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演类项目(国内篇)——河北大鼓鼓书

           大鼓与鼓书是中国曲艺曲种分类中一个类别的两种称谓,主要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北京琴书、河南坠子温州鼓词等数十种。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市的广大城镇与乡村。其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这是不可缺的),另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鼓架依不同曲种有高矮之别),以鼓箭(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多以檀木制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大鼓的文学脚本称为鼓词,基本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体。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说,中、长篇则有唱有说。人们往往称唱短篇为唱大鼓,唱中、长篇为唱大鼓书。大鼓的唱腔音乐结构为板腔体,唱腔曲调多源于流行地的民间音乐及地方小调,并用当地方言语音演唱。音乐唱腔是区别不同大鼓曲种的主要标志。


            西河大鼓是大鼓族群里最大的一个家族,它的历史较长,观众面最广,流行于河北、山东、天津、北京以及东北、西北等广大地区。西河大鼓用河北语音,有说有唱。演唱曲目早期多为中、长篇,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进入北京以后,著名艺人赵玉峰对西河大鼓进行了较大的革新,他改河北语音的“怯口”向京音、京字靠拢,还吸收了姐妹艺术的演唱技巧,形成了影响较大的“赵派”西河大鼓。1940年前后,有马连登、马增芬父女专攻短篇曲目,只唱不说,唱腔丰富,板式多变。

            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增芬(19211987)享名曲坛。她讲究唱工,字清音正,行腔秀美,表演细腻。她演唱的《绣鞋帮》、《游湖借伞》、《江竹筠》等很受世人欢迎,她演唱的《玲珑塔》堪称一绝。《玲珑塔》是描写一座高13层的玲珑宝塔的景致,唱词似北京的绕口令,演唱以活泼、伶俐的贯口引人入胜。“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子一盏灯,一个金钟整四两,被那西北风一刮,呜嘞哇啦响呜儿嗡儿”。全篇多处出现这种垛句,马增芬唱得如同小溪流水,湍急而清澈,在极快的节奏中吐字干净利落,旋律起伏有致。她那华丽甜脆的声音,给观众以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之感。


            乐亭大鼓,又称乐亭调,是河北省主要地方曲种之一。它发源于唐山市乐亭县一带农村根据当地语言、音调、文化传统创造,并经过历代大鼓艺人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中期已形成完整的唱腔体系,清乾隆六年(1741)正式定为乐亭大鼓书,恭亲王在观看演出后又赐名乐亭大鼓,此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乐亭大鼓书自清代进入全盛时期以后,始终在曲艺界占有主要地位,在北方广大农村有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乐亭大鼓书说唱高手辈出,唱腔、板式不断创新,演唱内容不断丰富,演出书目有长、中、短、微篇共计150多种,自清代以来的温荣、赵永焕、吕占山、陈俊山、郑云来、王佩臣等人为乐亭大鼓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乐亭大鼓书在内容上主要有征战御敌、历史故事、侠义公案、神话传说、寓言杂事五大类。其唱腔属于板腔结构体,这种唱腔委婉清秀优美动听,褒忠斥奸情感切切。脚本有长篇、中篇、短篇和微篇,唱词多为十言和七言,主要板式有慢板、四平板、二六板、流水板。伴奏音乐主导乐器为大三弦,辅以皮鼓、铁板击节。

            乐亭县大鼓曲艺队是河北最大的乐亭大鼓组织,目前有演员50多人,主要的保留书目是《杨家将》、《呼家将》、《小八义》、《凤仪亭》、《西厢记》、《平原枪声》、《桐柏英雄》、《韩英见娘》等。


           


  


· 如何关注 ·

A查找公众号:大世界19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鼓与鼓书概述
大鼓[中国传统的曲艺曲种之一]
乐亭大鼓史话
曲艺种类介绍(4)——鼓曲(鼓词类)
乐亭大鼓
唐山乐亭大鼓你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