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绿霞讲对联第九课《对联的“避”与“忌”》1.逻辑 2.音律 3.对仗

我们前面八课已经系统的讲了对联的平仄和词性对仗,这堂课主要逻辑,音律,对仗,三方面来把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单独拎出来,讲讲对联写作中的“避”与“忌”。

 

一、逻辑上的“避”与“忌”。

 

1.忌不合理简化 

每个字,不一定都能独立作为一个词,要靠字与字或字与词结合才能使用,如“科”与“学”合成,才变为“科学”一词,而“科学”与“科”或者与“学”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能否独立表达语意,是字与词的分水岭。

 

有朋友出国回来,写了首诗拿来我看,诗中颌联写道:

巴坦人烟渺;

伊兰风物稀。

 

我左看右看不知所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他去了巴基斯坦,“巴坦”就是“巴基斯坦”,“伊兰”就是首都“伊斯兰堡”,我抚额哭笑不得。得亏他去的不是“阿拉伯”不然来个“阿伯人烟渺”,我会以为他阿伯……

 

又如某地质学家去世,有人写道:

地家乘鹤去;

吾辈痛心多。

地质学家,在他笔下,成了“地家”,……如果不告诉你来龙去脉,不知道有谁还能看得懂的。

 

这种不合理的简化,是对联和写诗中都要忌的,简写要约定俗成,最起码要让人家看得懂,这是基本原则。

 

2.避歧义

一个词有多种意思时,尤其是不好的意思在句中也能解释的通时,在某些场合的使用中就要注意。譬如我写某景区的诗:

 

待到雾凇沾翠缕,

茫茫林海做仙游。

仙游原指求仙访道。奈何它也有死亡的意思。用在景区,人家就忌讳了。

 

又如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吴江观雪见寄》词:

“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老子在此处本来是“老夫”的意思,但是此处读来似解释为“李耳”,或者自高自大的人的自称,都可以……

 

像遇到这样的,建议还是换个词的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避免景象重复

上联已经提到过的东西,下联就不要重复再提,譬如:

 

山水四时容我静;

江河万里笑人忙。

这联里,上联“山水”已经概括了山和水,而江河是包含在水里的,所以这里江河就显得多余,联就出现问题了。如果上联是“山岳”那就又不一样。上联讲山,下联讲水,不存在冲突。

 

4.避免逻辑顺序颠倒:

即避免“主次颠倒”。上下联,或者说对联前后部分,最好按时间、或按程度、或按轻重远近,要有结构次序。

譬如马年春联:

玉马迎新岁;

金蛇辞旧年。

 

粗看这联好像没什么问题,事实上,仔细看,马年在蛇年之后,蛇年先辞,才迎来马年,而这联里,把顺序颠倒了,像这种问题一般来说是要稍微注意的。

 

另外比较常见的是,为了平仄或者其他,形成时间上的次序颠倒,如:

久避山间,不知唐汉;

偶来稷下,相论诗书。

 

历史上汉朝在唐朝之前,而这联里,为了格律,上联却生生的把唐朝放在了汉朝之前,这是不可以的,属于要避免的情况。此处若把“唐汉”改成“魏晋”,就没有问题了。

 


5.整体风格协调,避免头重脚轻

一副联上下联风格要一致,不能上联气势磅礴,下联无声无息,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譬如: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窝小鼠大山生


此联上联豪气干云,下联瞬间跌落泥巴。对比反差让人瞠目结舌…喜感是有了,但是除了无情对中会出现这种风格,其他地方是不适宜的。平时写联的时候要注意,上下联要相互撑得住才行。

 

 

以上都是我们常规写诗写联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细分到某一类联,譬如贺寿联,婚联,嵌名联的避忌,我们放到后面讲这一类联写法的课程里去讲。






二、音律上的“避”与“忌”。


1.对联句脚要遵循“上仄下平”的原则,忌“上下句脚皆平或皆仄”,或者出现“上平下仄”的情况。

古联有个别例子,例如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上联句脚“材”为平,下联句脚“盛”为仄,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直接借用,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偶然几例,并不能视为合理的平仄格式。

古人从遵守格律的严谨程度来说,律诗句式最严,骈文句式次之,散文句式和白话文句式又次之,这类直接借用的古体诗句式最宽,按照现在的规则去判断古人的联,出律的句子不少,但是极少会出现在律诗句式上面。

