袖底风做的非常好。紧扣原文,写出临战之气、将士的昂扬斗志。诗句亦不凡激情,殊为不易。


    起句“秦川”放得非常妙!因为这首诗出自《秦风》,三秦子弟自古能打仗,老杜也是说“况复秦兵耐苦战”,所以袖底风此处“秦川”二字很高明!两联对仗亦可圈可点,工整。


    但“降虎”你举个旗子干什么?逗猫棒么?“降虎”不如“伏虎”,“旗”可以换一个东西。颈联扣题几至翻写。


    尾联抒情豪迈作结,“快进”像是看录像。。。“獠”虽无不可,但也太粗率了些。问题是一来有些像隐括了,二来文字上激情有余而含蕴不足,还可精进。整体还可以啦,能再跳出来一点更好。






(六)

读诗经 月出

文/秋枫


桂魄出云分外骄,仙舟载酒碧波摇。

凭栏怅惘千行泪,隔海难求一梦消。

帘罅金樽空对影,烛光粉靥叹孤桥。

又是蓬莱歌舞日,只闻琴瑟弄春宵。


    还是先来看看《月出》原诗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是一首写君王好色题材的诗,婉转的劝诫君王要关心民生而不是一味沉浸美色。



一苇点评


    起句很美,仙舟载酒应是虚景,但写得太实,从而失去根基。这句评语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仙舟载酒碧波摇”是不可能的对吧,作者这一句的用意应该是比或者兴,但是你写得太实了,太像在写景了,于是就显得假了,虽不至于毁全篇,但也影响了读者的共鸣。例如你写“仙舟载酒梦中摇”就没问题,你梦到啥都有可能,但哪里的碧波都没办法摇装着酒的仙舟。对啦,虚景一定要让人一看就虚,才能真实。你把个虚景写得跟真的似的,但又明显不是真的,就穿帮了。这一点,大家也都可以借鉴的,也是个小技巧。


    凭栏怅惘千行泪,隔海难求一梦消——颔联对仗有些问题,怅惘对难求,勉强;一梦消对千行泪,则完全跑。

一梦+消,主谓结构——消,动词

千行+泪,偏正结构——泪,名词

帘罅金樽空对影,烛光粉靥叹孤桥——这里“空对影”“叹孤桥”也不对,


  【空】对+影——2+1动宾词组,空是副词修饰对;

叹+(孤)桥——1+2动宾词组,叹是动词,孤是形容词修饰桥。

    尾联到底是日还是宵?


    这首《月出》本来的意思是批评君王太过好色,这点在尾联上有所体现,但整体主题表达还是不大到位。文字亦偏于绵软,失之厚重,可以再加强一下文字表现力的提升。






(七)


读(诗经《木瓜》)有感

文/丝雨


祖先受李琼琚报,似见流觞琴瑟邀。

今日森森起云阁,时人荡荡拜金潮。

尺墙阻臂千山远,毫子离心万水遥。

最是谁关天上月,倾怀无有倍凄寥。


原文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诗上月赏析的时候讲过,大家应该有印象。咱们来看丝雨的诗


苇点评


    丝雨这首是最像读后感的一篇,但也是最不像诗的一篇——理多而无情,说理苍白通透毫无回味与思考。

丝雨,诗,首先要抒情,你要有情有感再写,而不是这样的说教。


    起句的“祖先”如何得知?不如说“昔日”好了,又不确定是谁家祖宗;而“流觞琴瑟邀”则有些莫名其妙,不知从何而来——曲水流觞是文人游戏,与投桃报李,其实没什么关系。

    接下来两联,颔联对仗尚可,蛮工整但“起云阁”何指?是说现代的高楼么?


    颈联大概是想说人与人之间不像过去那么亲密无间了,但文字组织生涩,对仗有些僵。你的意思我憋了半天才勉强让自己捋顺了,实在太费解了些。


    尾联脱题。——或者你是想说找个朋友喝酒都找不着,但表达得不好,关键是也脱离了主题。

    总之丝雨这篇作品不是太令人满意,有时间你再琢磨琢磨,或者明天咱们小窗再细聊。





(八)


读《国风·郑风·狡童》作

文/静依


相对无言餐不共,满怀幽绪度寒宵。

卧难入寐耽新梦,坐又凭何驱寂寥。

愿似蕉枯心不死,恐如花谢蕊全凋。

千般朝暮若成忆,咫尺天涯一样遥。


原文

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一苇翻译:

