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风内动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userphoto

2024.03.24 江苏

关注

肝风内动,是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病情。

病发多因年高肾亏或房室劳倦,七情内伤,饮食失调等综合致病;

也可因温病邪入下焦,阴血耗竭而发病。

其治疗因证而异,肝阳化风,治宜平肝熄风;

热极生风,治宜清热熄风;

阴虚动风,治宜滋阴潜阳;

血虚生风,治宜养血熄风。

目录

一、凉肝熄风及产后惊风

二、头面风

三、头昏目眩

四、牙关急搐

五、脾虚唇动

六、肝脏风,筋脉抽掣,背膊疼痛

七、四肢拘挛急痛

八、手足颤掉

九、左指胀痛引肩

十、其他症状

一、凉肝熄风及产后惊风

1.羚角钩藤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别名:羚羊钩藤汤(《谦斋医学讲稿》)。

功用:凉肝熄风。

主治:

1.《重订通俗伤寒论》:肝风上翔,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痉厥;及孕妇子痫、产后惊风。

2.《浙江中医杂志》:癔病属阴虚火旺、肝阳浮越者。

组成:羚角片一钱半(先煎),霜桑叶二钱,京川贝四钱(去心),鲜生地五钱,双钩藤三钱(后入),滁菊花三钱,茯神木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八分,淡竹茹五钱(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方论:

1.《重订通俗伤寒论》何秀山按:以羚、藤、桑、菊熄风定惊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以芍药、甘草、鲜生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耳。

2.《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原为邪热传入厥阴、神昏抽搦而设。因热极伤阴,风动痰生,心神不安,筋脉拘急,故用羚羊、钩滕、桑叶、菊花凉肝熄风为主。佐以生地、白芍、甘草甘酸化阴,滋液缓急;川贝、竹茹、茯神化痰通络,清心安神。由于肝病中肝热风阳上逆,与此病机一致,故亦常用于肝阳重证,并可酌加石决明等潜镇。

3《古今名方发微》:本方证系邪热入厥阴,阳热亢盛,热极动风所致。病情属热属实,故治宜清热凉肝熄风。方中羚羊角为清热平肝熄风之要药,钩藤可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二药相伍,则清热凉肝,熄风止痉的作用更著。桑叶既能散风热,又可凉肝,菊花亦具凉肝熄风之功、二药合用,以加强主药凉肝熄风之作用。热邪亢盛、必致阴液耗伤,故用白芍、生地、甘草酸甘合化、滋养阴液,以柔肝舒筋,缓解挛急。津为热灼则为痰,痰浊壅盛又可动风,故用竹茹、贝母清热化痰。热邪上扰心神,故以茯神平肝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肝熄风之功。服之可使热去阴复,痰消风熄。凡热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者,均可用之。但综观本方的药物配伍,其清热凉血解毒之力尚嫌不足,临证之时,可适当加入清热凉血解毒之品,以加强其疗效。此方虽伍有养阴之品,但整个方剂仍是以清热凉肝熄风为主,故多用于热盛动风者。若邪热久羁,耗伤真阴,以致虚风内动者,又非本方所宜。

实验:促进意识及运动功能恢复作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39):实验表明:羚角钩藤汤能提高大鼠的热耐受时间,延迟暑风痉厥发生,对痉厥强度无影响,但能缩短痉厥后大鼠的昏迷时间,促进其意识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验案:

1.癔病。《浙江中医杂志》(1982,9:413):梁某,男,24岁。1980年8月15日入院。病人双夏期间劳累过度,加上情志不畅,导致旧病复发。症见彻夜不眠,惊惕不安,抽搐频频,不能自主,口角流涎,沉默不语,偶有大小便失禁,进食被动,病已1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证属肝阳浮越,内风扰动。治宜熄风止痉,清热化痰。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2g,钩藤、茯苓、僵蚕、天竺黄各12g,生地30g,石决明20g,生白芍15g,象贝、竹茹、地龙各10g,冬桑叶6g,蜈蚣2条。并结合针刺。前后用药20余剂,痊愈出院。