 

2.忌今古音混用

这是一个疏忽,很容易导致的情况,尤其是初学者身上出现的比较多,归根究底是对字的平仄掌握不够娴熟。例如这联:

脉脉春风花有约;

滴滴冷雨夜无眠。

上联“约”字是古仄今平,当处在上联句脚这个位置时,因为上联句脚要为仄,基本已经决定了此联从古音,而“脉脉”古音是仄的情况下,对应的“滴滴”这里就应为平声,而“滴”字却是古仄今平,所以是典型的古今混用,这里“滴”字出律。改成“凄凄”即可。

古音:

脉脉春风花有约=仄仄平平平仄仄

凄凄冷雨夜无眠=平平仄仄仄平平

 

若是不改“滴滴”,则此联从今音,上联的“约”字处就要更改成今音的仄声字,譬如“信”。

 

今音:

脉脉春风花有信=仄仄平平平仄仄

滴滴冷雨夜无眠=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联要么整条联都从今音,要么整条联都从古音,古今夹杂是大忌。




 

 

3.忌三平尾,避三仄尾

叶子彤会长在解读《联律通则》中对尾三仄、尾三平是怎样界定的。“尾三仄,是指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应平而仄,造成收尾三字均为仄声的情况。三仄尾在古人律诗中偶有所见,应该尽量避免出现,但在确实无法避开的情况下,也可入联。

尾三平,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三平尾在古人律诗中极为罕见,应该是律诗创作的大忌,五七言律句式对联基本上沿用诗律,故也以三平尾为大忌

   其实归纳起来,就一句话,诗律句式的五七言,最后三个字,三连仄要尽量避,三连平是大忌。

譬如:

四面江山放眼处=仄仄平平仄仄仄

一庭花草开心时=仄平平仄平平平(一字古音为仄)

 

“放眼处”,三仄尾,“开心时”三平尾,这就是出律的句子。完全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成“惊眼处”“会心时”就合律了,意思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四面江山惊眼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庭花草会心时=仄平平仄仄平平

 

既然所谓的三平尾、三仄尾是相对于五言律句、七言律句而言的,那么遇到只有三个字的小分句,全仄或全平时算不算三仄尾或是三平尾的问题呢,就比较好理解了,譬如被无数大家用滥了的:

灿灿矣,……

煌煌兮,……

 

即使是站在全仄对全平的立场,它也是符合规范的,谁叫它本身就只有三个字呢?如果说这三个字是尾,那么它的头又在哪里呢?

 

另外还有就是骈文句式或遇到成词的时候,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譬如:

心动/欲游/白马寺=平仄仄平仄仄仄(白字古音为仄)

脚残/已上/红花油=仄平仄仄平平平

 

这联其实也是符合规则的,因为“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位于河南洛阳)“红花油”(跌打良药),都是成词,成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看,只看最后一个字的平仄的。

 

提醒一下的是,参赛的时候,三仄尾和成词的情况,建议还是尽量不要出现。评审来说,规则是从严的,避也成了忌。

 

4.避同位重音

这个规则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读起来和谐,不至于拗口。我们说声律的存在,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声调铿锵的韵律感,譬如这联:

莺于花下睡;

人在画中游。

这联中“花”“画”同位同韵,虽然声调不同,读来依然会比较奇怪,把“花”改成“林”,即可。

 

又譬如:

故地情怀心上起;

古人意味此中寻。

 

这里“故”和“古”也是一样的同位同韵,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能避则避。最好把故地可以改成“旧地”或其他。

 




 

三、对仗上的“避”与“忌”。

1忌不规则重字与非虚词类同位重字。


对联中叠字与重字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

成都望江楼门联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

双扉开对郭, 熙熙人乐锦楼春 。

此联里,“滚滚”和“熙熙”为叠字,在同个位置上下相对。“滚”始终与“熙”对。


又如:

为公忙,为私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里“为”字始终与“劳”字对,“忙”字始终与“”字对,上下重字对的是始终一致的。

 

但对联中不能出现不规则重字。不规则重字指的是在对联不同位置使用了相同的字,而没有规律可寻。譬如:

东海金龙盘玉柱

南山彩凤落金枝

这里第一个“金”,下联同位对应的是“彩”,。第二个“金”同位对应的,却是“玉”,这是不允许的,属于病联。

 

