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被认定5000余件文物,原来还有这么多宝贝!

历史,不应只躺在书本里

岁月模糊了记忆

全新的时间、地域

却把古老文物的轮廓

衬得愈显清晰

那些生动的、沉重的

色彩斑斓的、精雕细琢的历史

它们就在那里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静候穿越时空的一瞥

揭一个谜底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就认定了5000余件文物,接近藏品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有400多件被认定是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这些数量,让厦大位列全国高校前茅。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著名博物馆(中国共有137所博物馆入选),也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所人类学专科博物馆。现有五个展室和一个碑廊,共有8000多号藏品,包括旧、新石器时代、商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文物,以及少数民族、闽南风俗、南洋民族的文物,还有从猿人到现代人进化的系列模型和宗教石刻。陈列品展示人类及其文化的进化,侧重展示中国东南地区文化和南洋诸岛文化。


大 唐 三 彩 

  

  这里有怒目圆睁威风八面的天王像、栩栩如生的西域骆驼俑、高大健美的束尾宝马俑,也有各种按比例缩小仿制的唐朝人民的生活用品,还有神秘讲究的魂瓶……最值得一提的是馆藏的人物俑。既有胡人,也有汉人;既有男人,还有女人。胡人深目高鼻,落腮胡子,面容粗犷,肌肉发达,反映出强悍豪放之气。女俑则婀娜多姿,衣着华丽,发髻高耸,体态丰腴。人类博物馆的唐三彩釉色漂亮,不论是从种类还是器型上都很丰富,为我们研究路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鉴 照 古 今 

  

  人类博物馆馆藏的铜镜年代跨度大,从战国到清朝,一应具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把馆藏铜镜全部展出,就能看出中国古代铜镜的形制与纹饰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这就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铜镜发展史,映出一个民族对美的追求。如今,它们大多被时光染上铜绿,已经不能够再清晰地照亮人们的面庞。但我们依然可以透过岁月的剥蚀,揣测当年这些铜镜当年映衬的容貌。而且,它们的秀雅、它们的玲珑,也成为被我们凝望的美的存在。


千 年 窑 火

  作为瓷的国度,似乎每一个博物馆都不能缺少瓷器,人类博物馆也不例外,这里珍藏的瓷器更是种类繁多,从元青花到清粉彩,从绿釉行军瓷枕到白瓷犀角形酒杯,不仅年代跨度大,而且样式多。


山 海 的 儿 女 

 东 南 少 数 民 族 

  这里有一套完整的闽东畲族祖图、祖旗、祖杖以及服饰、闽西南客家族群的蛇王像、土楼和庙会场景以及疍民的服饰。谁会想到,在漫长的历史中,在远离城镇的深山密林里,在烟波浩渺的茫茫大海上,居然有这样一个个独特的族群,靠着山傍着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信仰,传承着部族的血脉,他们是山海的儿女。


太 平 洋 上 的 精 灵

 南 岛 语 族 



  在这里可以看到传说中的“贝珠衣”。这是人类博物馆的镇馆珍宝之一。这件制作精美的贝珠衣,就是1929年厦大人类学系林惠祥教授在日据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高山族考察时从台湾带回来的,是不可多得的“宝衣”。这件贝珠衣上面有六万多颗贝珠,穿成约3000串,再缝缀于布上而成。这些贝珠是由大的贝壳敲碎后,经过打磨、抛光、穿孔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的,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一件,十分珍贵。目前,制作贝珠衣的手艺已经失传。要知道,在原住民部落中,包括在人类早期文明中,人类是以贝壳作为货币的,一个人拥有的贝壳越多,说明这个人越富有,在部落中的地位就越高。这件贝珠衣上有六万多颗贝类,足以证明它的主人在宗族部落里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馆中还展出了丰富的南岛语族代表性器物:包括澳洲土著的飞去来器、婆罗洲大刀和摩洛族大刀,这是南洋原始部落中猎首习俗的体现,其中婆罗洲大刀两端还系着被砍头者的头发,可以想见这种猎首习俗的残忍。