2.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江苏中医》(1998,5:32):用本方加减: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茯神、生白芍、淡竹茹、生甘草、羚角粉(吞服)为基本方;痛甚加柴胡、延胡索;兼高血压病加天麻、石决明、牛膝;兼冠心病加丹参、郁金;兼胆囊炎加龙胆草、金钱草、生大黄;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50例。结果:服上方7剂好转者45例,14剂痊愈27例,好转22例。

3.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福建中医药》(2005,6:1):用本方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2例,对照组41例口服珍菊降压片。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6.1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镇肝熄风汤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主治:肝风内动,产后时有发热,头目晕眩而筋惕,忽然四肢抽动,牙关紧闭,口眼歪斜,不省人事,面色时红时白,舌淡红,苔黄,脉数。

组成:生赭石,龙骨,牡蛎各五钱,白芍,玄参,天冬各三钱,川楝子一钱,宣木瓜,钩藤各三钱。

用法:水煎温服。

二、头面风

1.天麻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七。

主治:头面风,及暗风仆倒。

组成:天麻(酒浸一宿,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白附子(新罗者,炮),芎藭,当归(切,焙),乌药(天台者)各一两,荆芥穗六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酒嚼下,一日三次;如不喜酒,薄荷茶嚼下亦得。

2.羌活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七。

主治:头面风,眼黑,及面肿。

组成: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芎藭,桂(去粗皮),干姜(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夜卧煎豉汁调下。

3.麻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七。

主治:头面风。面热烦躁,皮肉如乱针刺痛。

组成: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桔梗(去芦头,炒),秦艽(去苗土),薄荷叶,牡丹(去心),防风(去叉),芍药,升麻,黄芩(去黑心),紫菀(去苗土)各一分,半夏(汤洗去滑)半分,羌活(去芦头)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热服。

4.檀香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七。

主治:头面风。头目昏眩,肩背疼痛,头皮肿痒、头项拘急。

组成:白檀香(锉)半两,甘菊花(择)三两,芎藭二两,甘草(生用)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匕,温薄荷汤调下;茶清或沸汤调亦得。

5.乌犀天麻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二。

主治:头面诸风,口目瞤动,精神昏惯,咽膈不利。

组成:犀角屑,天麻(去苗),细辛(去叶土),防风(去芦头),川芎,香白芷,羌活(去芦头),甘菊花各一两,龙脑(别研),麝香(别研)各一钱。

用法:上为细末,入脑、麝研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后细嚼茶清送下。

6.加减神效活络丹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主治:面风,口眼抽动,筋惕肉瞤。

组成:胆星二钱,防风一钱五分,前胡一钱五分,羌活一钱五分,川芎一钱五分,全蝎一钱五分,橘红二钱,苍术一钱五分(炒),川郁金一钱五分,白附子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乌药一钱五分,香附一钱五分(炙),伏神二钱,石菖蒲一钱五分,麻黄二钱,牛黄八分,川附子八分,钩藤三钱,苏合油一钱,天麻一钱,麝香四分,冰片四分,白芷一钱五分,僵蚕三钱(炒),生地三钱,杭芍三钱(炒),羚羊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蜡皮封固。

三、头昏目眩

1.天麻虎骨散

来源:《普济方》卷十五引《博济方》。

别名:虎骨散(《圣济总录》卷十)。

主治:肝元风气,上攻头目昏疼,下注腰膝无力,行步不能;或多肿痒;或在两膝肿痛,状似膝风,久疗不愈或细小少力。

组成:虎胫骨二两(酥炙令黄),天麻,木香,羌活,川芎,黄耆(去土),白蒺藜(微炒,去刺),青橘皮(去白),大腹子皮(微炒),官桂(去皮),槟榔,沉香,桃仁(麸炒,去皮尖),茯苓(去皮),干葛,干薯蓣,海桐皮,五味子,败龟(米醋浸一宿,炙),白鲜皮各一两,肉苁蓉一两半,大附子一两半(泡,去皮脐),甘草半两。