但是如果把“玉”的位置换成“彩”,就变成了“异位互重”,就属于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了。就如同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这里“千古”和“一人”是始终相对的。然而位置上下交错。

对联中的同位重字,是指上下联相对应的位置用相同的字,这个分两种情况。

1.“之”“而”“以”“于”“者”等虚词作为上下联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这是对联从骈文中借鉴过来所留下的痕迹。


如我曾在中国孝义楹联大赛上的二等奖作品:

大德占百善之先,上报慈恩,下行教化;

高义拥千钧之重,心胸天地,肝胆昆仑。

这里上下联同位重的是“之”字,是被允许的。(后面两小分句句内自对)。

 

2.除以上虚字之外的       其他同位重字,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例如此联:

君不可负,只是心难负,负心者不容于尧舜;

天不可欺,谁言人易欺,欺人者如见其肺肝。

这里上下联的第二三字“不可”就是同位重字,虽然前人偶有这样的例子,但这种情况是不被规则接受的,不可以效仿。

 

 


2.忌合掌

合掌指的是上下联意思接近或者相同,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

例如:

四海传佳讯;

五湖报好音.

这是一副典型的合掌联,四海和五湖,都是泛指全国各地。佳讯就是好音.上下联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属于病联的一种。

 

又譬如常见的

族群荣万代;

家业盛千秋.

这里,“万代”和“千秋”泛指时间久远,都是一个意思,所以也属于合掌病联,农村常用这类作品偏多,但并不代表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当千秋指实际意义的一千年的时候,而万代还是指虚指的时间久远,它就不再属于合掌的范畴。

例如某祠堂:

丕振宗风昌万代;

远迁浙地已千秋.

这联上联说宗风大振子孙会世世代代兴盛,下联所宗族这一支迁到浙江有记载已经一千年,,这联里万代和千秋就不再是合掌,因为千秋有了实指,意义上区别于万代。

 

现在很多新人写联,容易流于一个误区,就是习惯性选用近义词,事实上,这种情况最容易导致合掌,譬如“正似”对“犹如”等。还有一种情况是近似合掌,这类更多见,如:

 

学海无涯,满腹诗文成乐事;

书山有道,三更笔墨助幽情。

这联上下联就缺乏一种张力,“学海”,“书山”,“诗文”,“笔墨”都围着近似的东西在打转,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合掌,但是已经很接近,格调就上不去。拘泥原地,拓展不开。这些都是写联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至于怎么避免合掌的问题,在上一课关于正对里已经讲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3.忌偏枯对。

偏枯对,就是指字面上看可以对,而实际构成不一样的词,往往指一个对两个的情况.例如偏正对并列.状谓对并列等。

如此联:

梦中烟火留深圳;

网上风云看沪杭。

深圳只有一个地方的地名,而沪杭,则是指上海和杭州两个地方,所以这是不匹配的,这联是有问题的。

 

又如:

春云收眼底;

丘壑在胸中。

这里“春云”是偏正,指春天的云,主体只有一个云。而“丘壑”则代表指山峰与河谷两种。这也是一个病句。

 

 

4.忌节奏不相称(注意“无情对”例外)

节奏不相称,这里指的是句式结构组成不同。这种情况除了无情对这种游戏对是允许存在的,其他都是不可以的,例如:

 

一线天/观云/无碍;

万山/风起/涛自来。

 

这联虽然字面上看对仗没有问题,但是事实上,上下联节奏不同。这样的联也是不被规则接受的。

 


以上问题要“忌”的,相当于对联里的高压线,跨过了就属于对联里的病句。要“避”的,则是没有明文的规定,但是是楹联界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作为初学者,不能不引起重视。

 


======================================================




 作者:应绿霞(网名:红袖流云)女,八零后,浙江绍兴嵊州人,现居宁波,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发展部主任,浙江省辞赋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广东文化学会春光诗社名誉社长,西山诗社南粤分社副社长,野草诗社理事,西湖诗社理事,宁波作协会员,《浙江诗联》杂志编辑。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诗刊》《党建》,《中国楹联报》等全国性刊物,数百次在全国征联征诗征赋赛事中获奖,作品悬挂于全国数十处知名景点牌坊楹柱,并多次担任全国电视诗词节目和大型楹联赛事评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概要
【对联常识】(一)
浅谈对联的基本常识
你不知道的对联小知识
【引用】【录】如何写对联
五律,七律,对联与对仗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