梵 天 之 物 

  

  馆中还珍藏着许多佛教器物,其中较为特别的要数这卷贝叶经。贝叶经是用铁笔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文字是梵文。当初唐三藏西天取经,取回来的就是这种经文。


神 秘 的 西 南 

  

  展厅中展示了汉族民间文物和西南少数民族文物,有西南地区的铜鼓、喇嘛教法器还有写有纳西族东巴文字的书卷。这些铜鼓和法器有神秘的纹饰,反映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独特文化。我们能够看出其中的星象、青蛙等符号,但是我们无法解读其中的神秘意义。那是部族德高望重的巫师与上苍对话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外人而言,是秘密。如今,这些铜鼓、法器寂静地陈列在人类博物馆,铭刻着人类与自然天道的和谐统一,如同饱经沧桑的部落长老,波澜不惊。当初使用这些法器的巫师早已化为尘埃。这些法器是否还记得在那一个个篝火映红星空的夜晚,自己向部族传递天意的神圣使命?


科 举 小 抄 

  

  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是科举夹带小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考试制度源远流长,作弊的现象也其来有自。这件《汲古轩礼记解》上面精美细小而清晰的字体,小小的一页上密密麻麻写了380字,让我们感叹不已。


醉 墨 厦 园 




  目前馆内展出了几件珍贵的名家字画。其中有一幅对联就是林则徐所书,骨力丰厚,气势豪放,展现出这位封疆大吏的刚毅果决。而其他的扇面、画卷,不论画的是鲜妍生动的花卉虫草,还是深远磅礴的全景山水,无一不是奕奕夺目,大放异彩。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坐落于科艺中心对面,在每一个日子里,它被同学们经过无数次,也被错过无数次。若不是亲自走进馆内探寻一番,也许你也不会相信,许多我们想象中已然褪去颜色的历史,如今依旧完好地封存在这座老楼里。秦时明月、汉唐风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都在踏进这座楼的那一刻,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当然,馆藏珍贵文物绝不仅仅只有介绍的这些,比如萨满教的巫师面具、雷震子雕像、鼻烟壶等。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展品与它们背后的故事,还需自己到博物馆中一饱眼福。



  站在博物馆门口,望着徐悲鸿先生亲笔题写的金漆大字“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不禁心生景仰。不得不说,这座人类博物馆是厦门大学的骄傲,更是厦门大学学子近距离感受历史与文化的最佳选择。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历经了战争年代的动荡,人类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部分散逸、下落不明。这些宝贝可能依旧静静地深埋于某片芳草地之下,也可能在潘家园古玩市场的某个地摊上,抑或甚至早已流落海外,被收入某个贵族世家的宝库中。希望有朝一日这些宝贝重见天日时能够回到人类博物馆的怀抱,与其他馆藏文物团聚。



参 观 提 醒 

  作为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厦大人类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不含寒暑假)8;30至11:30,14:30至17:30,免票入场,现场配备义务讲解员。

  如果您想参观,从厦大西村校门进去,沿着群贤路往前直走,在厦大科学艺术中心附近就能找到厦大人类博物馆,是一栋三层小楼。其中,一楼、二楼为展览区,共四个展厅,2400多平方米。展出内容包括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与进化、中国文明史文物、中外民族文物、民族宗教石刻等四个部分。因为文物存放对室温有严格要求,一般要求控制在20℃至25℃,所以展厅内常年24小时开着空调。




厦门大学

整理:黄泽南

摄影:刘舜

采访:徐淦、黄泽南

部分图来源: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侨故事 | 无法忘却的纪念(上)
厦门四个小众景点,每个都赛过鼓浪屿和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随走随拍(9)
早安,厦门大学 图片
中国唯一的道教文物收藏馆,收藏有天师镇宅灵符和阳平治都功印
冬天在厦门游览博物馆,其中一个跟人类有关,一个跟失恋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