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有的吃过,有的见过,有的没听过!

北京真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都说这老城故事多,就算单说起老北京的小吃来,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所以这回就说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三样,这十三样就是所谓的老北京十三绝,分别是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糖耳朵糖火烧糖卷果、面茶、焦圈、炒肝、馓子麻花、奶油炸糕、蛤蟆吐蜜、姜丝排叉不知道这些您是不是都尝过?

艾窝窝

艾窝窝是一款用糯米制作而成的糕点,它的颜色雪白,质地粘软,味道香甜,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口味,算是很大众化的小吃了。以前每到春节前后,小吃店都要摆上艾窝窝,一直卖到夏末时节,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了。

驴打滚

驴打滚和驴肉没有关系,它是用黄米制成的豆面糕,黄米里面卷着红豆沙,外面再裹上一层黄豆面,就像是野驴在地上打滚卷起的黄土,因而得名驴打滚。不过现在卖的驴打滚大多改用江米或糯米制作了,但是颜色还是呈黄色,也是受大众喜爱的一款小吃。

豌豆黄

豌豆黄可是北京春季时节必吃的一款小吃,它是用上等白豌豆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其色泽浅黄、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据说慈禧太后曾很喜欢吃,在老北京的庙会上非常受欢迎。

糖耳朵

糖耳朵的形状酷似耳朵,其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蜜麻花。

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糖火烧是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成,其味道香甜绵软,很适合老年人吃。

糖卷果

注意是糖卷果而不是糖果卷,可别把它当成糖果了,糖卷果主料是山药和大枣,再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裹入油皮中先蒸再炸制作而成,因为具有美容功效,所以很受女性的喜爱。

面茶

面茶可不是茶汤,它是用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面茶表面的芝麻酱是被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淋上的。面茶的口味咸中带甜,吃起来很讲究,老北京的传统吃法是不用勺子,把碗端起,拢起嘴巴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要吸溜着喝才行。

焦圈

焦圈外表就像是一个金黄的手镯,其焦香酥脆,风味独特。苏东坡曾写过这么一首诗来描绘焦圈:“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可见千百年来焦圈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炒肝

炒肝相传是由宋代的“熬肝”和“炒肺”演变而来的,是以猪的肝、肠为主料,辅以淀粉勾芡制作而成。早先讲究吃炒肝时沿着碗边吃,现在人们都用起了勺子,早没有那些讲究了。关于炒肝还有许多有趣的俏皮话,比如骂人的时候可以说:“你这人怎么和炒肝似的,没心没肺!”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炸制而成,是麻花家族中一员,据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秦汉以来逐渐成为了“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的外表呈圆形,吃起来外焦里嫩,奶香浓郁,并且非常有营养,易消化,通常选用上好的面粉和奶油炸至而成。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说白了就是豆馅烧饼,在烧饼烤制过程中会出现裂口,导致里面的豆馅流出,就像是从一只大蛤蟆嘴里吐出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蛤蟆吐蜜。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是排叉中的一种,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或者蜜排叉。顾名思义,它的原料中有鲜姜,因此得名姜丝排叉,排叉最早是作为满族的一道“茶菜”出现的,所谓茶菜就是饮茶时吃的菜,后来排叉这东西逐渐风靡于老北京天桥,成为了北京传统小吃之一。

盘点完这小吃十三绝后不由得有些感慨,老北京的这些小吃现在很多都吃不到了,那些个老味道,相信不少人还会时不时地怀念一下吧。北京在发展,但是传统文化也逐渐消失了,令人唏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大搜罗!我的胃已经蠢蠢欲动了!
北京最有名的18种小吃,每一种都是老北京人的最爱,你吃过哪几种
2015年度北京最火爆小吃榜单
老北京的味道:小吃十三绝。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这才是真正的北京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了解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