用法:上药各要好者,锉细,慢火炮,为末;纳沉香、宫桂、槟榔,不见火,并同为末,和令匀。每服一钱,空心、临卧盐、酒调下;或入盐,如茶点亦得。

2.天麻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二。

别名:荆芥汤(《普济方》卷一○七)。

主治:风循经络,肌肉瞤动,头目昏眩,手足麻痹。

组成:天麻,芎藭各一两,荆芥穗,鸡苏叶各二两,白附子(炮),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嚼破,茶、酒任下。

3.虚风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一切虚风等疾,心神迷闷,头目眩晕,耳内虚鸣,唇面冷麻,口面喎斜,语言謇涩,舌本紧强,神志昏塞,涎液不收。

组成:白附子(炮裂),天南星(炮裂),乌头(炮裂,去皮脐),天雄(炮裂,去皮脐),防风(去叉),天麻,附子(炮裂,去皮脐),芎藭,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天蓼木,乌蛇肉(酒浸,炙),白鲜皮,白芷,麻黄(去根节),细辛(去苗土),恶实(炒),甘草(炙),雄黄(别研细),牛黄(别研细),丹砂(别研细)各一两,蝎梢一分(炒),龙脑一分(别研细),麝香半两(别研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荆芥汤嚼下,或化下亦得,不拘时候。

4.天麻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

主治:肝风。头目瞤动,筋络拘急,或肢体弛缓不收。

组成:天麻二两(酒浸二宿,焙干用),防风(去叉),甜瓜子,威灵仙(去苗土)各半两,玄参(洗净,焙干),地榆(洗净,焙干),乌头(去皮脐,生用)各一两,龙脑(研),麝香(研)各一钱。

用法:上为极细末,用蜜四两,河水四盏,同熬至四两,将药末一两半,入在蜜内,更熬三五沸,候冷,入余药拌合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

5.防风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二。

功用:常服祛风明目。

主治:

1.《杨氏家藏方》:头目不清,神志不爽。

2.《普济方》:时疫温病,嗽喘烦渴,头痛体疼,目涩多睡,肌肉蠕动,痰逆松悸。

组成:防风(去芦头),川芎,香白芷,甘菊花,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荆芥汤调下。

6.加味顺气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经验秘方》。

主治:男子妇人,气脉不顺,虚风攻注,痰涎壅滞,头目昏眩,肌肤不遂,手足缓弱。心忡气短,行步不正。

组成:大台乌药五两,桔梗(去芦,炒),川白芷,川芎,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无油者)各二两半,麻黄(去根节)一两半,枳壳(去瓤,锉,麸炒令黄)一两半,天南星(炮制),大腹皮(洗净),川乌头(生,去皮脐)各一两,干姜(炮)七钱半,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各半两。

用法:上锉。每服四钱匕,加生姜五片、大枣一个,水一盏半,同煎至八分,去滓,吞下白丸子。

7.滋生青阳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主治:肝风。头目昏晕,肢节摇颤,如登云雾,如坐舟中。

组成:生地四钱,白芍一钱,丹皮一钱五分,麦冬(青黛拌)一钱五分,石斛二钱,天麻八分,甘菊二钱,石决明八钱,柴胡八分(醋炒),桑叶一钱,蒲荷一钱,灵磁石五钱(整块同煎)。

8.清神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一。

功用:消风壅,化痰涎。

主治:头昏目眩,心忪面热,脑痛耳鸣,鼻塞声重,口眼瞤动,精神昏愦,肢体疼倦,颈项紧急,心膈烦闷,咽嗌不利。

组成:檀香(锉),人参(去芦),羌活(去苗),防风(去苗)各十两,薄荷(去土),荆芥穗,甘草(爁)各二十两,石膏(研)四十两,细辛(去苗,洗,焙)五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或入茶末点服亦得。

