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耕文化的内涵:“应时、取宜、守则、和谐”
userphoto

2023.08.11 山西

关注

  农耕文化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那么,农耕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

  “应时”

  农业生产联系最直接的是时间与节气。

  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

  夏代的历日制度《夏小正》中,已把天象、物候、气象和相应的农事活动列在一起便于民间掌握。

  后来,又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人们依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直到今天,节气依然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依据。

  农业生产,本就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动,其时间性是很强的。

  因此,顺天应时是几千年人们恪守的准则,“不违农时”是世代农民心中的“圣经”。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应时,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重视。

  “取宜”

  取宜主要是对“地”来说的,即适宜、适合。

  中国传统农业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把“三宜”看作是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守的原则。

  种庄稼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取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我们的祖先在农事活动中很早就懂得了“取宜”的原则,周祖农耕文化中的“相地之宜”和“相其阴阳”理念,就是“取宜”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指导人们认识自然和从事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守则”

  则,即准则、规范、秩序,它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崇尚和谐、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和谐”

  农业是农业生物、自然环境与人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这就是农业的本质。

  “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明的脐带:农耕文化
中华农耕智慧惊艳世界
赤峰地区农耕文明演进和二十四节气文化
《中国农耕文化探源》
立春将至,老人说立春这天的天气状况,影响年景收成,准吗?
从字典附录到联合国非遗名录:24节气的“认证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