那个冤家,不和我交谈,就是因为你,我吃不下饭。

那个冤家,不和我共餐,就是因为你,我欲眠难安。


    其实有点像打情骂俏,但《毛诗》说是表达不能跟贤人共事。。。讲真,我也没怎么明白怎么能跟贤人扯一块儿去,不管他了。静依很聪明,静依从原诗中提取了她要的主题,她的作品就是围绕“不能餐”“不能息”来写,自己的主题很清楚,诗句能够紧扣题意。


    看到没有,这个也是大家要学会的——哪怕同一首作品,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嘛。但是你自己的那个,你要拿稳,把握好,写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两联皆有可圈点之处,“耽新梦”“蕉枯心不死”都是很漂亮的句子。


    但是,静依没事可以找个联群,练练对仗,对仗上呢,明显对句不如出句,“凭何”生涩,还不如直接写“如何”呢;“蕊全凋”非诗语矣,可作“蕊先凋”。结句收束不错,基本表达清楚了。不足之处在于文字方面,还是材料少,文字运用不够灵活,多读多思多积累!






(九)

七律 读《凯风》思母

文/秋@韵


闲来无事翻书卷,一节《凯风》眼泛潮。

瘦影犹难门外见,乳名不再耳边飘。

人呼慈母何分地,儿唤萱堂唯梦邀。

别后千千愁绪漫,但期今夜可长聊。


原文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先来看下原作,上月也赏析讲过的,怀念母亲、颂扬孝行的一首诗。

    秋韵选题很好,扣题也好,适合这个婉转的韵部。是比较成功的一首作品。


    首句虽扣题,但系废词,以后不要这么写。如同让你写春游,你写起床先刷牙一样。


    颔联承接紧凑,对仗工整;颈联由“耳边飘”至“呼慈母”,顺畅自然,再以人、我对比略转入愁绪。收束至情,真切动人。


    最大的败笔在于四个白脚:卷、见、地、漫,四个去声,其中三个还同韵,又是一个上尾的好例子。比上回那个谁的还集中。。。


    今天白天在微信群里有位诗友发的五律,也是四个上声白脚。。。前天说白脚的时候提了一句,三个或者四个白脚,最好能够上、去、入错开,至少要做到两两错开。


   这种毛病,不是硬伤,可有可无。。。但是,再美的美人,要是一脸都是痣。。。咋也没办法美了,成雨打沙滩万点坑了。另外一个问题是文字失于浅白,没有蕴藉。


    咱们写传统诗词,要以古代书面语言(文言文)为载体来进行,这是其审美特质之一。可能有些诗友的古文读的少,基础不够厚实,那么就多读读,尽量背一些短小的篇章,来让自己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文字问题慢慢来。






(十)


闲读《诗经·静女》随笔

云知鱼


小桃无语半含娇,弱柳清风闲弄条。

俊逸萧郎方弱冠,静姝长发正齐腰。

一声柔媚樱桃动,两点灵犀意马摇。

寂寞嫦娥悔奔月,何如世上共春宵。


    鱼也是用了上次赏析过一作品,他自己写过赏析的话呢,理解是比较透彻的,相对好写,他这篇也是写得相当不错的。原文: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篇静女其实一点不静,往喜欢了说,是活泼可爱;不喜欢的话,就是比较闹腾,但甭管姑娘咋样,小伙子都爱的,美人嘛。。。



一苇点评


    云知鱼此作,选题、解题、破题、读后感还有韵脚,搭配得都不错,这样温暖的主题,用个绵软的韵部,妥妥滴。


    首联以景入情,小桃、弱柳,一来正是春天,春情萌动之际。。。


俊逸萧郎方弱冠,静姝长发正齐腰。——这个对仗有点拧巴,俊逸是并列的形容词;静姝是偏正的名词。长发对萧郎。。。亦颇勉强,方弱冠对正齐腰倒是真不错。。。






本期点评 一苇

本期制作 心淡薄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律诗一定得转承起合吗?
律诗对仗位置的六种变格
【吴门诗社】沧浪风诗词学校(大班)作业点评【七律】夏虫
竹韵诗评6.你的诗词为什么落选没有上刊?
【诗海选粹】无题作业点评 芦荻(4)
《格律诗创作快速入门》第15节—五律的第一种句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