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甲骨文的两大功臣,没有他们,将造成历史重大遗憾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河南省安阳城西北5里处的一个村子,由于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当地人以为是中药中的龙骨,于是当作药材治疗疾病。


一天,一位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偶然来到这里,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回了一些龙骨。他把从河南安阳搜求的几样宝物推销给了在京城为官的山东老乡王懿荣,其中就包括小屯出土的龙骨。

 


王懿荣祖籍烟台福山,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学识渊博,对金石、版本、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王懿荣首次接触到这些甲骨,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仔细琢磨这些龙骨,发现上面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大大小小的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版!他苦思冥想,查阅资料,大致判断这龟版肯定是三代遗物。他通过多日的研究,成功地识别出了一些象形字。



在初战告捷的基础上,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此后,他又从龟版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对照《史记》,得到了初步的印证。至此,王懿荣的疑惑彻底解开了,这就是商代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



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很快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王懿荣曾邀请了很多学界名流到家中做客,传阅着这3000多年前的文字。可以说,王懿荣对甲骨文的保护、识别有开创性的贡献。


但天不假年,一年后八国联军入侵,王懿荣殉难,没来得及对所藏甲骨进行全面研究,因而没有留下此学的论述,殊为憾事。



到底谁是发现甲骨第一人的问题上,历史上还有王襄于1898年最先发现的说法。



王襄1935年在《河北博物院半月刊》上发表的《簋室题跋》中记载,安阳殷墟小电村农民收种植的花生时,在土中发现了带字的甲骨。这些甲骨文不但当地人不认识,就连经常来小屯村收购文物的古董商也不予收购。


直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潍县古董商范寿轩在天津出售古代文物时,拿着甲骨文向孟广慧和王襄请教,孟广慧判定可能是古代的简策,便促其前往收购。


1899年秋,范寿轩从小屯村买了一批甲骨带到天津以一字一两白银的价格约请王襄和孟广慧前去挑选,但是两人均不富裕,所以只好尽力收购了其中一部分。字多的甲骨,很珍贵,范寿轩就带到北京王懿荣那里,王懿荣以一字二两白银的高价悉数购买收藏。

后来王襄一生埋头甲骨瀚海,先释其文字,探其源流,继而推其繁衍引申,加以整理,辛勤著录。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初期,他尽管清贫,却多次拒绝了外国商人的高价诱惑,直至将毕生搜购珍藏的甲骨文全部献给了国家。


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藏》—— (4-1)甲骨档案·商代龟甲 


总之,在遇到了这两位有识之士后,殷墟甲骨才从药材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的这一古代文物继续人为地毁灭。














中国集邮 | 不仅有集邮的自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骨文的发现及主要内容
0103甲骨文-中小学简明文学史之语言文字简史
考古中国: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甲骨 商朝甲骨文发现解读史
揭秘甲骨文造假内幕,造假“天才”只字不识,竟骗倒一众国内外专家
[转载]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范维清与范椿青
认识一个字 奖励10万元:安阳甲骨文的百年命运|甲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