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组成】半夏 12 克,黄芩 10 克,干姜 10 克,炙甘草 10 克,人参 10 克,黄连 3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半夏、干姜驱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痞止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的不振,故补之以人参,和之以草枣,此为呕而肠鸣、心下痞硬的主治方。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 149 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 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 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 10 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注解:水因热激故呕而肠鸣;胃虚邪凑故心下痞硬,半夏泻心汤主之。 【辨证要点】上热下寒因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
【验案】程某,女性,33 岁,病历号 37488,1967 年 3 月 7 日初诊。原有肝炎,近一月来恶心纳差,心 下痞满,腹鸣便溏,舌糜且痛,苔黄,脉细弱。证属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半夏泻心汤:
半夏 12 克,党参 10 克,黄芩 10 克,黄连 6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生石膏 45 克 结果:药服三剂证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