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生儿黄疸---母乳之祸?

各位妈妈们经历了孕期的种种艰辛和不便,宝宝终于平安来到世间。可是没过几天,刚出生那个白白净净的小娃娃慢慢的变的有些“泛黄”,这是怎么回事呢?月嫂或者家里的长辈可能说这是母乳性黄疸,那么是不是妈妈的母乳导致宝宝变成了“小黄人”了呢?这个黄疸,到底是怎么回事?


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医学上成为“黄疸”。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既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严重表现,而且严重的黄疸可以引起脑部的伤害。


一、生理性黄疸

说它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因为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对氧的需要,产生大量红细胞。出生后宝宝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新生儿不再需要那么多红细胞,因此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另外,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为70~90天,而成人为120天;在加上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处理和排泄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而成的胆红素,所以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造成新生儿在生后2~14天内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特点是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间接胆红素增加。足月儿胆红素不能超过220.6微摩尔/升(12.9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能超过256.5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但是生理性黄疸不仅有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家族和喂养方式不同而异,东方人、印第安人生理性黄疸范围较白人广。大多数新生宝宝的黄疸都是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血胆红素增高的现象,对新生儿没有什么危害,也不需要治疗。


有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轻者课件面部和颈部出现黄疸,重者躯干、四肢出现黄疸,大便色黄,尿不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可有轻度嗜睡和食欲差。正常新生儿7~10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2~4周。



二、病理性黄疸

有少部分新生儿因为某些疾病出现了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危害宝宝的大脑(发生核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受累终身,甚至死亡。因此关键是要辨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免贻误或扩大诊断和治疗,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上海。如果宝宝出生后24小时就出现黄疸超过85微摩尔/升(5毫克/分升),而且每天黄疸进行性加重,每天以85微摩尔/升(5毫克/分升)上升,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呈橘皮色,或者皮肤黄色晦暗,大便色泽变浅,呈灰白色,尿色深黄,或者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超过2周,都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诊。


那么说了这么多,家长如何观察宝宝呢?可以在自然光线下,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染;如果躯干部皮肤皮肤黄染,则为中度黄染;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在黄疸发生后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必须尽快送宝宝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三、母乳性黄疸

近年来,一些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的黄疸不随着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黄疸可延迟28天以上,程度以轻度至中度为主,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这种黄疸被称之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出黄疸。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出生后5~7天;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是出生后6~8天,高峰时间是出生后2~3周,消退时间可达6~12周。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母乳性黄疸呢?


1、喂养方式

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会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这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重要原因。


2、母乳原因

母乳性黄疸儿的母乳促进了胆红素的重吸收。母乳中某些特殊脂肪酸与胆固醇含量高,由于它们的作用,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导致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而牛奶和非母乳性黄疸儿的母乳可以抑制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近研究发现,母乳中有一种因子发生在母乳性黄疸的母乳中活性强,其对影响婴儿胆红素代谢的肝功能成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在消化母乳时刻导致远期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3、肠道微生态原因

胎儿期间宝宝的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后,大量细菌从口腔、鼻、肛门以及皮肤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出生后第三天接近高峰,逐渐建立并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这些细菌不但参与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而且还合成K、B族维生素,同时肠道中某些细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转化肠内的胆红素,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但是有的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早晨而经母乳喂养者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母乳性黄疸,尤其是出生时体重低于1.5千克的早产儿,主要是以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其原因可能是与早产儿的肠肝循环增加,以及母乳中某些银子含量高、活性更强有关。


四、黄疸宝宝的家长应该怎么做


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宝宝的眼睛开始观察起。


2、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

经过肝脏处理的胆红素会经由肠道排泄,大便因此才会带有颜色。如果肝脏肠道发生问题,如肠道闭锁,胆红素在肝脏堆积无法排出,大便就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越来越淡。与此同时,妈妈发现宝宝的皮肤也出现变黄的趋势,就必须立即带宝宝就医。在正常情况下,必须在宝宝2月龄内尽快治疗。


3、保证宝宝充足光照

宝宝和妈妈一起出院回家后,白天应该让宝宝裸露身体直接晒天阳。因为阳光中的蓝光能够让胆红素在光化反应下改变结构,便于被宝宝排出体外,尽快远离黄疸。同时可以适当给宝宝补水,加速宝宝内循环。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阿勇黑布保护宝宝的眼镜,因为蓝光照射可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夏天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阳光不强烈时。


4、保证新生儿生后早开奶,吃得饱

孩子出生后半小时就要开奶。新妈妈一定要做到勤喂,在24小时内哺乳8~12次,或者更多。妈妈还需要仔细观察宝宝是否确实有效吸吮到乳汁,使宝宝充足的摄取乳汁。每天尿6次以上,大便1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表示奶量足够。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确实母乳不足,需要找催乳师开奶疏通,是在不行需要添加配方奶,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吸收,有助于黄疸消退。


5、母乳性黄疸患儿需要断母乳吗?

排除了其他引起新生儿黄疸产生的病因,确诊是母乳性黄疸后,一些处理事项需要家长注意。


一般母乳性黄疸的孩子需要继续哺乳,而且勤喂母乳,保证每天8~12次喂养,促进肠道蠕动以及大便排泄,有利于黄疸消退。如果总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光疗,改用配方奶(最好是用小杯子或者勺子喂奶,不要使用奶瓶,否则停母乳3天后宝宝会拒绝妈妈亲自哺喂,不利于母乳喂养成功),黄疸可以消退一般,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虽轻度上升,但随后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退。在此期间,妈妈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获得充足的奶量。对于血清胆红素在15毫克/分升~20毫克/分升(256.5微摩尔/升~342.0微摩尔/升)的患儿建议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进行光疗。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微摩尔/升)时应警惕,及早干预。


早开奶,勤吸奶,保证孩子的奶量,让孩子吃饱,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大便排出,仍然是减少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有效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为什么拉绿便?惊吓?着凉?更重要的九个原因,家长要了解
光屁股晒太阳黄疸退得快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退的快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要命的新生儿黄疸,当心自己的无知让宝宝多遭N多罪!
新生儿黄疸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无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