四、牙关急搐

1.虚风丸

来源:《御药院方》卷一。

主治:一切虚风,头痛眩运欲倒,呕吐痰涎,牙关紧急,手足无力,麻木不仁,不省人事。

组成:天蓼木,吴白芷,白鲜皮,白茯苓(去黑皮),川芎,独活(去芦头),防风(去芦头),天南星(酒浸,切作片子,酒煮),天麻(酒煮),乌蛇(酒浸,去皮骨),全蝎(微炒),人参(去芦头),麻黄(去根节,炒),甘草(锉炒),白术,细辛(去苗叶土),川乌头(炮裂,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微炒)各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黑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三钱七分半,马牙消(别研),雄黄(飞研),朱砂(飞研)各钱半,龙脑,麝香各半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温酒化下,或荆芥汤亦得,食后、临卧服。

2.白芷胃风汤

来源:《外科枢要》卷四。

主治:手足阳明经气虚风热,面目麻木,或牙关紧急,眼目瞤动。

组成:白芷二钱五分,升麻二钱五分,葛根,苍术(米泔炒)各八分,炙草,当归各一钱五分,草豆蔻,柴胡,黄柏(炒),藁本,羌活各四分,蔓荆子,白僵蚕各三分,麻黄(去节)七分。

用法:水煎服。

3.升麻胃风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功用:理面肿似浮。

主治:虚风,能食麻木,牙关急搐,目内蠕瞤,胃风面肿。

组成:升麻二钱,白芷,当归,葛根,苍术各一钱,甘草一钱半,柴胡,藁本,羌活,黄柏,草豆蔻各三分,麻黄(不去节)五分,蔓荆子二分。

用法:加大枣、生姜,水煎服。

五、脾虚唇动

1.六君子汤

来源:《嵩崖尊生全书》卷十五。

主治:脾虚唇动。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草,柴胡,黄芩。

2.苡仁赤小豆汤

来源:《外科集腋》卷二。

主治:脾胃感受风邪,内虚不能收摄之唇瞤动。

组成:苡仁,赤小豆,防风,甘草。

六、肝脏风,筋脉抽掣,背膊疼痛

1.芎藭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脏风,筋脉抽掣,背膊疼痛。

组成:芎藭三分,麻黄三分(去根节),丹参三分,酸枣仁一两(微炒),侧子三分(炮裂,去皮脐),茯神三分,防风三分(去芦头),甘菊花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宜忌:忌猪肉、毒鱼、大蒜等。

2.独活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主治:肝风筋脉拘急,背膊劳倦,及头昏项颈紧急疼痛。

组成:独活(去芦头),甘菊花(择),蔓荆实,川芎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加酸枣仁、恶实各五十粒(研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七、四肢拘挛急痛

1.防风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风,筋脉拘挛,四肢疼痛,心膈痰壅,不欲饮食。

组成:防风三分(去芦头),麻黄二分(去根节),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白术半两,赤茯苓一两,芎藭半两,杏仁三分(汤浸,去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一两(去心),当归半两(锉,微炒),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一两。

《普济方》有人参半两(去芦头)、牛膝一两(去苗)、薏苡仁一两、羚羊角屑一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萆薢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风。四肢拘挛急痛,不可转侧。

组成:萆薢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细辛一两,牛膝一两(去苗),酸枣仁一两(微炒),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羚羊角屑一两,独活一两,赤芍药一两,黄芩一两,茵芋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葛根一两(锉),汉防己一两,桂心一两,赤茯苓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芎藭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一二沸,温服,不拘时候。

宜忌:忌鸡、猪、鱼、蒜。

3.麻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级中药师|方剂学14治风剂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治风剂
肝风的论述与治疗
用通俗的数字化语言解密中医药及中医疾病诊治(一)
半夏白术天麻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