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芝风:宋德珠老师的最后一课


宋德珠《杨排风》

宋德珠老师的最后一课

胡芝风

最近,我邀请宋丹菊为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的“2004年表演导演讲习班”授课。宋丹菊当年是北京京剧院的一级演员,她很好地继承了她父亲宋德珠的宋派艺术,并加以发展。她的刀马旦戏、武旦戏和花衫戏蜚声剧坛,获第五届梅花奖,现在是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她主编了《珠光影菊》和编撰《旦角角步》(小编注:原文如此)等教材并写了多篇戏曲论文。她在“讲习班”的讲课,从理论到实践,生动地向学员们讲述花旦、刀马旦等行当刻画人物形象的表演特征,并示范教导宋派、荀派、筱派各流派旦角的步法等身段, 她还讲述她继承发展宋派《改容战父》这出戏的创作经验。她的讲课在学员们中的反响热烈。

我仔细地听着她的讲课,眼前不觉浮现出当年见到她父亲宋德珠老师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宋德珠老师是京剧界四小名旦之一,建国后较少登台献艺,60年代后大多时间在石家庄河北省戏校教学。宋派艺术“ 武戏文唱”的表演风格,身段形态的韵律美和对比鲜明的节奏美早就闻名遐迩,翁偶虹先生把宋德珠老师的表演赞誉为“ 美、媚、脆、锐”。宋德珠老师毕业于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焦菊隐先生任校长。文化课学习戏曲史论、编剧,还有外语课等;专业课,有王瑶卿、九阵风等师辈传授学习武旦、刀马旦、花旦、青衣等行当以及昆曲。并得到了梅、程、尚、筱等流派艺术大师们的指导。他是位杰出的创新艺术家,他广集各家之长,尤其融化吸收荀派、筱派艺术之精华。他还关注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国内外的音乐、舞蹈和绘画等,从中吸取营养。出于我对身段美的特别偏爱,所以,对宋老师的身段表演和创新精神十分神往,心中一直怀着一种仰慕,希望有机会能向他请教求学。 


宋德珠《小放牛》

1984年,剧协江苏分会派我到北京观摩现代戏会演期间,听说宋德珠老师在北京住院养病治疗。我便找到宋丹菊家里,由她陪着我一同到卫戍区医院去探望宋老师。路上宋丹菊告诉我宋老师患的是咽瘤,我听了不由得心头一沉。

我走进病房,宋老师正在输液,虚弱的身体裹在白色的床单里,显得十分瘦小,他侧着身子,两眼微微闭着,清癯的面颊呈现重病患者特有的焦黄倦容。丹菊叫了一声:“ 爸,胡芝风看你来了。”我走近去,轻轻叫了声:“宋老师!”宋老师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却像早 就和我相识那样,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来了,去年就听说你要来学戏,坐,坐……”说着,他费劲地试着想欠身起来。我和丹菊急忙把他扶住,让他仍旧躺下。这时,我看到宋老师从脖颈到胸前的表皮,因放射治疗烤成了枯焦的深暗色,不由得一阵焦虑袭上心来。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他才好。没想到宋老师没有半点闲话,既不和我谈他的病情,也不聊家常,开口就和我谈起戏来,他说:“我看过你演的《李慧娘》的录相和电影,演的很好,唱戏就是要这样创新。”他喘了一口气,接着说:“不过,你的圆场还不够顺溜……”他说起他幼年时练圆场下的苦功:“从前,我们旦角还要练'跷’ 功。冬天,在院子里洒上水,结成了冰,就穿了跷在冰上练台步,跑圆场。真难哪!可这样练出了真功夫,到了台上就自如了。现在跷功不提倡了,可是我们对腿功的要求可不能降低啊!”宋老师的这番话,使我受到很大鞭策和启发。我也曾听人说过,他打把子时,对手转一个身的速度赶不上他转两个身快,可见他脚功之硬。接着他为我传授他研究跑圆场的窍门,他的脚步用“盖步”的方法:如果向左跑圆场时,两只脚都左侧用力,向左撇,向圆心方向“盖”去。此后,我按宋老师的办法练功,我的圆场水平果然提高了。后来,我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做戏曲理论研究工作后,琢磨宋老师的“盖步”圆场快而美,原来是有物理原理的:凡是圆周运动都会产生离心力,人跑圆场也不例外。宋派的圆场,双足都用靠圆心的一侧用力,使人体与地面形成一定的斜度,产生的向心力,就抵消了离心力的作用,使“圆场”的圆周运动加快速度,这是艺术技巧的科学原理。

宋老师一谈戏,他的倦容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面庞露出兴奋的笑容,两眼也显得炯炯有神。他要我把耍枪花亮相后下场的身段比划给他看。宋老师要对我具体进行指导,我当然求之不得,但是,我见他身体这样虚弱,实在不忍心让他老人家太费精神,我正在犹豫,丹菊轻声对我说:“你做(身段)吧,他老人家会高兴的。”于是我便脱下了凉鞋比划起来。宋老师认真地看着,一边为我指出:“你看,你亮相后,马上起步下场,身段显得'干’,不够优美。我是先用腰部画“云手”,再慢慢起步……丹菊,你做一下扈三娘枪花亮相下场的身段。”丹菊也脱下了凉鞋为我示范。她一番枪花,手势勒住马缰绳戛然亮相,接着,只见她慢慢地松腰,腰部的“云手”带动着上身的肩、背,同时,脚下慢慢地画着“圈”渐步后退,然后突然再勒缰绳,疾驰下场。她的体态刚柔相济,节奏徐疾有致,身段快时迅利酣畅,慢时悠然娇甜,显得那么婀娜多姿。宋老师看到我惊喜的神情,慢慢地为我讲解说:“刚才丹菊表演的扈三娘身段中,用腰部来“云手”,这是我观察风吹荷叶的动态中琢磨出来的,这里用来表现扈三娘刚中有柔的妩媚体态;脚下画着“圈”慢步后退的身段,是我平日看到马匹在起步前,先用马蹄触地的动作中悟出来并吸收了滑冰后退时脚画圈的姿态所创造的身段。你练练,以后可以用在你需要用的地方。”宋老师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观察生活到提炼生活,这是他艺术不断创新的源泉之一。 


宋德珠《蝶恋花》

当年,戏曲舞台上的刀马旦、武旦等行当表演,偏重技巧,忽略美感,甚至把旦角演得像男性。宋德珠老师的繁复身段技艺和武打的全过程,把女性体态美、神情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美不胜收。宋派艺术开创了刀马旦、武旦等旦角行当身段讲究女性美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武旦挑大梁的先河。 

这几年,我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导演实践中,发现宋派所讲究的身段韵律美等,是达到戏曲身段“诗化”的科学方法。适用于所有旦角行当,甚至适用于任何其它的行当身段表演,因为凡是戏曲的身段,都应该是“诗化”的身段。当然,需要根据行当和人物性格去调节“云手”等各种方法的分寸感。现在,我似乎领悟到翁偶虹先生对宋老师表演艺术特征“ 美、媚、脆、锐”评价之精辟,在于他是从美学层次上,对宋老师表演的形体姿态之谐调优美、身段神情之鲜灵甜艳、亮相力度之干净爽利、舞蹈节奏之敏捷迅利等艺术风格,所作的全方位的概括,也是我们掌握宋派艺术美的重要科学规律。 

我和丹菊正在比划身段,护士为宋老师送来了牛奶,丹菊用汤匙一口一口地喂宋老师喝,但他没喝几口便吐了出来,费劲地轻声对我说:“过几天,我就能吃一点东西了,就会有劲,我再给你好好的说戏……”不知为什么,宋老师的话,使我心头一下揪了起来,一阵心酸,眼眶湿润了。 

怎么也没有想到,那天分别后的第四天,宋老师离开了人世。 

追悼会上,我含泪凝视着躺在花丛中的宋老师安祥而枯瘦的遗容,默默地想:宋老师一生教了那么多的学生,上了那么多的课,可我只学到了一堂课,我是多么遗憾;但是,我又想,我学的这堂课又是那么特殊,是宋老师他一生教授的最后一堂课,这最后的一堂课不是在教室,也不是在排练房,而是在他与死神搏斗的病榻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指点我这个初次见面的后辈,为此,我又感到无比的幸福。应该说,宋德珠老师留给了我留给了戏曲事业很多很多。宋派艺术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我们要努力开掘、继承、发扬和研究。宋老师为戏曲表演和教育事业竭尽毕生精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力量,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敬业,努力追求戏曲事业更灿烂的明天。 中国戏剧2004-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为旦角,武旦和刀马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程大师-略谈旦角水袖的运用
“四小名旦”
【名角名家】纪念京剧艺术家宋德珠专场
德艺双馨世人敬 珠镶玉盘耀梨园——与师父宋德珠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里
“文武昆乱史依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